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 “924 行情” 一周年全景复盘:政策潮、资金浪与产业火的史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20:45 1

摘要:2024 年 9 月 24 日,以 “三部门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 为起点,A 股开启了为期一年的 **“政策驱动 — 资金共振 — 产业爆发”行情周期。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国内改革深化、产业技术突破的多重背景下,市场从 2689.70 点的阶段性底部,演绎出指数

2024 年 9 月 24 日,以 “三部门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 为起点,A 股开启了为期一年的 **“政策驱动 — 资金共振 — 产业爆发”行情周期。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国内改革深化、产业技术突破的多重背景下,市场从 2689.70 点的阶段性底部,演绎出指数修复、结构繁荣、热点迭代 ** 的多维图景。通过对核心变量与细分领域的深度拆解,可完整还原这一年的行情脉络与机会密码。

全球 + 国内流动性宽松锚定预期:2024 年 9 月 18 日美联储率先降息 50 个基点,开启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国内于 2024 年 12 月转向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通过 MLF 超额续作、LPR 调降等工具释放中长期资金,银行间市场 DR007 中枢持续下移至 1.8% 左右,为权益市场提供 “水涨船高” 的流动性基础。危机应对式干预强化 “政策底”:2025 年 4 月 8 日 “中央汇金增持 + 上市公司批量回购” 形成 “国家队 + 微观主体” 的信心组合拳,当日沪指跳空高开 2.3%,单周千亿元级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同年 5 月 7 日 “新一揽子金融政策” 出台(含融资成本压降、民企融资专项支持等),进一步夯实市场对 “政策托底” 的认知。市场生态革新加速出清与聚焦:2025 年 1 月 1 日 “新国九条” 退市新规落地,全年退市企业数量同比提升 40%,*ST 板块总市值较年初缩水超 3000 亿元,“壳资源” 逻辑彻底式微;科创板 “1+6” 改革(2025 年 6 月 18 日)推出做市商扩容、融资效率提升等举措,科创 50 指数年内涨幅突破 65%,成为硬科技行情的 “核心引擎”。产业政策导航明确长期方向: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将 “提振消费” 列为年度核心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年初 5.2% 回升至年中 7.8%;7 月 7 日量化交易新规实施,将高频交易杠杆率纳入穿透式监管,市场波动率(A 股 VIX 指数)从 25 区间降至 18 区间,为机构资金 “长钱长投” 创造稳定环境;“六部委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 年 1 月 22 日)明确险资、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 5—10 个百分点,直接带来超万亿元潜在增量资金。

资金是行情的 “燃料”,2024 年 Q4 至 2025 年 Q3,A 股呈现居民资金加速入场、机构资金从低配到超配、北向资金脉冲式流入的特征:

开户端:2024 年 10 月 A 股新开户数达 685 万,创 2015 年股灾后单月第三高,且年轻群体(25—35 岁)占比提升至 45%,“全民投基炒股” 热度回归;成交端:2024 年 10 月 7 日 A 股成交额冲至 3.45 万亿元(超过 2015 年 “疯牛” 时期峰值 3.3 万亿元),之后日均成交额维持在 2.2—2.8 万亿元区间,相较行情启动前(1.2—1.5 万亿元)翻倍增长。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从 2024 年中的 13% 提升至 2025 年中的 18%,加仓方向集中在大金融、消费白马,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成为险资 “核心底仓”;公募基金:2025 年新发权益类基金规模达 1.2 万亿元,其中 “科技成长 + 消费升级” 主题基金占比超 60%,上纬新材、天普股份等牛股的重仓基金净值涨幅居前(部分基金年内收益超 150%);私募与量化:量化基金规模突破 5 万亿元,在 “量化新规” 后策略从 “高频套利” 转向 “基本面量化”,对硬科技、高端制造的定价影响力提升,中证 1000 增强策略产品全年超额收益中位数达 28%。

美联储降息周期下,北向资金 2025 年累计净流入超 3200 亿元,其中对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寒武纪的净买入额居前。在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2025 年 8 月 28 日,总市值超 3 万亿元)的过程中,北向资金连续 12 个交易日净买入,成为 “科技股估值重塑” 的重要推手。

行情呈现 **“主线清晰(硬科技)、支线轮动(消费、基建、金融)、妖股辈出”** 的特征,产业趋势与事件催化共同塑造机会版图:

