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有好戏”唱响陕西岐山:戏曲惠民暖乡土,线上线下续传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09:14 1

摘要:9月25日,快手“老铁梨园·丰收有好戏”晚会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热闹开场。这场由快手打造的公益惠民活动,以“戏曲下乡”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一体”的模式搭起“百姓小戏台”,直播总观看量超过740万人次。

金黄的柿子点缀长桌,橙红的辣椒与饱满的玉米相映成趣,带有丰收元素的桌布在灯光下铺开,上面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蒸南瓜、煮花生、焖肘子、锅盔……

9月25日,快手“老铁梨园·丰收有好戏”晚会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热闹开场。这场由快手打造的公益惠民活动,以“戏曲下乡”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一体”的模式搭起“百姓小戏台”,直播总观看量超过740万人次。

吃长桌宴、听秦腔,让当地戏迷过足瘾,也让全国网友隔着屏幕感受到了乡土文化与传统艺术碰撞的魅力。

非遗艺人登台,用经典与创新演绎乡土情​

“手举青锋杀上城勇歼寇,英雄誓死保卫潞安州!”随着大晟剧团演员亮相,台下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紧盯戏台,一脸专注。直播间里,飘过线上观众对《潞安州》评价:“这场戏唱腔少,武场多,演员们的招式又快又准,看得人热血沸腾!”

大晟剧团的背后,藏着一段关于传承的动人故事。

创始人@大晟孟真,是从昔日台下的听戏娃,成长为如今台上的剧团领军人。1986年出生的他,早年辗转北京、上海打拼,做过服务员、电工。受奶奶影响,他自幼喜爱秦腔,始终把秦腔当作精神寄托:“出门在外,车上下载的全是秦腔,心情烦了就听一听,自己也吼两句”,奶奶离世后,秦腔成为思念载体。2024年9月,孟真成立大晟剧团,取 “大圣”谐音,寓意“历经磨难终成正果”。如今剧团80余人中,85后占比超70%,还有不少90后、00后,成为年轻的传统文化守护者。

▲大晟剧团演出结束后致谢

演出结束时,孟真走上戏台,向台下戏迷深深鞠躬,那弯腰的弧度里,满是对观众的感谢,更是对秦腔传承的敬畏。平日里,孟真有个特别习惯:总混在观众中观察反应,根据欢笑、落泪、鼓掌的细节调整剧目,让秦腔更贴近百姓内心。

除《潞安州》外,当晚大晟剧团还带来了开场曲连弹、秦腔串烧等精彩表演,多样节目接连登台,为观众送上了一场丰富的秦腔盛宴。

秦腔的余韵尚未消散,53岁的陕北说书艺人高小青已拨动琴弦。作为陕北说书大师张俊功的闭门弟子、县级非遗传承人,他精通40余部经典大书,手握“红色歌谣调演特等奖”等诸多重磅奖项。2006年陕北说书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他却一度面临事业瓶颈,直到接触快手直播,才为这门古老曲艺插上数字化翅膀。

当晚,他将《刮大风》改编成丰收相关的内容,用醇厚的唱腔把丰收的喜悦融进了琴弦与唱词里,编织成最美的乡土乐章。​

▲陕北说书非遗传承人高小青

戏台下人头攒动,42岁的戏迷岳先生携妻女挤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熟悉又热闹的场景,不禁感慨:“今天这个场景有几十年没见过了,我记得小时候看戏逛庙会就这么多人,人山人海,把人都挤成肉夹馍了,挺震撼的。”他告诉记者,秦腔是当地人的精神支柱,自己早年看不懂,随着年龄增长,对秦腔的热爱竟像“血脉觉醒”一般愈发浓厚,“老年人日常活动少,像这种戏曲下乡活动就该多组织,能丰富咱们的晚年生活”。

▲“丰收有好戏”晚会现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创新开展‘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快手这场晚会正是对这一政策的生动践行。

