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来了325家!中部第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9:30 1

摘要:9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市场枢纽篇,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市场枢纽建设成果。

市场枢纽,是高效的要素集散、产业联动和市场拓展的重要支撑,是建成支点的重要引擎。

9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市场枢纽篇,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小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市场枢纽建设成果。

一系列跃动的数据背后,商圈商街、大街小巷里烟火气不断,高水平开放气场升腾,湖北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步伐愈发坚实。

发布会现场

社零额年均8.9%增速见证湖北消费市场活力奔涌

9月25日,武汉杉杉奥特莱斯正式开门迎客,当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这是湖北消费主引擎持续发力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湖北坚持新需求倒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系统重塑消费生态,做强国内大循环。

2020年,全省实现社零额1.8万亿元;2024年,全省社零额增长至2.53万亿元,年均8.9%的增速见证了湖北消费市场的活力奔涌。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省培育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智能化等消费新增长点,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3%,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重47.9%,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9月26日,华中最大规模天街——武汉滨江天街开业,300余个品牌同步亮相,城市首店、旗舰店级别的品牌占比高达40%。

首店,城市新消费趋势的“风向标”。龙小红介绍,近3年,湖北引进首店超1000家,SKP、武商MALL、万象城等汇聚国内外高端消费品牌。入境消费加快发展,让境外旅客“购湖北”更便利。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115家离境退税商店正式运营,66家退税商店提供“即买即退”服务模式。

商贸流通体系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国内与国际的枢纽。我省已打造8条省级以上步行街、28条省级特色商业街、81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京东MALL在湖北实现全国首个“一城三店”,山姆建成中西部首个“一城四店”,玉湖冷链率先启动区域一二级联动交易履约实体网络。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关键举措。全省累计完成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含新建)155家,县城商贸中心、县级物流中心实现全覆盖,原计划2025年底实现的“村村通快递”目标提前两年完成。

去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9570家

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2021年至2024年,湖北外贸接连跨越台阶,年均增长13.2%,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入快车道。

龙小红介绍,湖北实施“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加力开拓新兴市场,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131%,占比53.3%,提升15.5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根基和动力源头。去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9570家,进出口过百亿元企业14家,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近3000家、8家。

跨境电商释放外贸新动能。在湖北,速卖通、沃尔玛全球电商等重点平台争相落户,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增长27倍。

对外贸易一路快跑,对外投资合作稳步推进。我省成立“走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推动企业有序“抱团出海”。过去4年,全省对外投资年均增长7.9%,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稳居全国前二、前五。

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聚焦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面向全球开展精准招商,过去4年,全省招引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4772个;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59家,实际使用外资98亿美元。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25家,数量居中部第一。

相约春天赏樱花、世界500强对话湖北、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等重大经贸盛会立体化叙述湖北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打响“投资中国 优选湖北”品牌。

湖北自贸试验区30项成果全国复制推广

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湖北自贸试验区“试验田”里,已种出35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过去4年,湖北自贸试验区以全省0.065%的土地,贡献了全省27.8%的进出口和21.3%的实际利用外资。

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是海陆空三个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在我国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中地位重要,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责任重大。

花湖国际机场获批“5+1”全品类进境口岸资质、内陆首个航空智慧口岸试点,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6条,其中国际航线45条;航班量和货邮吞吐量均跃居全国前列;中欧班列(武汉)开通跨境运输线路58条,近两年连续高质量开行1000列以上;武汉阳逻港连续5年出入境船舶数量位居长江中上游首位……湖北持续织密覆盖全省、通达全国、辐射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加速重构国际物流通道,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通道是对外开放的硬支撑,平台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省已获批8个开放口岸、6个综合保税区、9个国家级经开区、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形成较为完备的开放平台体系。2024年,全省综保区进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倍,武汉东湖综保区获评全国、中部“双A类”综保区。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超30%。

相关阅读

湖北高速公路突破8000公里

发布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光斌介绍,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历史性突破8000公里,达到8184公里,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中部大通道格局初显。

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应。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居长江中上游第一、全国内河第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速提档升级,为大宗商品运输、临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航空枢纽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武汉天河、花湖国际机场“双枢纽”联动,带动全省干支机场一体发展;今年1至8月,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完成枢纽货量95.1万吨,同比增长62.8%,其中航空货邮吞吐量75.3万吨、同比增长48.8%,位居全国第五;国际货邮吞吐量32.9万吨,同比增长165%。

