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尔夫专栏作家コヤマ カズヒロ《高尔夫评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1:11 1

摘要:日本关西电视台播音员坂元龙斗先生于今年 5 月宣布从电视台离职,转型成为高尔夫领域的 YouTube 博主。他自 2021 年开设的 YouTube 频道迅速走红,目前频道订阅人数已达 25.8 万,积累了大量粉丝。从 “电视台播音员” 这样稳定的职业,转型到

日本关西电视台播音员坂元龙斗先生于今年 5 月宣布从电视台离职,转型成为高尔夫领域的 YouTube 博主。他自 2021 年开设的 YouTube 频道迅速走红,目前频道订阅人数已达 25.8 万,积累了大量粉丝。从 “电视台播音员” 这样稳定的职业,转型到竞争日益激烈、近乎寡头垄断的 YouTube 博主行业,而且还是 “高尔夫” 这种受众相对有限的领域 —— 想必很多人都会觉得意外。但笔者在以高尔夫行业为核心开展活动的 25 年多时间里,见过不少从其他行业跨界而来的人。

其实历来就有不少像坂元先生这样,从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投身高尔夫领域的人,数量远超人们想象。此次坂元先生的转型,似乎是因为 YouTube 频道收获了人气、看到了发展潜力;而过去,也有人通过创办高尔夫信息网站、运营高人气高尔夫相关博客,以此为跳板成为行业博主,或是进一步拓展相关事业。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坂元先生的转型,可说是这类案例的 “现代版”。

高尔夫球场存在一种类似 “等级” 的划分。我们会根据球场本身的布局、球道长度、场地维护质量、俱乐部会所等设施,以及接待服务等品质,隐约感知到不同球场的等级差异。其中,处于最高等级的便是所谓的 “名门高尔夫球场”。虽然 “名门球场” 并无明确定义,但在笔者看来,其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拥有历史与传统,并始终坚守这份传承;二是依托严格的会员制度进行运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所谓的 “高端球场”略有不同 —— 多数高端球场虽能提供豪华会所与星级酒店般的接待服务,却往往不太以自身历史为荣。

也有一些球场的定位难以界定。例如川奈酒店富士球场(川奈ホテル富士コース)于 1936 年开业,常年跻身世界高尔夫球场排名,也是日本长期举办职业赛事的顶尖球场之一;但因其属于 “公众球场”(对非会员开放的球场),风格更偏向休闲度假,并无太强烈的 “高端庄重感”。这类球场氛围开放,很难让人联想到 “名门球场”。反过来讲名门高尔夫球场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 “封闭性”。

人们开始打高尔夫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因为 “不会被球打到自己” 而开始的人其实出乎意料地多。确实,棒球、足球、网球等大多数球类运动,都有可能被球击中自己;而高尔夫是击打静止的球,似乎很少会出现球打到自己的情况。加之高尔夫无需进行剧烈运动,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可以说它是一项不易受伤的运动。

然而,要说高尔夫球场上完全不会发生事故,却并非如此。事实上,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重大事故,有时会导致后遗症,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致人死亡。根据 1990 年代开展的一项调查,曾有推算显示,高尔夫球场上的死亡事故每年约有数十起。由于享受高尔夫运动的老年人较多,且打球过程中有时需要承受一定压力,因此因心肌梗死引发的猝死案例似乎不在少数。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球时感到紧张,或是出现失误时,心率会急剧上升。即便运动本身不算剧烈,高尔夫对心脏和血管造成的负担,其实比想象中更大。

在体育运动中,高尔夫尤其注重 “打球礼仪”。它之所以被称为 “绅士运动”,或许也与这一点有关。遵守规则是所有运动的共性,但高尔夫除了规则之外,还强烈要求球员遵循那些未被写入规则、但被普遍认可的 “得体言行”。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不慢速打球”。慢速打球会给后续组的球员带来极大不便,还会打乱当天整个高尔夫球场的打球节奏。实际上,这一点在规则中也有明确规定:《高尔夫规则》第 5.6 条,要求球员保持 “快速的打球节奏”,并明确了 “每次击球应在 40 秒内完成” 的基准。不仅如此,规则还指出,即便每次都控制在 40 秒,整体仍可能存在耗时过长的情况;对于不当拖延打球进度的球员,还会处以相应罚则。

然而,即便观察那些本应成为业余球员榜样的巡回赛职业选手打球,也常会看到他们耗时超过 40 秒才击球的场景。职业选手们面临高额奖金的压力,要在难度极高的球场上比赛,击球前难免会花费较多时间思考。职业选手打球耗时过长的问题时常引发争议,赛事主办机构也为此头疼不已。

