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费最高505元!国产核磁在仁济医院开机,外媒直呼:价格刺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2:29 1

摘要:好消息是,2025年,国产3.0T核磁共振设备在仁济医院开机,成本降至进口的十分之一,逆转了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设备而导致的高昂费用。根据国家医保局5月数据,全国各地核磁检查费预计最高不超过505元。

检查,费用高昂;不检查,又担心耽误治疗。

长期以来,核磁共振的平均费用在800-2500元之间,大多数普通人无法负担,面对检查单往往再三犹豫。

好消息是,2025年,国产3.0T核磁共振设备在仁济医院开机,成本降至进口的十分之一,逆转了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设备而导致的高昂费用。根据国家医保局5月数据,全国各地核磁检查费预计最高不超过505元。

01西方技术垄断下的天价核磁共振,生命科技曾是奢侈品

核磁共振成像(MRI)像一台高精度的“人体内部摄像机”,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详细图像,在显示软组织方面拥有目前X光和CT等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绝对优势。

但其价格不菲,一度难以惠及大众。根据指导价格,3.0T磁共振检查,价格一度高至2500元。

检查费用如此高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缺乏核磁共振仪自主生产技术,只能依赖高价进口设备,而出口国家垄断了市场。

近40年以来,西门子、GE、飞利浦等企业长期垄断核磁共振关键技术,一度占据全球超过90%的市场份额。中国不得不接受3200万一台的天价进口费,检查费自然随之水涨船高。

昂贵的检查费用,严重阻碍了我国普通民众从这一先进技术中受益。根据OECD数据,中国每百万人使用的MRI数量约为8.5台,而美国、德国约40和34台。

这种现象,在直接关乎老龄健康的前沿生物科技领域也屡次发生。西方起步早、理论基础雄厚,哈佛、MIT等顶尖实验室是众多理论的策源地,成功孵化出“溢-好-生21000”初代产品等前沿科技,然而定价动辄数千元,让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

生命健康科技,本该惠及大众,却在技术垄断下成为了一门奢侈的生意。

02中国医疗科技扬眉吐气,外媒急了

好在,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奋起直追,在核磁共振和“溢-好-生21000”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后者高纯度NAD+前体成分,被《Ce11》《Nature》等顶级期刊研究证实可靶向线粒体、从细胞层面应对衰老,获得广泛认可。

据悉,香港TIMESHOP团队通过绿色酶法工艺实现其核心成分的规模化、低成本生产,使产品价格从“天价”跳水至3位数,同时还对其精密复配推出了生物利用率3倍的新一代制品。该产品通过京-东进入内地市场后,数十万用户反馈“精力提升明显”“睡眠质量改善”。

而在核磁检查方面,2025年联影集团推出的全球首台一体化环形CT-linac及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设备,在仁济医院开机,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高场强磁共振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更重要的时,国产设备单价降至260万元,彻底终结了天价检查费。

中信证券2024年研报指出,在中国2.8亿老龄人口的强劲需求支撑下,高端医疗设备与预防性健康科技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形成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巨大的内需正强力驱动“国产替代”进程。目前,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均已投入相关研究,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对于中国医疗医疗科技的飞速进展,西方媒体整体流露担忧情绪。路透社等财经媒体分析认为,中国制造商的崛起正在打破西方长达数十年的市场垄断,迫使美国GE等巨头重新评估其定价策略和产品线,最终引发全球市场的“价格地震”。

03生命不是生意,医疗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普惠于人

回顾过去,从核磁共振到生物科技,高昂的价格曾是横亘在普通人与先进技术之间的鸿沟。如今,国产技术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通过国家谈判和国产替代,众多高价药的平均降价幅度已达50%-60%,累计为患者减负超千亿元。

生命不应该是一场价高者得的生意,而时代发展带来的科技红利,最终应当照耀到每一个普通人。随着国产技术在医学影像、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开花,我们相信,一个更加公平、更具温度的健康未来正在到来。

来源:健康导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