人工智能(AI):2025 年 1 月 20 日 “DeepSeek 大模型爆火” 引发国内大模型军备竞赛,算力、数据要素、应用端全面爆发 —— 算力领域新炬网络(DeepSeek 算力服务器供应商)2 个月涨幅 370%;数据要素领域双成药业(医疗数据确权)走出 “8 连板”;应用端寒武纪(AI 芯片龙头)股价突破 2000 元,成为 A 股 “科技股总龙头”。半导体与芯片:8 月 28 日 “寒武纪股价超茅台” 标志板块高潮,半导体指数(申万)年内涨幅达 125%。其中天普股份(Chiplet 封装技术突破)凭借 “芯片先进封装” 成为 “芯片转型” 龙头,3 个月涨幅超 500%;设备端奇精机械(半导体检测设备)受益 “国产替代率从 15% 提升至 30%”,2025 年 Q2 订单同比增长 240%。高端制造:机器人与新能源基建双轮驱动 ——宇树机器人(2025 年 1 月 28 日亮相春晚)带动上纬新材(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成为 “年内首支十倍股”;雅砻水电站工程开工(2025 年 7 月 19 日)激活水利、特高压等新基建,东百集团(智能电网设备)区间涨幅超 200%。大消费:政策 “提振消费” 与居民收入修复共振,一鸣食品(预制菜 + 社区团购)、山东墨龙(白酒产业链配套)等标的年内涨幅超 300%;2025 年 2 月 6 日《哪吒 2》票房登顶(最终票房超 80 亿元),带动光线传媒等影视股单日涨停,文娱消费指数单周涨幅 18%。新型消费:“LABUBU 潮玩 + 苏超新零售” 等新势力(2025 年 6 月中旬)走红,共创草坪(潮玩 IP 供应链)、西域旅游(文旅 + 元宇宙体验)等跨界标的受资金追捧,体现 “消费新势力” 的估值溢价。大金融:2025 年 9 月 4 日银行板块总市值重夺 A 股第一,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股份行因 “财富管理转型成效” 估值突破 1.5 倍 PB;保险板块受益 “权益投资收益改善(行业投资收益率从 4.2% 升至 6.8%)”,中国平安股价创两年新高。周期脉冲:杭钢股份(DeepSeek 算力中心用特种钢)、国林股份(半导体用特种气体)等周期股凭借 “科技化转型” 实现估值切换,年内涨幅超 250%,打破 “周期股只能博弈商品价格” 的传统逻辑。

连板股数量与质量显著提升,大唐电信(并购重组)6 连板、双成药业(8 连板)、海能达(卫星导航)10 连板等案例,反映游资与散户的 “主题炒作热情”;2025 年 6 月 27 日 ST 股涨跌幅调整为 10% 后,ST 板块波动率下降 40%,“垃圾股炒作” 降温,市场风格向 “价值 + 成长” 集中。

内外事件对行情形成 “短期扰动 + 长期强化” 的影响,政策与产业的内生动力成为行情 “压舱石”:

美联储降息的全球联动:2024 年 9 月、2025 年 9 月两次降息,分别带动 A 股高开 1.8%、2.1%,全球资金风险偏好提升,新兴市场股市(MSCI EM 指数)与 A 股相关性从 0.6 升至 0.85;中美关系缓和的板块催化:2025 年 5 月 12 日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 “对等关税缓和”,出口链个股国芳集团(外贸服饰)3 个交易日涨超 50%;港股恒指(3 月 19 日创三年新高)对 A 股的 “比价效应”,也推动金融、消费蓝筹股估值修复。风险事件的倒逼出清:东方集团财务造假退市(2025 年 4 月 30 日)引发 “21 只关联个股跌停”,但后续退市常态化使得资金加速从 “问题股” 向 “优质股” 迁移,中证 1000 指数与中证 500 指数的 “涨幅分化度” 从 10% 扩大至 35%;黑天鹅的韧性测试:特朗普胜选美国大选(2024 年 11 月 6 日)短期引发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 担忧,A 股低开 1.2% 后迅速收复失地,体现 “政策托底 + 产业自主” 的行情韧性。

过去一年,A 股完成了 “政策底 — 市场底 — 情绪底” 的三重确认,在 “流动性宽松 + 制度红利 + 产业突破” 的共振下,实现了从 “超跌修复” 到 “结构牛市” 的跨越。展望未来,三大变量将决定行情延续性

政策端:金融改革(如注册制深化、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产业政策(如 “新质生产力” 专项扶持)的落地节奏;资金端:中长期资金(险资、社保、外资)的实际入市规模与速度,以及居民资产配置 “从房产到权益” 的切换程度;产业端:AI 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突破、消费场景创新(如 “AI + 消费”“银发经济”)等 “硬科技 + 软消费” 的进度。

若上述变量持续向好,A 股有望从 “结构性牛市” 向 “全面牛市” 进阶;即使面临短期波动,“政策托底 + 产业升级” 的底层逻辑,也将支撑市场在震荡中螺旋向上。

来源:马也说点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