说起广为人知的高尔夫礼仪,包括 “他人击球时保持安静,且避免出现在对方视线范围内”“在果岭上,不踩踏、不跨越其他球员的推球线”“从沙坑击球后,需将沙面平整;果岭上的球痕及击球造成的打痕需修复” 等。按理说,大多数高尔夫球员都会严格遵守这些礼仪打球,但不知为何,球场上仍会出现未平整的沙坑、未修复的球痕,让球员感到烦躁不已。

由企业家前泽友作先生发起、于今年新创办的高尔夫赛事 “前泽杯(MAEZAWA CUP)”,其一大特色是:职业 - 业余配对赛将持续长达 10 天,且参赛名额需通过竞拍方式获得。一般的高尔夫赛事,需由主办方及主要赞助商投入每场数亿日元的资金才能举办。尽管门票收入可作为补充,但即便每天有数千名观众入场,这笔收入对于覆盖包含奖金在内的赛事总成本而言,仍是杯水车薪。

据悉,前泽先生本人也是一名狂热的高尔夫爱好者,个人最佳杆数为 69 杆;他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巡回赛职业选手的技术实力与魅力,因此策划了这场大胆创新的职业 - 业余配对赛。通常来说,职业 - 业余配对赛的形式是 “1 名职业选手与 3 名业余选手组成一组” 共同打球。这类配对赛在多数赛事中都会举办,但名额往往被主要赞助商的受邀嘉宾占据。而此次 “前泽杯” 则将配对赛名额以 “每组起拍价 100 万日元” 的竞拍形式开放,普通高尔夫爱好者也可参与争夺。

在这场 “前泽杯” 职业 - 业余配对赛中,人气压倒性领先的选手便是石川辽。他的配对赛名额以设定的上限价格 500 万日元售罄,而其他选手的名额甚至没有超过 100 万日元的。由此可见,选手间的人气差距极为悬殊。当前,日本国内男子高尔夫巡回赛的赛事数量已降至全盛期的近半数,“人气低迷” 的问题早已被指出。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石川辽却是一位人气独一档的选手。

尽管 “打得超远的球员” 越来越多…… 为何 “破百” 的高尔夫球手仅占总数 3 成?——“建议多练习短切球与推杆,并以安全策略完成整场打球”(“舒服的动作” 会阻碍进步)

人生中,每个人都有四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是生日,二是订婚日,三是结婚日,四是逝世日。但对高尔夫球手而言,还需再加上一个日子 —— 那就是首次 “破百” 的日子。这句话出自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高尔夫专业杂志《高尔夫画报》(Golf Illustrated)的主编刘易斯・布朗。虽说将 “破百” 与出生、死亡相提并论似乎有些夸张,但这句话无疑深刻道出了 “破百” 对高尔夫球手而言的重要意义。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 100 年前,在高尔夫运动中 “破百” 是何等困难。

这里先简单说明一下:高尔夫运动中有作为标准杆数的 “帕(Par)”,大多数高尔夫球场的标准杆数为 72 杆。“破百” 指的是在一场打球中,最终杆数控制在 99 杆以内,即比标准杆(72 杆)多 27 杆及以内。与刘易斯・布朗所处的时代相比,如今 “破百” 已不再那么困难。原因之一是高尔夫球、球杆等装备实现了飞跃式进化,二是高尔夫技术指导水平有所提升。此外,如今通过视频平台等渠道,人们能轻松获取提升技术的内容,这一点也值得一提。

据称,日本自新冠疫情以来,开始打高尔夫的商务人士数量有所增加。尤其去高尔夫球场时,会明显感觉到 20 至 40 岁的较年轻群体比以往更多。但从统计数据来看,高尔夫人口却在持续减少。根据《2024 年休闲白皮书》,2023 年日本高尔夫人口约为 530 万人,与 1992 年鼎盛时期(1480 万人)相比,减少了约 65%。

另一方面,同样参考《2024 年休闲白皮书》,2023 年高尔夫球场的访客数量约为 8900 万人次。事实上,即便观察过去 10 年的数据,这一数字也几乎没有增减。也就是说,虽然高尔夫球手总数在减少,但相应地热衷高尔夫运动、实际去球场打球的群体数量在增加,因此球场访客总数并未减少。尽管由于单价低于鼎盛时期,市场规模呈下降趋势,但高尔夫球场产业仍是一个规模超 9000 亿日元的庞大市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理解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确:日本的高尔夫运动,原本是作为被称为 “公司报销打球族” 的工薪阶层的社交活动发展起来的。

来源:译美丽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