不小心闯进了“植男”社交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21:42 1

摘要:在深耕绿植园艺行业8年的见植Plantopia品牌主理人肖文武心中,植物没有风格,它们就是自然本身,和一切空间都可以完好贴合。“围绕空间的实际需要来做设计,做植物造景和沉浸式植物空间其实反而是做减法。如果把所有其他软装全部拿掉,植物要如何让空间本身的功能性成立

植物空间与生活方式

以植物科学描摹生活诗意

在深耕绿植园艺行业8年的见植Plantopia品牌主理人肖文武心中,植物没有风格,它们就是自然本身,和一切空间都可以完好贴合。“围绕空间的实际需要来做设计,做植物造景和沉浸式植物空间其实反而是做减法。如果把所有其他软装全部拿掉,植物要如何让空间本身的功能性成立?完成好这一点,氛围感就水到渠成了。”

植物空间与生活方式

8年前刚刚进入绿植行业时,肖文武便看到了情绪经济的巨大市场潜力。最初,他在花鸟市场开了一家植物店,经过一年的摸索,得出了几个关键性结论。“室内绿植相比于花园植物,更符合当下的城市化进程,用户对价格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敏感,反而是好的审美搭配、高品质的土壤和资材应用更有竞争力,欠缺科学的养护指导,他们也愿意为服务支付溢价。绿植行业应该往家居生活方向拓展,做更好的场景化表达,才能脱离商品本身的物理属性,开发出更多的潜能。”

之后,他先是开了一家植物主题咖啡店,主打植物的“体验性消费”,发挥空间本身自然治愈能力的巨大价值,而空间本身的样板示范作用,也为他带来了第一批“绿植造景订单”。疫情期间,品牌又将主要阵地转移到了线上,利用社交媒体接单,不断刷新出品质量。而现在,见植PLANTOPIA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一家植物生活方式体验店、一家园艺仓储中心及电商中心的品牌。“我们希望凭借我们的经验,往产业上游走一走,帮助更多小微绿植品牌复制我们的经验,在全国各地开更多有形象有品质的绿植店。”

在肖文武看来,用户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对植物的理解,而植物品牌本质上是设计品牌。“因为我们并不创造新的植物,而是依靠设计审美和专业知识,以植物为元素,去服务于大家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植物行业,只售卖植物本身,这就只能消化本来就有的需求,无法开发更多可能。而真正理解植物这个行业之后我们发现,大家需要的其实不是植物本身,而是更好的生活场景。”

植物消费体验店,很好地满足了“生活场景”的营造。“传统的植物店是提袋消费,这个层级的需求其实很好被线上电商替代。而生活方式体验店是体验式消费。这个行程是探索,也是乐趣。店铺需要提供更极致的沉浸式绿植氛围,提供更多样的、被场景化陈列起来的植物,而不是像超市货架平铺码放。类似的植物店甚至可以不靠植物本身盈利。”

返璞归真,回归野趣

作为一名创意植栽深度玩家与珍稀植物藏家,以及一名深耕绿植园艺行业8年的植物品牌主理人,肖文武对最近几年突然刮起的植物热潮有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我这个观点可能会不太讨喜,但我的真实认知是:很少人拥有真正的独立审美。很多人所谓的‘喜欢’,只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并没有太发自内心去判断哪些植物是真正喜欢,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所以绿植的流行趋势就变成了,社交媒体的意见领袖们推荐什么,什么就变成了流行。”

对于所谓的“流行趋势”,肖文武并不太在意。“相比于流行,见植反而比较喜欢开发冷门。”在他看来,玩植物需要更快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才是健康的市场。“目前来看,鹿角蕨繁殖周期长,且相对好养护,是植物玩家们可能会比较长一段时间追逐的品类。但在这之外,越来越多的‘平价宝藏爆款’,可能会在大浪淘沙中回归经典,而天南星科很多并不符合大众审美且养护有难度的品种可能会逐渐消失。”

最近,板植植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板植的魅力在于‘野趣’。返璞归真让植物回归它们本来的生长方式,是审美的进步。玩植物的乐趣就在于‘玩’,且要玩得有章法,方显雅趣。我个人很喜欢板植。”

