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的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帮助,靠我自己很难有这份工作,现在心里踏实了,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信心了!”9月26日,铜仁高新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迎来暖心一幕:一位年轻小伙将一面写有“服务专业效率高 热情真诚可信赖”的锦旗,紧紧塞到服务站工作人员手中。这是该站今年收
“真的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帮助,靠我自己很难有这份工作,现在心里踏实了,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信心了!”9月26日,铜仁高新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迎来暖心一幕:一位年轻小伙将一面写有“服务专业效率高 热情真诚可信赖”的锦旗,紧紧塞到服务站工作人员手中。这是该站今年收到的第5面锦旗,鲜红的锦旗背后,是就业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到“最美零距离”的生动实践。
求职者龙海亮(左一)为铜仁高新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送来锦旗
“点对点”帮扶:从失业青年到技术工人的蜕变
家住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镇岩拉村的龙海亮因性格偏内向,曾是位让“工作绊住脚”的脱贫家庭失业青年。在老家附近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这是他最大的心结。他在一次直播带岗活动中,了解到铜仁高新区有企业在招聘,随即便联系到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服务站工作人员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为他“点对点”定制帮扶方案:一方面积极对接铜仁高新区某企业,筛选适合他性格特点的工作岗位;一方面在上岗前对他作了精心的职业指导,耐心讲解工作内容、薪资待遇以及职场交往等方面的常识。同时,服务站还为他免费置办了一套床上用品,在进厂工作期间,服务站对他的工作状态、职场心理进行持续跟踪服务。经过服务站的耐心指导和后续帮助,龙海亮如今已成为铜仁高新区某科技企业的一名工人,月收入超4000元。“终于能靠自己双手挣钱了!”他笑着说,9月份,他又推荐他哥哥到该公司上班,两兄弟一起上班,极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
“面到面”覆盖:小站点托起大民生
龙海亮的故事并非个例。目前,铜仁市已建成5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还有部分站点正在建设中,到2025年底,全市将建成10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可覆盖所有乡镇和万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区。这些扎根基层的“神经末梢”,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模式,以辖区登记失业人员、脱贫家庭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为重点,建立“一人一档”需求清单,开展走访跟踪服务,运用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精准推送辖区企业岗位信息,提供针对性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仅铜仁市“家门口”就业服务“旗舰站”今年以来创新开展技能夜校11期,已开展养老护理、电商直播等培训337人次。建立“就业后随访3个月”机制,对服务站推荐就业的人员实现跟踪回访,及时掌握就业后稳定性,实现上岗后稳岗率达90%以上。
铜仁市“家门口”就业服务“旗舰站”每周五举办技能夜校公益培训班
截至目前,该市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发布市内外岗位6.54万个(含零工岗位7377个),累计帮助8881名像龙海亮这样的求职者实现就业增收,其中脱贫户274人、残疾人63人。
“心贴心”服务:锦旗背后的民生温度
一面面锦旗,是认可更是鞭策。铜仁市就业局局长甘馨方表示“群众的笑脸是最好的考核表。下一步,我们将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园区、社区、高校深度融合,收集更多适合不同年龄结构群体的岗位信息,精准提供技能培训,宣传好、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幸福饭碗!”
铜仁高新区“家门口”就业服务锦旗墙
锦旗上的金字会褪色,但绽放在脸上的笑容不会。在这间工业园区的就业服务站里,政策不再只是文件里的条文,而成了龙海亮们握在手中的饭碗、写在脸上的希望——这或许正是“家门口”就业服务的最大意义。
信息来源/铜仁市就业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