而这种“线上赋能线下、流量反哺实体” 的模式,也恰如人民网在《线上线下联动 催生文娱消费新浪潮》一文所评论的:“线上人气的积累,正不断转化为线下市场的真实需求。这不仅为短视频创作者开辟了多元发展路径,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收益的双赢,还打破了地理隔阂,满足了兴趣社群对沉浸体验的需求。”

多元曲种碰撞,线上线下共赴丰收艺术盛宴

“一弦弹出家乡事,一曲唱尽黄土情。”80后陕北说书表演者秦毛毛的登场,带来了别样的艺术体验。

这位陕西榆林子洲县人,自幼被庙会的说书声吸引,20岁加入陕北道情剧团后,十年间辗转庙会演出。凭借对艺术的执着,他自学韵律与词藻,独创说书、道情与民谣融合的表演风格,通过快手平台让陕北文化传播得更远。当晚,他将地方掌故融入唱词,让观众在曲调中感受宝鸡的人文风情。​

▲陕北说书人秦毛毛

来自东北的90后杨聪与搭档小龙,则用活泼的二人转点燃全场气氛。22岁因伤告别舞台的杨聪,曾在直播间唱歌谋生,一条二人转小帽视频意外涨粉一两万,让他重燃艺术热情。这对同门师兄弟组成的双男搭档,以灵活的角色切换独具特色。“身边有小龙这个搭档,还有平台扶持,更重要的是有一群从快手开始就支持我的粉丝,不想让他们失望。”杨聪的话语里满是感恩。他们演绎的经典选段,让东北的幽默与西北的豪爽在戏台上碰撞出了欢乐的火花。

▲二人转演员杨聪、小龙

从地方戏曲、曲艺展演到线上线下联动,快手这场丰收主题晚会,成功践行了连接用户“虚实生活”的核心理念。

在刚刚结束的光合创作者大会上,快手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曾强调:“用户的生活始终是扎根地下的、真实接地气的。我们要离用户更近,就要成为用户线下生活与线上生活的连接器。”此次活动,便搭建起这样的连接桥梁,让数字流量转化为乡土间的文化暖流。​

演出尾声,演员们在台上进行了“你比我猜”等互动游戏,游戏巧妙融入“割麦子”等丰收相关元素以及“岐山臊子面”等本地特色元素,欢乐氛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让传统文化与丰收主题、地方特色完美融合。

快手深耕传承,让戏曲曲艺走向更广阔舞台​

这场晚会的热闹,不仅是丰收时节里乡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精彩交融,也是快手深耕戏曲和曲艺传承的缩影。作为“线上线下生活的连接器”,快手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益惠民初心。

今年 3 月,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下,快手启动“老铁梨园”剧团扶持计划,通过流量扶持、内容指导、现金补贴等方式,助力戏曲剧团创新发展。暑期7至8月的“艺术一夏”活动中,快手联合多剧种发起“戏曲下乡”惠民演出,超110场演出覆盖10余个县市,甘肃会宁的秦腔演出带动周边市集热闹开市,吉林扶余的二人转成为邻里交流的桥梁。​

▲8月,“老铁有好戏”夏日戏曲晚会在北京演出

8月中旬,“老铁有好戏”夏日戏曲晚会在北京开演,秦腔、二人转等多剧种同台联欢,从乡村戏台到都市舞台,快手让戏曲艺术突破地域限制。快手对戏曲曲艺传承的成果也清晰地呈现在数据中:《2025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显示,快手平台对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的覆盖率已达98.2%,传统曲艺类覆盖率为94%,每日近万场戏曲直播持续上演,为非遗传承开辟出全新路径。

从“老铁梨园”计划的精准扶持,到“戏曲下乡”的广泛覆盖,再到丰收晚会的特色呈现,快手用“百姓小戏台”架起文化桥梁,如一条无形的纽带,正在紧密连接数字与现实,打破虚拟与真实的壁垒,重塑百姓们的生活形态与文化消费方式,为文化惠民写下生动注脚。

“丰收有好戏”晚会在欢声笑语中已然落幕,但文化艺术传承的故事,仍在快手的生态里继续书写。​

来源:陕西消费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