在见植品牌一直以来为其他植物商家提供店面设计和课程培训过程中,肖文武也感受到了审美的逐步觉醒。“之前我们做设计和培训课件,会去外网找图,找案例。但近几年我们逐渐发现,外网可参考的素材越来越少,反而国内我们自己的出品已经逐渐反超。虽然国内的基本盘仍然是粗放的,但行业确实在逐渐更新,我们很高兴参与到行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且走在相对前列。”

人与自然的连接时刻

与许多人一样,肖文武最早接触室内绿植,是在家中装修入住时,抱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买了一些植物。“植物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连接。对自然的向往是我们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但城市生活让我们很难有机会走到自然中去,于是只好把自然请进家里来。”从事绿植行业之后,他也通过植物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我认识一个12岁的小朋友,从10岁就开始养热植,对蔓绿绒、花烛、白龟等等品种非常熟悉。妈妈也非常支持他的爱好,但小朋友需要靠自己攒零花钱来买植物。相比于同年龄的小朋友花钱买零食买玩具买手机游戏装备,这样的爱好真的太值得鼓励。”

从事绿植行业久了,肖文武说,他对植物“美”的认知更多转移到了客观层面,比如叶片的颜色、质感、大小,枝条的形态,生长的速度等等。“但我对植物最根本的热爱,在于生命力。所以养护比较麻烦的品种我是很难谈得上喜欢的。个人更偏爱生命力强健的品种。叶片的质感出众,也是很杀我的点。”打理植物是他的解压方式。夜深人静的时刻,慢慢地给每一盆植物换盆,浇水,修剪,“感觉自己和它们一样,可以鼓起勇气,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Q&A

在设计绿植空间时,你有哪些独特的理念和灵感来源?

首先在理性层面,我们的造景不可以抛弃的原则是“因地制宜”。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场景本身的基础条件。其次我们更主张做极致的减法,比如热带雨林就是纯粹的热带雨林,地中海风貌就是极致的砾石沙滩景观。这样通常能够得到更强的视觉张力和更统一的主题面貌。在感性层面,我们的绿植设计通常会有一些自说自话的故事情节。用超级丰富的内心戏去让这一整个场景做到我们所认同的“鲜活”。即便这些内心戏永远只停留在设计师的脑子里,它实际上也帮助我们的造景更有灵气。

你如何看待植物与家居氛围的关系?植物与生活空间的搭配方面有哪些技巧可以分享?

我们提倡的植物生活,是把植物当成软装布品,摆放在置物架、书桌床头柜等等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而不是堆放在阳台。事实上室内绿植之所以叫“室内绿植”,是因为它们需要跟人类共享同一个体感舒适的宜居环境。对温度稳定性要求高,对通风和采光反而不那么迫切。让植物和生活场景完全融合,不但习性更匹配,美学价值也能最大化。技巧就是多学习陈列知识,用好黄金比例分割法,以及多用垂藤和墙面绿植,来拉伸层次感,打通视觉观赏的“点、线、面”。

在家居环境中选择和摆放植物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普通人可以进行哪些有趣的尝试?

最重要的当然是习性匹配度,即因地制宜。至少先分清楚室内绿植和花园植物的区别,才会好养。以及在室内绿植范畴内,也有细微差别,什么品种适合窗边明亮但干热的环境,什么品种适合弱光的高湿度环境,选对了就省心。可以以某一件家具为载体,尝试绿植主题陈列的延时拍摄。看看植物如何为常见的生活空间换新颜。

对于喜欢植物但家中没有太多空间的人,你会推荐什么样的植物搭配方式?

可以多选择垂藤和板植等方式,把立体空间利用起来。植物的沉浸式和包围感、前后景深关系,在小空间里很多都是通过垂吊、垂藤来出奇效。

一头呱

秋海棠爱好者

慢慢“入坑”植物的过程,让一头呱工作之余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实。他在植物身上感受到了生命力,也看到了“不完美的美”。最近十分热衷于秋海棠的他,和我们分享了养护植物的体验与心得。

