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里的“千年商都”,广州可以说从不缺商业传奇——从十三行的外贸盛景,到天河CBD的现代繁华,每一处商圈都藏着城市发展的密码。可是在广州市区西部的荔湾区,有一条曾经火遍全国的著名步行街,如今却让人唏嘘不已:它就是上下九步行街。曾经,这里一度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里的“千年商都”,广州可以说从不缺商业传奇——从十三行的外贸盛景,到天河CBD的现代繁华,每一处商圈都藏着城市发展的密码。可是在广州市区西部的荔湾区,有一条曾经火遍全国的著名步行街,如今却让人唏嘘不已:它就是上下九步行街。曾经,这里一度是大量游客来广州旅游的“必打卡地”,平时都人山人海挤得挪不动脚;可现在,走在上下九步行街上,不少商铺挂着“清仓转让”的牌子,冷冷清清的氛围与周围的老骑楼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想问:这条承载了老广州记忆的著名步行街,怎么就“凉了”?
我第一次逛上下九,还是十几年前的暑假。从地铁1号线 “长寿路站” 出来,刚拐进上九路,就被汹涌的人潮裹着往前走——路边的小吃摊前排着长队,双皮奶、鱼蛋、萝卜牛杂的香味飘满街;服装店的店员拿着麦克风吆喝,“100元3件”的招牌格外显眼;还有人推着小推车卖凉茶,“癍痧凉茶,清热解毒”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那时候的上下九,是广州最热闹的“烟火之地”,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年轻人,都爱来这里逛吃买,连找个歇脚的石凳都要等半天。
印象最深的是上下九的骑楼,这些建于清末民初的老建筑,二楼以上向外伸出,形成连廊,既能遮雨又能遮阳,廊柱上的雕花、窗楣上的浮雕,都透着岭南建筑的精致。走在骑楼下,左手是卖广绣、榄雕的手工艺品店,右手是百年老字号“莲香楼”、“陶陶居”等等,偶尔能看到老人坐在骑楼的长椅上,摇着蒲扇聊天,那股子“老广州味”,是其他商圈很难找到的。当时还觉得,上下九会一直这么热闹下去,毕竟它是广州三大传统商业中心之一,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连起来的区域,藏着太多老广州人的童年记忆。
可前段时间当我再去上下九,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心酸。石板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很多商铺卷闸门紧闭,即使开着门的店铺,也很少有顾客驻足;曾经排长队的小吃摊,如今只有摊主坐在小马扎上玩手机;“莲香楼”、“陶陶居” 这些老字号虽然还在,却也少了往日的热闹。有位在附近住了几十年的阿婆说:“以前周末我都不敢来上下九,挤得怕摔跤;现在倒好,走半天都遇不到几个人,看着心里不是滋味。”
上下九的“冷清”,其实藏着广州城市发展的“取舍”。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城市重心的东移——随着天河区的崛起,珠江新城、天河城、正佳广场等成为了广州新的商业中心,高端商场、奢侈品店、网红餐厅扎堆,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高端消费群体;而荔湾区作为老城区,交通、停车、商业配套都渐渐跟不上需求,年轻人更愿意花时间去天河逛街,而不是来上下九。有位00后广州小伙说:“上下九的衣服款式太老了,吃的也都是老味道,不如天河的商场新潮,还能逛展、看电影,一站式搞定。”
消费习惯的变化,也让上下九“失了宠”。曾经,上下九靠“平价”吸引顾客,100元能买好几件衣服,小吃也便宜实惠;可现在,线上购物越来越方便,外卖平台也能轻松点到广州小吃,年轻人没必要再专门跑到上下九“淘货”。而且,随着大家消费能力的提升,更追求“品质”与“体验”,上下九很多商铺还是“传统模式”,服务、环境跟不上,自然留不住顾客。有游客说:“本来想感受老广州风情,结果发现除了骑楼,没什么特色,商铺和其他城市的步行街差不多,有点失望。”
不过,上下九的“底蕴”,并没有完全消失。那些百年骑楼,依然是广州的“活文物”——“西关大屋”的建筑风格、“趟栊门”的独特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西关的繁华过往;“莲香楼”的广式月饼、“陶陶居”的虾饺烧卖,还是老广州人心中的“味道标杆”;偶尔能看到摄影爱好者拿着相机,在骑楼下拍照,试图留住这份“老广州记忆”。很多人认为,如果上下九能成功进行“升级改造”,比如保留骑楼风貌,引入更多文创店、非遗体验馆、特色民宿,把“老广州文化”和“现代消费”结合起来,说不定还能找回往日的人气哦!
近年来,荔湾区推出了“上下九步行街改造计划”,对骑楼进行修缮,还引入了几家非遗手作店,试图吸引年轻游客。有次路过,看到一家“广绣体验店” 里,几个年轻人正在跟着老师傅学刺绣,旁边的“西关故事馆”里,播放着老广州的纪录片,虽然顾客还不算多,但总算有了些“新活力”。
如果你下次再去广州旅游,不妨到上下九走一走。哪怕没有了曾经的人山人海,但走在传统骑楼下,看看老建筑,尝尝老字号小吃,或许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广州——那是“千年商都”的温柔底色,是藏在烟火气里的老广州记忆。毕竟,一条能火爆几十年的步行街,不会轻易“消失”,它只是在等待一个“重生”的机会。对此,你怎么看呢?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来源:刘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