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数据显示,单周超300亿真金白银借道ETF涌入市场,这架势活像双十一囤货的大妈,专挑打折季疯狂进货。不过这次大佬们抢购的不是茅台也不是黄金,而是清一色的科技主题ETF,尤其是芯片半导体板块,简直成了资金眼中的"香饽饽"。
这行情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别人恐惧我贪婪!眼看着国庆长假临近,散户们忙着纠结持币还是持股,机构却已经掀起了扫货狂潮。
最新数据显示,单周超300亿真金白银借道ETF涌入市场,这架势活像双十一囤货的大妈,专挑打折季疯狂进货。不过这次大佬们抢购的不是茅台也不是黄金,而是清一色的科技主题ETF,尤其是芯片半导体板块,简直成了资金眼中的"香饽饽"。
这周市场走得那叫一个纠结,上证指数在3800点附近扭起了秧歌,可ETF市场的资金动向却比春晚节目还精彩。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331亿元,相当于每天都有60多亿资金在悄悄建仓。更有意思的是,宽基指数和中证A500这类"大众情人"遭遇资金流出,而半导体设备ETF、科创芯片ETF这些专业赛道产品反被买出了新高 。
举个典型例子,科创芯片ETF本周规模突破380亿元大关,价格与规模双双创历史纪录。这让我想起去年新能源车的盛况,当时也是机构抢先布局,等散户反应过来早已高处不胜寒。现在芯片板块的走势如出一辙:年内涨幅68%,成交额245亿元冠绝同类,明摆着有大资金在闷声发大财 。
仔细观察本周资金动向,有三个细节特别值得琢磨:一是"弃大抓小"趋势明显,沪深300等大盘宽基遭遇净流出,而聚焦细分赛道的行业ETF被疯抢。这就像食客们不再满足自助餐,转而追捧私房菜,资金正从泛泛而指转向精准打击 ;二是"科技含量"成为硬指标,净流入前十的ETF清一色戴着半导体、机器人、人工智能的"科技标签"。
某券商朋友打了个比方:现在选ETF好比高考填志愿,985(高科技)院校永远最抢手 ;三是"节前效应"出现新变化,传统观念里长假前应该避险观望,但现在机构反而趁着交投清淡加速调仓。这操作好比超市关门前抢购限量商品,等的就是对手盘犹豫的窗口期 。
为什么资金对芯片板块如此痴迷?除了短期政策利好,更核心的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7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巴西全年GDP总量!而AI应用落地就像给行业装了火箭推进器,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所有电子设备都在疯狂"吞食"芯片 。
更关键的是,科创板芯片指数成分股多在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布局,比如中芯国际、寒武纪这类硬科技企业。这就像打牌时捏着王牌,既受益于国产替代浪潮,又搭上全球技术升级快车。有个做私募的老哥说得形象:"现在布局芯片,就像十年前囤茅台,赌的是国运赛道 。"
1. "跟庄不跟风"策略:机构大额申购ETF通常有持续性,不妨关注连续三周以上净流入的品种。但切忌追涨杀跌,比如本周暴涨的科创芯片ETF,更适合等回调时分批布局 。
2. "卫星仓位"管理法:将资金分为"核心+卫星"两部分,核心仓位配置稳健的宽基指数,卫星仓位跟投芯片、AI等热点赛道。这样既不错失机会,又能控制风险,就像吃饭主食配特色菜,营养又不失风味 。
3. "节前播种"技巧:历史数据显示,国庆后两周A股上涨概率超70%。现在布局些调整充分的科技ETF,好比在春运前抢车票,虽然短期折腾,但可能抢到节后行情的"座位" 。
最后要说的是,当前市场早已不是齐涨共跌的年代。即便指数走出牛市,也会是分化明显的"结构性牛市"。就像本周,虽然大盘指数涨幅有限,但芯片板块个股动不动就20%涨停。这提醒我们:光看上证指数炒股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更要关注资金流向的"水文图" 。
有位投资前辈说得妙:牛市里最可怕的不是回调,而是"满仓踏空"。当机构借着节前调整暗度陈仓时,我们至少该思考:这波科技浪潮是昙花一现还是时代转折?或许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真正的赢家不是逃顶高手,而是那些在泡沫破灭后还能留下的硬核公司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本文提及品种仅作案例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