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不要再折腾农民了,不让建房不让搞副业,农民已经很难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06 18:38 1

摘要:在很多城市居民看来,农村既没有管这管那的物业,又有一家一户独立的院落和耕地,简直比“钢筋水泥鸽子笼”的生活自由一百倍。

在很多城市居民看来,农村既没有管这管那的物业,又有一家一户独立的院落和耕地,简直比“钢筋水泥鸽子笼”的生活自由一百倍。

不过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强化对农村地区的制度化管理,当下农民的生活似乎正在面临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

甚至还有一些网络权威人士因此产生了“为民请命”的想法。

曾在山西插队11年,并且拥有近40年“三农”政策研究履历的温铁军显然不是那些“爱国网红博主”可以相比的权威人士。

温铁军曾在一档节目中痛心疾首的表示现在某些地方真是在折腾农民,盖房、搞副业这些农村日常生产生活工作都成了严打对象。

那么温铁军说的是不是事实,农民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宅基地的政策

羡慕农村生活的朋友大多认为宅基地是没有产权限制、想怎么盖房都没问题的私有财产,比如直到今天还大量存在的“小产权房”,大部分是当年宅基地管理不严格时某些村集体建设起来的非法商品房。

近几年为了保护宅基地资源,国家出台了多项限制宅基地申请、建设或者交易的政策。

比如,今年的“一号文件”就彻底堵住了市民或者老干部回村买房置地的渠道。

不过确实有一些政策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温铁军提到的“不让盖房”就让不少农民难以理解。

所谓的“不让盖房”是和过去“想怎么盖就怎么盖”相对应的政策,比如各地严格落实的“一户一宅”政策就被很多农民吐槽说成是“不让盖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户一宅”并不单纯指一户家庭只能有一户宅基地,这是一项围绕建筑面积、高度和重建展开的系统性政策。

就拿甘肃平凉崆峒区的政策来说,当地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凡是需要新建房屋的农民,不仅需要通过村民小组、村委会等村集体组织的审批、公示,而且建房人的“房屋设计”还需要符合乡村整体规划和四邻的意见。

那么翻盖祖辈传下来的老房子是否可以“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崆峒区要求翻建农房不仅不能超出原址,而且层数必须控制在两层以内。

虽然各地“一户一宅”的实施方案略有不同,但是从严管理确实是各地的总体选择。

之所以国家不允许农民“想怎么盖就怎么盖”,主要和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自建房安全事故频发。

在过去宅基地管理散漫无序的年代,很多农民为了尽可能提高宅基地使用效率拼命加盖房屋,而那些“游击施工队”根本达不到国家建筑质量安全标准。

比如,造成63人死伤的“4·29长沙楼房坍塌事故”元凶就是一栋10年房龄的6层自建房。

第二,宅基地纠纷频发。

各地之所以要求翻盖或者新建房屋必须经过层层审批,特别是建房人需要征询四邻的同意,根本目的是避免某些不讲公德的人侵占或者影响他人宅基地权益。

2019年山西大同市男子张某在父母因宅基地纠纷被邻居儿子杀害后,竟然选择亲自为父母报仇,杀死了邻居家三人。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造成这两场血案的竟然只是一堵院墙。

第三,乡村振兴新风尚。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为了加快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不仅在村委会、村道的造型装饰上大做文章,而且还要求农民自建房的外立面必须符合整体规划。

比如很多主打徽派旅游风格的南方农村,就不允许农民自己改变房屋外墙、屋顶的设计。

二、搞副业的政策

从传统的庭院种植养殖,到现代的农场直播电商,农民副业的种类已经远超360行的概念。

近几年搞副业搞出大名堂的农民并不少见,比如今年“两会”期间火爆全国的养牛姑娘赵昭,就让南阳养牛业的知名度提高了一个档次。

既然如此,为什么温铁军还说“不让农民搞副业”呢?