奇妙的植物世界

博主一头呱最早开始接触绿植是从“买盆花装饰一下屋子”的念头开始的。“最初买了一盆常春藤,但是一盆植物很难搭配出氛围,所以就开始搜索一些家居植物的搭配。” 一头呱从小就对植物和自然特别感兴趣,看到不认识的植物就会去百度它们的名字、科属以及习性,“我觉得这个世界非常奇妙,孕育出这么多奇特的物种。”在搜索植物的过程中,他受到了近几年热植流行风潮的影响,逐渐了解到了例如花烛、秋海棠这些大的品类,慢慢由点及面地开始了各个品种的收集。

最开始,一头呱只敢买好养的品种,后来经历了一段疯狂收集各个品种的“上头期”,到现在逐渐趋于冷静,更爱买一些小众的品种。就像所有热衷于养植物的人一样,一头呱也经历过从把植物“养活”到“养好”的过程:“最开始经常会面临的情况是,植物到家的时候非常鲜活,色泽靓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状态下行,到最后可能只剩一盆土。一开始想不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是通过不断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再加上花友们的交流,慢慢掌握了养植物的规律,然后就有信心养更多的植物。”

通过养植物,一头呱交到了很多新的朋友,“甚至我目前在北京来往最密切的几个朋友都是在各种花友群或者小红书上认识的,大家已经渐渐地从单纯的兴趣交友变成了交心的好朋友。”他们会在一起交流植物的养护经验和一些植物的周边信息,诸如好用的土和花盆之类的。“养花的技术其实都是大家相互交流中提升的,能看到大家都有自己的养花小窍门。平时周末我们会约着去不同的花友的家里串门,偶尔交换一些花苗之类的,也会合作来做一些植物的杂交,比如交换花粉来给各自家里的雌花授粉,这个很有意思,经常会碰撞出很多惊喜。此外还会交流一些热植圈的八卦,一年到头都有吃不完的瓜。”

挑选家居植物

根据一头呱的观察,近几年家居装饰中流行的植物品类大多带着一种脱离原生环境的剥离感,有通过大叶片带来雨林氛围的花烛,也有通过各种块根体现沙漠氛围的沙生植物等等。“大家更喜欢自己身边不容易见到的植物,而不像上一代人更偏爱各种开花植物。”

另外,养植物的人群确实也越来越年轻。“我觉得和大家审美观念的提升有很大关系,社交媒体越多的信息和经验,在为家中挑选植物时,他也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心得。“我觉得大家在选择植物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自己家的光照条件,再去选择匹配的植物。比如秋海棠对光照的要求就可高可低,适合放在靠近窗户的柜子上,但是要避开夏天的阳光;而一些喜阳的植物,比如天堂鸟,需要直射光,且日照时间充足才能生长得很好。我在买植物的时候,会考虑我能不能在家里提供适合它们的生长环境,比如我一直没有入手块根植物的原因就是它对光照要求比较高,需要配置额外的灯光设备。”

接纳不完美

一头呱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大厂的交互设计师,养植物的爱好让他的业余生活变得有趣而充实。“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工作日在公司做牛马,周末在家做农民,就是因为养的植物多了,光是浇水、修剪或者换盆这些活动就能占据大部分的空闲时间。”

家里植物慢慢变多,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家居环境更美了。“有时候为了搭配家居,我会刻意去做一些植物的组合,各种质地和颜色叶片错落重叠在一起就已经很美了,如果恰巧早晨的阳光落在精心布置的植物角上,那一瞬间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美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家里的空气更湿润了,因为叶片的蒸腾作用会提升空气的湿度,在北京这种空气干燥的地方就显得非常有帮助。”一头呱也有过带着植物搬家的难忘经历。“大几百盆植物,为了不在搬家的时候损耗,我选择一盆一盆自己搬运,而没有找搬家公司整箱搬。虽然搬完半条命都没了,但是下次搬家可能还是会这么做。”

时间久了,他也有了另外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发现我看待事情的心态和角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治好了‘强迫症’,开始接受不完美,再美丽的叶子也会有衰败、变黄的一天。最开始我看到叶子开始发黄其实都会剪掉,后来才知道,有些植物叶子变黄是因为它正在牺牲自己把营养回流给母体,直接剪掉反而是一种浪费,保留下来更有利于母体孕育下一片叶子。所以后来我就会保留这种叶子,直到它完全干枯脱落,不同的颜色其实也挺美的。”

一头呱一直觉得,真心喜欢植物的人一定会更尊重这个世界。“其实很多植物的生命力都令人惊叹的强,尤其是当你了解到不同的植物的生存形态,会感叹生命为了延续能做出这么多努力,就不会再轻贱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命。”

Q&A

听说你最近特别沉迷于秋海棠,它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

秋海棠的叶子很多变,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质感、颜色和形态,而相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季节、环境下又会有不同的状态表现。而且国内外的秋海棠有上万个品种,很适合收集控,是一种可玩性很强的植物。

对于秋海棠的品类,你有特别的喜好或偏好吗?

