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品质生活白皮书》发布:商业公共艺术勾勒品质生活新图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2:02 1

摘要:9月28日,SOLANA蓝色港湾携手北京GOGO,在蓝色港湾·ID与众体验中心举办“商业公共艺术论坛暨《2025品质生活白皮书》发布会”。活动获北京市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学术支持,ID. UNYX特别合作。高校学者、艺术家、商业运营者及媒体代

9月28日,SOLANA蓝色港湾携手北京GOGO,在蓝色港湾·ID与众体验中心举办“商业公共艺术论坛暨《2025品质生活白皮书》发布会”。活动获北京市卓越艺术人才(美术、设计)培养高校联盟学术支持,ID. UNYX特别合作。高校学者、艺术家、商业运营者及媒体代表齐聚,围绕商业空间艺术化等议题深度对话,共同见证《2025品质生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

发布会以SOLANA蓝色港湾总经理致辞开场。主题分享环节,跨界嘉宾从多元视角探讨艺术与商业融合。中央美术学院卫艳以“超越购物|艺术赋能如何塑造下一代商业空间”为主题,指出艺术能成为商业空间核心竞争力;北京林业大学吴蔚结合实践,分享《艺术创作与公共艺术项目实践》,解析艺术项目对城市空间的激活作用;北京城市学院娜兰从导视系统设计切入,讲述商业空间从功能指引到“体验叙事”的转型;野风筝联合创始人栗辉以“一杯啤酒里的品质与自由”为切入点,展现生活美学与消费体验的微观链接。

圆桌对谈环节,SOLANA蓝色港湾副总经理郑哲伦等围绕“共创未来生活场:从空间、出行到日常美学”交流,探讨商业空间如何联动多元素构建城市生活场景,论坛在白皮书发布中迎来高潮。

当下,“品质生活”内涵转变,北京市民周末消遣不再单纯“买东西”,河岸咖啡馆等场所成热门。这背后是中国消费逻辑变革,从注重物质占有转向追求“存在型体验”。数据印证趋势,2024年国内旅游花费达5.75万亿元,购物中心客流涨客单价降,“爱逛不买”成常态。白皮书指出,“体验感与存在感,正逐渐取代占有感,成为衡量生活品质的新标准”,零售增长逻辑从“商品驱动”走向“体验驱动”,商场转型为“城市容器”。

白皮书解读消费转变逻辑,消费者更看重体验等;“情绪价值”成00后购物决策重要因素,近九成年轻人因压力重视氛围感;社交属性影响消费选择,可拍照分享场景更吸引年轻群体;会员店渗透率提升反映消费者对专属场景偏好;精打细算型消费者增多,追求“好体验 + 合理价”。

在消费逻辑重构背景下,SOLANA蓝色港湾成绩亮眼。2024年销售额43亿元、客流1858万人,2025年上半年持续增长,销售额同比提5%,客流增7%,单日客流破历史峰值;新入驻34家品质新店,品牌焕新率超行业均值;举办20场首发与独家活动,传播声量大,线下体验人数多;会员销售贡献提升,黑卡会员销售额激增;接待超30国国际考察团,离境退税系统升级;半年内获13项行业大奖,获评5个市/区级商业示范区。

这些成绩源于蓝色港湾突破传统零售逻辑,转型为“品质生活能量场”。定位上,将商业空间升级为“城市容器”,与周边生态融合打造复合场景;内容端以自造IP为核心,持续打造灯光节等活动,2025年第四届艺术季联合高校与文博机构推出“流动博物馆”快闪项目;空间运营推行“博物馆化”策略,改造动线冷区为艺术长廊,保持内容更新。

基于分析,白皮书前瞻未来商业空间六大趋势:“在场感”成核心指标,蓝色港湾灯光节与艺术季拉高日均停留时长;商场向“博物馆化”运营转型,契合非零售业态占比提升趋势;空间边界模糊,蓝色港湾形成“商业 - 自然 - 文化”游逛体验;会员营销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商场注重“情绪价值”输出,成为“情绪发生器”;国际化消费场景建设加速,蓝色港湾申请离境退税试点商场,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作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重要节点,SOLANA蓝色港湾融入北京城市更新进程。未来,其将深化“商业 + 艺术 + 国际交往”模式,打造多元开放城市公共艺术平台。白皮书发布不仅是行业趋势洞察,更展现商业空间进化方向。在体验经济时代,SOLANA蓝色港湾有望成为创造记忆、激发情感、连接社群的城市新地标,引领品质生活新潮流,为北京建设国际化城区注入强大动力。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