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建议:牢记3不做、5不吃、别马虎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6 19:55 2

摘要:根据中疾控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暴涨到16.2%,连续三周排在所有呼吸道病毒之首,连老牌“搅局者”鼻病毒和流感病毒都被它挤到边上。

四月的空气里混着槐花的香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你以为春天来了,病毒就该退场?现实啪啪打脸。

根据中疾控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暴涨到16.2%,连续三周排在所有呼吸道病毒之首,连老牌“搅局者”鼻病毒和流感病毒都被它挤到边上。

更扎心的是,住院的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升到了6.3%。这不是“阳了就当感冒”,而是“阳了还真可能住院”。

别再说“我体质好,不怕这个”,XDV变异株和它的子分支NB.1.8.1可不是吃素的。它们是奥密克戎家族的新贵,是前几轮流行的“王炸”JN.1和XDE的重组后代,换句话说,它们把“狡猾”和“隐匿”玩明白了

这时候你要是还在说“现在阳了也没事吧”,那真的是“身在局中不自知”。

别的不说,先来看看日常门诊的感受:咳嗽、咽痛、乏力,一脸“没睡醒”的年轻人越排越多。有人问:“这不是流感吗?”一查核酸,啪的一下,新冠阳性。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些人第二次、第三次感染了都没意识到。以为自己“抗体拉满”,结果身体悄悄地交了白卷。

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新冠没走远,它只是换了个更隐蔽的马甲回来了。

别再指望靠“扛一扛”就能过去了。现在不是卷不卷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交行为,到底是扛疫力,还是帮病毒开绿灯。

医生建议:牢记3不做、5不吃,别马虎了。

什么叫“3不做”?不是玄学操作,而是踩雷的集中体现。

第一,不要熬夜。

你以为晚睡是自由,其实是把免疫力按在地上摩擦。睡眠不足会直接降低T细胞活性,这可不是吓唬人。2023年《中华临床免疫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群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出32%。

你说这不重要?你看看那些反复“阳康又复阳”的人,是不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晚上睡得比猫头鹰还晚。

第二,不要盲目“锻炼”。

动是好事,但如果你阳了刚好转,还想着“我恢复得差不多了,去跑个十公里”,那你可能是在给心肌炎和肺纤维化铺路。病毒后的恢复期,最怕的就是“急于归位”,这不是正能量,而是透支身体的最后一口气。

第三,不要带病上班上学。

咳嗽、低烧、浑身发冷,你以为自己是“敬业小强”?其实是在办公室播毒。尤其是地铁、电梯、会议室这些密闭空间,病毒传播效率堪比饭圈营销。你一个人顶得住,别人呢?你也许扛过去了,但你可能让另一个基础病患者住进了ICU。

那“5不吃”呢?对不起,这可不是饮食控糖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关联到你感染后的恢复速度。

第一,不吃生冷。

尤其是冰饮、冷面、生腌、刺身,统统先放下。你以为吃一口“降火”,其实是在给肠道“封路”。肠道免疫屏障一旦被破坏,病毒就像进了无人区。很多人阳后腹泻、胃胀,不是病毒的问题,是吃坏了的问题。

第二,不吃高糖零食。

糖分摄入过高会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2024年一项发布在《营养学报》的研究指出,连续摄入高糖饮食的人群,其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恢复时间平均延长1.5天。你还觉得“吃点甜的补一补”?那是补病毒不是补自己。

第三,不吃过辣。

不是所有人都能辣出免疫力。辛辣刺激只会加重呼吸道黏膜充血,导致咽痛加剧、咳嗽时间延长。尤其是本来就有慢性咽炎、支气管炎的朋友,你这不是吃辣,是给病毒打气加油。

第四,不吃隔夜菜。

尤其是绿叶蔬菜、海鲜、肉类。隔夜菜里亚硝酸盐含量激增,本来病毒感染后肝肾代谢负担就重,再加点亚硝酸盐进去,是不是太“刺激”了?

第五,不吃补得太猛的食物。

一感染就开始炖鸡、炖鸽子、炖鹿茸,搞得比坐月子还隆重,结果呢?体内热量激增,内热上火,反而容易诱发发烧反复。补得不对,就是在添乱。

生活细节决定抗病毒能力。你以为“阳了就阳了”,但别忘了,每一次感染,都是身体的一次“战斗”。伤的是免疫系统,亏的是身体底子。你今天的马虎,是明天的慢性病。

很多人问:“那我现在没事,是不是就不用管了?”你觉得病毒会在你不上心的时候放你一马?现实是,它就等你松懈。

还有人说:“我年轻,我怕啥?”年轻不是免疫力的同义词。现实是,2025年这波感染中,20-40岁人群感染比例最高,因为他们的社交频率、工作压力、作息混乱,都是病毒最爱的“温床”。

再说一点你可能从没想过的:感染新冠是呼吸道问题,它还可能影响你的大脑。

2024年《中华神经科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15.6%在感染后3个月内出现短暂认知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表现。是的,你不是“最近有点丧”,你可能是“阳康后综合征”。

这不是一个人扛不扛的问题,而是,你要不要摊牌:到底是你控制生活,还是生活控制你?

别再幻想“全民免疫”了。病毒会变,我们的免疫记忆也会衰减。XDV这类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比之前的毒株更强,曾经感染过的免疫防线,未必现在还顶得住。

农谚说,“春天不养,夏天易病”。不是迷信,是经验。春季是免疫系统的“窗口期”,你怎么养,它就怎么回馈你。

别再让“阳了再说”成为生活的常态。现在就做改变,从睡眠、饮食、社交、锻炼开始,让自己成为病毒最不愿意碰的那类人

不要等到“阳了第三次”才回过头来问:“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病毒不打招呼,但你可以主动关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刘志强,李文.XDV变异株的传播特性与免疫逃逸机制研究[J].中国病毒学,2025,35(4):225-230.

[2]王丽娜,孙思远.睡眠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华临床免疫学杂志,2023,17(2):89-94.

[3]赵健,李国栋.新冠病毒感染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关联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11):913-918.

来源:健康科普王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