各种秋海棠我都很喜欢。我个人比较喜欢有记忆点的秋海棠品种,比如有些叶片能在夜晚的灯光下折射出非常迷人的蓝色光泽,有些在白天就能看到非常鲜亮的色彩,我近期沉迷于给各种秋海棠做杂交,就是很期待看到不同的性状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对于其他热带植物,秋海棠的养护有哪些特别之处?

相对于热植里的天南星科(比如花烛和蔓绿绒)的根系,秋海棠的根系比较纤细脆弱,所以养护的时候要挑选相对细腻一点的土壤,并且需要掌握好浇水的频率,不能经历太干或者太湿的状态,不然损伤是不可逆的。

关于秋海棠的挑选和养护,你有哪些建议和心得可以和新手们分享?

秋海棠的容错率不是很高,一来根系脆弱,二来怕冷也怕热,所以对于新手来说,我建议先从自己家的环境来考虑—是不是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比如夏天气温高于30度的时候有没有降温措施,又或者空气湿度太低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人工加湿。不然其实很难在养秋海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除开环境因素,还可以从大家公认好养的品种入手,比如二月秋海棠、虎斑秋海棠、粉旗鱼秋海棠等,另外选择靠谱的店铺也很重要,可以参考小红书上的帖子挑选。

绿植新风潮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拥有一方被植物包围的治愈空间,每天看着叶片展新芽,是对抗繁忙日常焦虑情绪的最佳良药。最近两年,植物风潮正重新定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交平台上,带有“热植”相关关键词的发布数据屡创新高,电商平台上“网红植物”的搜索量翻倍增长,“植物开箱”视频风靡,大家一边刷视频一边下单,寻找自己的“心头好”。线上如此热闹,线下也不甘寂寞。以植物为主题的体验与贩售空间不断涌现,满足情绪价值的体验型消费成为新的趋势。

随着植物在生活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植物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植物从单纯的装饰变为了“消费品”,特别是稀有植物,逐渐成为消费的重心。像“粉公主蔓绿绒”这种稀有品种,市场价格甚至能达到上万元,这一现象并不罕见。通过独特的花纹、限量款等卖点,植物不断吸引着那些寻求独特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与此同时,植物和科技的结合也成了新趋势。自动浇水花盆、补光灯等智能植物工具的销量持续飙升。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精力照料植物的现代都市人来说,科技让养植物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与植物相关的社交圈与新职业

“ 植物社交”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通过植物与朋友互动,交流养护心得,举办“植物市集”,互相交换植物的叶片、苗木,或是分享自己的植物小窍门。在家居方面,植物也不再只是装饰性存在。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于一盆绿萝,而是开始用植物打造“室内丛林”,热带植物、藤蔓植物、空气净化植物等各类植物被广泛运用在家居设计中,形成了与传统室内装饰的完美融合。

随着植物热潮的兴起,很多与之相关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多的植物博主受到关注,他们不仅分享养植心得,还带货周边植物产品。植物买手也是一个诞生不久的新职业。全球各地的植物爱好者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国内市场,他们开始通过全球采购,搜罗那些稀有品种。某些品种的植物价格因为“稀缺”而水涨船高,植物买手不仅要懂得植物品种,还要有全球视野,掌握市场动向,将这些稀有品种卖出。另一个新兴起的职业是植物疗愈师。在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许多人开始通过植物的方式进行情绪的疏导,植物疗愈为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慰藉。

新网红绿植

随着植物流行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植物品种成为了“网红绿植”,其中一些独特的植物品种更是成为了养植圈的“明星”。

