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燕赵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红薯、花生、土豆,已经发育成熟;苹果红遍了山头,等待着人们前来采摘;谷穗低垂、豆荚饱满,一株株玉米挺拔整齐。
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燕赵大地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红薯、花生、土豆,已经发育成熟;苹果红遍了山头,等待着人们前来采摘;谷穗低垂、豆荚饱满,一株株玉米挺拔整齐。
步入新时代,丰收的价值没有止步于仓储的充盈,还要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
丰产又增收,是农民最为朴素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心头事。
今年,全省夏粮生产实现播种面积、亩产、总产量“三个增长”。2024年,河北省粮食总产量781.8亿斤,连续12年超过700亿斤。
丰产之后是增收。近年来,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卖粮门路越来越宽,好收成变成好收益,农民的钱袋子更加厚实。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8元,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为此,河北省不断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落实国家各项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购置使用高性能农机装备,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稳步推进小麦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为粮食丰收打牢根基。
科技进田,稳粮增收添动力。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技术,让“盐嘎巴”变成了丰产的“金疙瘩”;沧州90后新农人张宸给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智慧种田”省力又丰产……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在变为现实。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持续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产销是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很多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次丰收节,河北省多地举办农产品现场展示展销、网络直播带货等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聚拢了很高的人气,让特色农产品、乡村好物借热度畅销。下一步,各地应该以丰收节为契机,开展常态化、多领域、多层次的促消费活动,同时用好电商渠道,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既“种得好”,又“卖得掉、卖得好、卖上好价钱”。
拓展市场,还要有新思路。比如,围绕农产品上行与市民下乡双向发力,在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同时,吸引市民走进乡村,到乡村来体验。此外,促进农文旅融合,让消费者从“买”延伸至“赏、玩、学、创”。
无论是产,还是销,都需要强化品牌意识。这些年,河北省持续做亮迁西板栗、富岗苹果、深州蜜桃等品牌,市场反响良好。这也充分印证了一点:农产品有了品牌才能卖出好价钱。品牌产品,不仅要在丰收节当主角,也要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打方向。
通过艰苦的劳动,才会收获甜美的果实。我们要常态化开展电商运营、直播带货、品牌包装等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从会种地的老把式,变成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农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农民不仅丰收更能增收,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必将照进现实。(赵 建)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