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大理州南涧县紧紧围绕“八五”普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聚焦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深入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法治南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协同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法治光芒照亮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大理州南涧县紧紧围绕“八五”普法规划确定目标任务,聚焦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深入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法治南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协同建设迈上新台阶,让法治光芒照亮彝乡发展新征程。
高位统筹,构建普法联动格局
南涧县成立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强化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相继出台《南涧县“八五”普法规划》及重点任务分工、责任清单等文件,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并将普法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全县上下协同发力,形成强大的普法合力。2021年以来,南涧县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连续四年排名全州第一,全省前列。
聚焦重点,精准传播法治理念
南涧县在普法内容上突出重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的重点,组织50场次学习,覆盖5000人次干部。借“12・4”国家宪法日等契机,开展宪法、民法典等宣传活动,五年来举办25场主题活动,发放26万余份资料,惠及19万群众。同时,加强党内法规及重点领域法规宣传,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分类施策,增强普法实际效果
针对不同群体,南涧县实施差异化普法。对国家工作人员,落实学法用法制度,制定应知应会清单,开展任前考法和领导干部述法。县政府常务会组织16次法规学习,各部门开展22次庭审旁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推进法治进校园,落实“利剑护蕾”行动,组织“开学第一课”“期末安全课”,62名法治副校长定期授课。对于农村(社区)居民,将普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结合,开展1167场次“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解答群众咨询83689人次。
创新形式,丰富普法多元载体
立足本土特色,南涧县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民族、民俗文化元素,打造法治文化阵地1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顺应互联网发展,构建“互联网+普法”模式,新媒体平台发布3000多条普法信息。此外,开展公益普法,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如将法治与跳菜文化融合编排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治文化。
普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南涧县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依法治县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健全组织、责任和保障监督体系,配备81名 “法治副村长”、62 名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走深走实,“枫桥式”综合集贸市场综治服务中心经验在省州推广。南涧县成功创建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无量山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拥翠龙凤等4个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南涧县在“八五”普法工作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南涧县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普法工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来源:大理州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周云鸽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