环保门槛大幅提高是农村副业难搞的直接原因。

过去你在自家院子里养几头猪、几只鸡,哪怕蚊蝇臭味搞得街坊四邻怨声载道,也不会有人干涉这种私事。

不过自从2018年国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来,这种严重影响农村卫生环境的副业就成了官方严打的对象。

从各地实际工作的情况来看,除了小部分自养自食的农户以外,大部分规模化养殖销售的农户必须办理土地、环保、防疫等多项手续。

特别是那些在城中村开设小作坊的农户,更是有关部门综合执法的严打对象。

综合来看,国家并不反对农民通过副业增收致富,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必须摆在首位。

“基层形式主义”让副业面临巨大管理成本。

最近几年很多地方曝出禁止房前屋后种菜、不让农民在院子里晾衣服等奇葩新闻,这些大多没有法律依据的“乱作为”现象,大部分和轰轰烈烈的“创城”运动有关。

虽然争创文明、卫生城市的确可以为城市增光添彩,但是由此产生的形式主义却让农民直呼受不了。

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基层减负专项会议”上,国家明确今年要严打“政绩”“形象”“面子”三大工程,全面立体的监督履职体系将会让那些爱搞“花活”的基层领导者彻底失去生存的空间。

随着基层治理的权力责任清单越来越明晰,未来胡乱干涉农民生活、生产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

资本和市场的猛烈冲击也让农村副业发展艰难。

如今的农村经济再也不是过去“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经济时代,几乎所有农民都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经济对自身的影响。

就拿农民吐槽声比较大的进口牛肉问题来说,2024年我国牛肉进口量大幅增长近5%,这些均价不到每公斤34元人民币的廉价牛肉,让国内很多小养殖户苦不堪言。

幸好今年我国叫停了美国牛肉进口,最近国内牛肉价格已经明显企稳回升。

三、新农村新农人

无论有多少个像温铁军一样呼吁回到过去的“三农”网红学者,我们都必须接受散漫自由的小农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抱怨、消极对于生活在乡村振兴新农村的农民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积极争做新农人才能搭上政策的东风。

第一,认真学习“三农”新政。

很多思维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的人,一遇到政策阻碍就觉得是村干部给自己穿小鞋,甚至个人“恨国党”觉得现在的“三农”政策不让农民好过。

比如,那些想把老宅翻建成多层小洋楼的农民,就非常不理解“一户一宅”的意义。

千万不要觉得国家大政方针和月薪3000的人没关系,特别是对于想在农村生活、创业的朋友来说,每天花点时间了解“三农”新政绝对可以提升你的认知水平。

如果那些动不动就骂资本、恨国家的人仔细对照法律法规审视自己的行为,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才是无理取闹。

第二,积极提高劳动技能。

随着房地产、外贸产业的景气度逐年降低,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专门针对农民的劳动技能培训课程,以前需要拜师学艺或者去技校报名学习的课程,现在只需要参加有关部门免费组织的培训班就可以学到。

就拿庭院种植养殖来说,很多朋友觉得自家的庭院面积太小搞不出什么大名堂,但其实很多高价值、高收益的种植养殖项目反而适合在庭院里进行。

比如一些地方的农民就选择在庭院里种植兰花、养殖梅花鹿,这些技术门槛比较高的项目,现在都可以通过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课程学习。

第三,充分适应移风易俗。

很多农民并不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下降才牢骚满腹,他们抱怨政策不好最重要的原因是怀旧。

比如很多地方的移风易俗政策严禁大摆酒席,特别是那种不属于婚丧嫁娶类型的“无事酒”更是严打对象。

国家推行移风易俗本意是提升农民认知水平,并且像“无事酒”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很多农民也是敢怒不敢言。

对于在农村世代生活的朋友来说,“怀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我们绝不能把移风易俗看作是不让农民好过。

随着文明、民主的新风尚席卷广大农村地区,新农人将会获得真正高质量的生活。

温铁军关心“三年”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农民只能活在当下。

在国家大力推行“一户一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移风易俗”等“三农”新政的时代,只能积极适应政策形势。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农村宅基地及修建管理政策》甘肃政府网 2024-06-26

《图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8-03-05国家发展改革委

《拒绝大操大办、不赠高额彩礼,人民日报关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2025-04-07 人民日报

来源:张守小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