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了解读,精准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晨报讯(记者 张玲玲)昨日,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厦门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了解读,精准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厦门民营经济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增加值同比增长6.6%,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同期GDP增速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3.1%,连续14个季度保持最大外贸主体地位,撑起全市外贸“半壁江山”;全市境内上市民营企业达45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66.2%。今年厦门新增4家上市民企,并有2家民企首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民企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若干措施》聚焦公平竞争、融资难题、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权益保护五大核心领域,推出21条针对性措施、66项具体任务。厦门创新政府采购机制,4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对中小微企业预留份额阶段性提至40%以上,小微企业可享最高20%的价格扣除优惠;同时,依托智能审查系统清理业绩、资质等不合理限制,通过PPP模式、并购重组等盘活闲置国资与低效用地,从准入、参与到合作全环节保障民企公平竞争。
针对民企资金痛点,《若干措施》构建“低成本+多渠道+强增信”融资体系。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基金提供最高3000万元支持及1%贴息,供应链协作基金给予2%利率纾困;推动担保公司转型“合约核心交易商”,培育国有“耐心资本”,拓宽债券、股权融资渠道。
为激发民企创新活力,《若干措施》明确对民企研发投入最高补助500万元,支持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揭榜挂帅”项目;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场景项目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0万元奖励。人才政策向民企倾斜,“双百计划”民企岗位占比不低于70%,新增15个优培生单列名额,鼓励民企与高校“双跨双聘”引才,将电子工程、低空经济等纳入职称改革,强化先进制造业人才住房保障。
依托“稳外贸+扩内需”双向发力,《若干措施》提出加密北美航线保障舱位,每季度发布技贸预警,支持民企申报AEO认证、赴“一带一路”参展;开通出口转内销许可认证绿色通道,提供“同线同标同质”服务,联动电商平台推广直播带货。
来源:海西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