蓝姬

这款多肉植物因其如蓝色玛瑙般的美丽外观而成为了近年植物圈的“热宠”。它不仅具备美观的外形,而且特别适合新手养殖。

秋海棠

秋海棠以其丰富多样的叶型和色彩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室内植物之一。它的耐阴性让它成为了室内植物的首选。秋海棠的红色、绿色、白色等叶片色彩斑斓,让人一眼就爱上。

粉公主蔓绿绒

因其独特的粉红色叶片和珍稀性,这种植物成为了热植爱好者争相追逐的对象。其稀有性以及独特的外观使得它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蛇尾兰

被誉为“空气净化器”的蛇尾兰,不仅能有效净化室内空气,还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它常常被放置在客厅、办公室等场所,成为不可或缺的绿色伙伴。

盛满情绪的植物空间

随着植物成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植物店铺不仅仅局限于销售植物,而是转向“生活方式体验店”。这些店铺更注重空间氛围的营造,展示植物与家居、生活方式的融合之美,为顾客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植物空间体验。

荒野植物园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辅路连山小院A8

荒野植物园位于北京的空间,总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米,室外花园与荒野草坪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是一间植物园主题的植物美学体验空间。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每一株植物都呈现出其最自然、最美的姿态,展现了植物生长的独特韵律。设计上,荒野植物园强调“自然之美”,无论是从选品还是空间布局,都呈现出对自然的无尽敬意。荒野植物园的设计非常讲究,每一处空间都透露着细腻与用心。大面积的绿植、巧妙的光影变化以及与自然相关的物品,如花器花盆、艺术摆件、动植物标本等,都在这里展示得淋漓尽致,移步换景,每一眼都能带给你新的惊喜。不定期的课程和展览更是为植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植物世界的机会。

UrbanRoots城市根系

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路53号朗园Station A4-5

“ UrbanRoots城市根系”创立于2018年,是一个围绕植物的生活方式品牌,希望通过植物美学唤醒人们对城市自然(Urban Nature)的渴望,打破城市与自然的认知边界,寻找人与城市之间的归属感。“UrbanRoots城市根系”的线下店面是一个集展厅、精品零售和植物景观设计于一身的体验空间,植物与家居的搭配营造出自然舒展的氛围,让人感受舒适。大面积的落地窗和门洞,为室内提供了充足的阳光,通透自然,温暖治愈。“UrbanRoots城市根系”线下空间内还会不定期策划举办小型展览,成为了城市中一处别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聚点。

自丛OWNWOODS

北京市朝阳区半截塔路53号

朗园Station南门西30米A2-1

“自从有自丛,失意有诗意。”

自丛OWNWOODS位于北京朗园Station的线下空间,是一个集植物美陈、植物造景、沙龙和植物生活为一体的独特美学空间。这个两层的独立空间宛如一个玻璃花房,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温暖而治愈。空间一层的棕色单人沙发被绿植环绕,成为了绝佳的网红打卡点。这里售卖各种绿植和应季盆栽,二楼还设置了一个园艺工具专区,室外还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景观花园。自丛OWNWOODS的创始人成先森曾是一名空间设计师和市场广告人,他在植物的陪伴下找到了疗愈和放松,因此他希望将这种治愈感带给更多人。来到这里,除了享受植物空间带来的宁静,还能获得创始人亲手传授的植物养护秘诀,让你的生活也充满情绪价值。

URBAN GREEN COFFEE

北京市东城区前永康胡同11号

位于二环内胡同中的URBAN GREEN COFFEE,外观是硬朗的工业风,然而推开门的一瞬间,你仿佛穿越进了一个充满绿意的热带雨林。店内的设计巧妙融合了真假植物景观,巨大的热带树木与草木葱茏的生命群落,让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气息。在这里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仿佛进入了一个纯粹的植物磁场。店内一层是植物景观的主场,绿意盎然的环境,充满了温暖的自然光,清新的空气让人深深放松,感受到植物独有的疗愈能量。如果想要更深的沉浸式体验,还可以预约二层的树屋区域。这里的招牌咖啡—神奇植物美式,将带给你与众不同的味觉体验。每颗搭配的小食种子都会因人体状况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味道,让每一次品尝都成为一种独特的发现。

编辑-Alex Xi

新媒体编辑-锦鲤

文字-刘怡帆

摄影-Zack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风度mensuno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