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可证遭吊销、三人被管控,然而虾仁检测是合格的。”30字的最新进展让上海家长集体发懵:既然食材没毛病,警方为啥采取行动绿捷又为啥赶忙发“最短道歉”?是资本太傲慢,还是监管太滞后?悬念就此陡增。
突发情况!绿捷学生餐“虾仁无问题”引发最新争议:官方判定是瞒报,日供应60万份的巨头就靠两份声明想溜之大吉?
“许可证遭吊销、三人被管控,然而虾仁检测是合格的。”30字的最新进展让上海家长集体发懵:既然食材没毛病,警方为啥采取行动绿捷又为啥赶忙发“最短道歉”?是资本太傲慢,还是监管太滞后?悬念就此陡增。
事件复盘:一块虾仁掀翻600校“铁板”
9月15日,闵行实验小学午餐突然撤下虾仁炒蛋,孩子只能啃饼干充饥;家长追问后才知晓是“内部销毁”。9月27日,官方通报:绿捷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食品经营许可证被吊销,3名责任人被控制;与此同时,绿捷发声明就两句“歉意配合”竟然零整改、零赔偿而且这般处理实在让人意外。
数据显示,绿捷占据上海16个区超600所学校、每日供应60万份餐食,2020年利润突破千万美元。
家长翻出追溯平台上“540天的保期牛羊肉、365天的冷冻鸡鸭”,这可瞬间引发热议,“僵尸肉”还连续三天挂在热搜榜上。
多方对峙:谁在说谎,
家长一方表示:并非是“虾仁存在毒性”,而是“知情权遭到了侵害”。“检测结果合格就能够先进行销毁?那留样的程序又在哪里?我们连查看报告的机会都没有!”
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北京工商大学负责食品安全法相关教学的教授表明,依据《食安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企业要是察觉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风险,得马上停止供餐并且上报,要是隐瞒不报那就是违法的,“合格”可不意味着“不用承担责任”,警方管控的是“行为”而非“结果”。
行业内相关人士:某中央厨房的一位高管透露,超长保质期的肉类在团餐里并不稀奇,“资本追逐利润,学校压缩成本,15元的餐标还想吃到鲜虾?那就只能用冻品加上重口味油炸来掩盖口感”
监管方回应:上海市监局称,已开启全市学生餐专项稽查,构建起“日排查周通报”机制不过并未对“为何8月绿捷仍能密集中标”作出回应。
资本将校园视作“摇钱树”,道歉文字数量反倒比罚款数额还少
“两张声明总共59个字,平均每个字价值847万元——要是按绿捷一年的利润来算。
评论员提及,绿捷背后新希望系12亿的收购,纵向将“饲料养殖团餐”打通规模越大风险越趋于集中;要是企业仗着“大到没法倒”,监管即便再温和,反倒就如同给孩子喂“软刀子”一般。
家长需要的不只是“合格”的报告而是能随时看到的厨房操作、可追溯追责的完整链条,以及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检测。
上海模式能否撕开“垄断铁幕”,
短期内市属国企临时托管五十所学校的午餐,直播后厨以及家长陪餐成了标配;中期而言,上海打算立法规定“学生餐供应商每三年得强制轮换”,并且加大黑名单联合惩戒的力度。
从长远来看,借鉴哈尔滨“妈妈食堂”的做法吸纳家长当雇员,把餐费标准提升到20元以上,还得设立“校园食品安全险”,如此这般才能让“鲜虾”而非“资本”唱主角。
若依旧是一家独占鳌头,就算虾仁确实没毒性,下一回被毁掉的或许是家长的信赖、孩子的肠胃。
你倾向于哪边观点?检测达标就可先行处理吗?在评论区倾诉你的不满,点赞并转发,让校园餐别沦为资本的私人领地!
来源:在石滩上欣赏海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