中欧班列牵引枢纽开放能级跃升。中欧班列(武汉)在中部率先开通全程时刻表班列,辐射亚欧大陆40国、120个城市,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加快建设,为省内产业“链接亚欧、联通全球”稳固国际供应链。

铁水公空互联互通,正助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陈光斌介绍,宜昌三峡枢纽多式联运等4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全省创建数量8个、命名数量4个均居全国第一。

我省综保区数量位居中部第一

2021年1月至2025年8月,湖北省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累计进出口4555.3亿元,占同期外贸总值的15%,以不到全省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过1/7的进出口值,“小区域”实现“大产出”。

发布会上,武汉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陈朝阳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综保区增至6家,数量位居中部第一;保税物流中心(B型)数量达4家,已初步形成布局持续优化、功能各具特色、协同错位发展的“6+4”开放平台体系。

聚焦改革创新拓展平台功能。武汉海关推动监管制度创新,“综保区一张进口药品通关单‘分批清关’模式”获海关总署备案;“保证金单证电子化”经综保区试点后全省复制推广;“综保区保税物流货物‘触发申报’”等多项创新转为常态化措施。

聚焦降本增效优化平台生态。帮扶措施做“加法”,探索综保区应用无人机配送跨境电商商品,推动“低空经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企业成本做“减法”,指导综保区企业适用“内销选择性征税”,支持区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免除担保。技术革新做“乘法”,实施综保区“一票多车”整报分送模式,“二维码”畅通出口整车入区,实现“秒级”通关。通关时长做“除法”,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纳入进口危化品“白名单”,提升关键设备物料周转速度。

花湖国际机场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鄂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葛店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权介绍,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6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45条;机场货量超106万吨,其中国际货量超36万吨。今年以来,花湖国际机场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

花湖国际机场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的重要支点,肩负着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的使命。

张权介绍,花湖国际机场将紧跟国内市场需求,灵活开通特色航线,紧盯东南亚、中东等热点地区,积极开拓国际航线,确保今年花湖国际机场货运航线累计达110条。积极布局异地城市货站等,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第二个公共国际货站,提升国际货邮保障能力。

做实临空大产业,花湖国际机场将推动“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以机场带动物流,以物流集聚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临空经济区“一区四园”产业布局,壮大航空物流、光电子、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产业,提升中康众盛、明理医疗等5个专业化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充分发挥已成立的鄂州市跨境电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探索“保税仓+直播”“体验店+直播”等创新模式,打造电商直播创新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期。

武汉外贸进出口总额去年首破4000亿元大关

“十四五”以来,武汉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5%,2024年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发布会上,武汉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力军介绍,武汉引进和培育长江国贸、楚象、国控等11家供应链平台,全市外贸实绩企业超过4000家。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十四五”以来,武汉服务贸易规模年均增长14.8%,连续成功举办3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创建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园区,培育130余家重点服务贸易企业。

余力军介绍,武汉市积极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数字技术贸易、数字产品贸易,建设8个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服务等数字服务进出口占全市服务进出口的比重达45%;引进亚马逊、沃尔玛、速卖通等平台及生态链项目,全市跨境电商年均增长48.3%。

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十四五”以来,武汉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累计636.6亿美元,近两年规模稳居全国第一;6家企业跻身中国对外承包工程100强,成功打造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新增省级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6个,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处7个,不断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有力服务企业在全球70余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投资。

湖北市场枢纽建设“十四五”成绩单

内需潜能加速释放

全省社零额从2020年的1.8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2.53万亿元,年均增长8.9%

打造8条省级以上步行街、28条省级特色商业街、819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完成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含新建)155家

2024年,全省网上零售额较“十三五”末增长92.6%

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量质齐升

2021年至2024年,全省进出口接连跨越5000亿、6000亿、7000亿台阶,年均增长13.2%

2024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53.7%,较“十三五”末提高6.7个百分点

2024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9570家,进出口过百亿元企业14家

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27倍

过去4年全省服务进出口稳居中部第一

枢纽能级攀高向强

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9批357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已获批8个开放口岸、6个综合保税区、9个国家级经开区、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形成较为完备的开放平台体系

2024年,全省综保区进出口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倍

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超30%

招商引资向新向优

过去4年,全省招引亿元以上开工项目累计14772个

过去4年,全省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59家,实际使用外资98亿美元

2024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49.8%

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25家,数量中部第一

今年1至8月,开展“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专题活动1500余场,招引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170个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