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月满映家国,志愿温暖千万家。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淮安市清江浦区街头灯笼与国旗交相辉映,节日氛围日渐浓厚。9 月 28 日,清江浦区爱心志愿者服务社联合淮安市翔宇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启动 “温暖相伴 情暖中秋” 双节送温暖活动,将满载关怀的慰问物资送到
中秋月满映家国,志愿温暖千万家。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淮安市清江浦区街头灯笼与国旗交相辉映,节日氛围日渐浓厚。9 月 28 日,清江浦区爱心志愿者服务社联合淮安市翔宇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启动 “温暖相伴 情暖中秋” 双节送温暖活动,将满载关怀的慰问物资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以实际行动让弱势群体共享节日喜悦,传递党和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精准部署强统筹,物资打包传温情。活动开展前,服务社党支部书记兼社长杨玉琴主持召开 “会前会”,带领志愿者和部分困难群众一起深入学习市、区党委政府关于 “传递关怀、共庆佳节” 的文件精神,明确 “精准帮扶、全面覆盖” 的工作原则。通过分层落实责任、联动多方力量、汇集社会爱心,确保慰问工作高效推进,让政策暖意直达群众心坎。
当日下午 3 时,首批慰问物资顺利运抵清江浦区花街社区活动点。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迅速投入工作:有的弯腰搬运大米、面粉等重物,有的细致分装月饼、食用油,将各类物资组合成 “节日礼包”,还有的逐一核对困难群众名单,保障每户家庭都能精准领到慰问品。现场分工明确、秩序井然,红色马甲成为节日里一道格外亮眼的风景线。
贴心服务暖人心,群众致谢诉真情。“张大爷,您慢点走,我们帮您拎回家!” 看到 70 多岁的张大爷拄着拐杖前来领取物资,杨玉琴立刻上前接过物品。作为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她始终面带微笑亲力亲为,一边帮老人整理礼包,一边耐心仔细叮嘱:“双节期间有任何困难,随时给我们打电话。”“杨书记每次过节都想着我们,比亲人还贴心!” 腰有残疾的王奶奶紧紧攥着慰问品,眼眶泛红。她表示,这份心意将让自己的中秋过得特别 “亮堂”,也对生活更有盼头。现场群众纷纷围拢过来向志愿者道谢,不少人拿出手机与 “红马甲好心人” 合影,用镜头定格这份温暖瞬间。
据了解,此次服务社精心准备的 “节日礼包” 包含鸡蛋、大米、面粉、食用油、月饼等 6 类生活物资,覆盖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多个群体,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的节日生活需求。
十六载公益守初心,多元服务惠民生。自 2008 年成立以来,清江浦区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已在公益道路上坚守 16 年。始终秉持 “服务社会,从事公益志愿服务” 的宗旨,志愿者们将爱心播撒到淮安的各个角落,打造多元化公益服务体系;助学帮扶:开学季为单亲家庭子女、孤儿送去书包、文具,定期上门辅导功课;助老关怀:寒冬前为孤寡老人检修门窗、添置棉衣,陪伴老人聊天、修剪指甲;助残赋能:提供生活帮扶的同时,链接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法律服务:安排专业志愿者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为社区群众解答法律难题。
截至 2024年底,服务社累计组织公益活动 660 余场次,捐助物资及资金超 337 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志愿者用脚步丈量社区小巷、用双手传递温暖的坚守,用爱心示范人间的真情,也让服务社赢得了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认可。
赓续精神开新局,赋能发展谱新篇。“从第一次组织公益活动,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我始终坚信,志愿之路没有终点。” 看着身边忙碌的年轻志愿者,杨玉琴语气坚定。她表示,服务社将持续践行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毅前行。
杨玉琴信心满满规划新时期爱心志愿者服务社发展蓝图:将围绕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计划推出 “银发助餐” 行动,破解独居老人 “吃饭难” 问题;开设 “公益课堂”,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救急知识和手工技能培训等,让爱心善举成为推动淮安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众志成城合力”与“和谐温暖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志愿智慧和力量。(朱玉石 周 丽)
来源:长三角微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