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胃肠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幽门螺杆菌(简称 H. pylori)感染的检测中,呼气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常见的呼气试验主要有两种:^13C 尿素呼气试验与^14C 尿素呼气试验(通常简称为 C13 呼气试验和 C14 呼气试验)。很多患者会有疑
在胃肠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幽门螺杆菌(简称 H. pylori)感染的检测中,呼气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非侵入性的诊断方式。常见的呼气试验主要有两种:^13C 尿素呼气试验 与 ^14C 尿素呼气试验(通常简称为 C13 呼气试验和 C14 呼气试验)。很多患者会有疑问:这两种试验哪种更好?在什么场景下选哪一种?本文带你全面了解两者的原理、优劣、适应人群和选择建议。
在讲两种方法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理解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 UBT)的基本原理。
幽门螺杆菌具有一种特性:它在胃内可以产生大量的 尿素酶(urease),这种酶能把尿素(urea)分解成氨(NH₃)和二氧化碳(CO₂)。呼气试验的基本思路是:
给受检者口服含有标记碳(^13C 或 ^14C)的尿素。如果胃里有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会把这标记的尿素分解,产生标记的二氧化碳(^13CO₂ 或 ^14CO₂)。这些标记的 CO₂ 被吸收到血液,再通过肺部呼出,被检测设备测量。通过测定呼出气中标记 CO₂ 与普通 CO₂ 的比例,或测定放射性 ^14CO₂ 的强度,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只要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尿素酶活性正常,就会引发这个转化反应;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或其活性被抑制(如使用了抑酸剂、抗生素等),这个反应就显著减少,标记 CO₂ 的呼出就少或测不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非侵入性:不需要取活检、不需要做内镜操作高敏感性 / 特异性:在很多研究中,此方法被认为是可靠的“金标准”之一可以评估“现存活菌”:因为这种试验是基于活性代谢(尿素酶作用),不像某些抗原 / 抗体检测那样可能检测死菌残留比较方便:对患者负担较小,只要配合呼气、禁食、停药等准备即可正是出于这些优点,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的初诊断、以及根治治疗后的“检验是否根治”中被广泛采用。
不过,呼气试验也不是完美无缺。它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PPI、抗生素、幽门螺杆菌密度低、胃酸状态、胃手术史、重度萎缩性胃炎、胃切除后变构解剖状态等)。在文献中这些干扰因素是常被强调的。
在了解这些基本原理与可能干扰因素后,我们再来仔细比对 C13 呼气和 C14 呼气这两种方式的优劣。
下面我们从多个维度来比较这两种呼气试验。
① 放射性与安全性
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也是很多医生和患者最关心的方面。
^13C 是一种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没有放射风险。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是非常宽裕的。许多专业指南建议,对于儿童、孕妇、反复检测等情形,首选 ^13C 呼气试验。^14C 属于放射性同位素,虽然用于尿素呼气试验的剂量通常非常低,其辐射剂量远低于日常环境背景辐射或医疗影像检查。但因为涉及放射性,人们对其安全性仍然比较谨慎。某些文献估算,在常见剂量(约 1 微居里 / 37 kBq)用量下,对胎儿或母体的吸收剂量非常小,风险极低。尽管如此,出于“力求无害”的原则,很多指南和机构建议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使用 ^14C 要慎重或避免,而优先选择 ^13C。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关法规可能对放射性检测(即使剂量极低)有额外要求或限制。综上,安全性方面,^13C 呼气试验具有天然优势,是更“温和”的选择。
② 检测精度 / 敏感性 / 特异性
在很多研究和系统评估中,^13C 和 ^14C 呼气试验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精度。
一篇系统综述和 Meta 分析指出,^13C / ^14C 呼气试验在幽门螺杆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范围都较宽(敏感性约 64% 到 100%,特异性约 60.5% 到 100%)一些直接比较研究显示,在相同条件下,^13C 呼气试验的表现略优于抗原检测(如粪便抗原筛查)或血清抗体测试。在一些机构的比较中,^13C 呼气试验被认为“优于 HpStAg”(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地测试验)作为诊断手段之一。关于 ^14C,一些文献指出其在便捷性和实用性上具有优势,因为检测设备简单、反应迅速。但需要注意:所谓“灵敏性”“特异性”数据,通常都是在受控条件下得出的。在现实临床中,干扰因素(如低菌负荷、抗生素使用、抑酸剂干扰、胃功能状态、样本处理误差等)常常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从“理想状态下的精度”角度来看,两者都能做到较高水平;但 ^13C 在安全性与重复检测方面具有优势;^14C 在方便性和设备适应性上也有其现实优势。
③ 重测 / 复查与长期监测
在实际临床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做“根治后复查”(也称“检验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检测方法方便、可重复、对人体风险低。
^13C 呼气试验由于无辐射,因此在复查、重复检测方面更安全、顾虑更少。^14C 虽然辐射剂量极低,但在多次检测中累积曝光风险理论上存在(尽管一般情况下风险几乎可以忽略)。在某些法规或指南中,对放射性检测在复查中的频次可能有建议性限制。如果在短期内频繁进行检测,^13C 是更合适的选择。即便了解了两种方法的优劣,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你的具体条件(比如年龄、怀孕情况、医疗资源、法规环境等)。下面是常见的一些适用人群和局限。
① 儿童
对儿童而言,无放射风险 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 ^13C 呼气试验往往是首选。很多指南支持在 3 岁及以上儿童使用 ^13C 呼气试验。^14C 虽然剂量低,但在儿童中的使用经常受到限制或谨慎对待。② 孕妇 / 哺乳期女性
如前所述,虽然 ^14C 方法在剂量上通常非常低,其对胎儿/母体的辐射风险也极小,但由于“无辐射”原则,很多指南建议如果可能,避免在孕妇或哺乳期使用 ^14C 呼气试验。^13C 呼气试验在孕妇中的使用被认为是更安全的选择(在符合条件、风险极低的前提下)。在一些情况下,如果设备和资源允许,可以选择其他非呼气检测手段(如粪便抗原、血清抗原或抗体检测)作为替代,以避免任何潜在风险。③ 根治后复查 / 多次检测
如果你是接受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监测(如几个月或几年后复查),那么 ^13C 的“无辐射 / 可重复性”优势很明显。^14C 在复查时,如果检测频次不高,通常也可以接受;但如果短期内重复几次检测,则 ^14C 的累计风险(虽然极低)可能成为顾虑之一。④ 对快速结果 / 即时门诊诊断需求
在某些门诊场景,医生、患者希望能马上知道结果,以便立即决策。这种“办公室型”实验更适合 ^14C 方法(如果设备就位、操作流程简便)。^13C 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做快速测定,但通常需要专业实验室支持。不论你选择 ^13C 还是 ^14C 呼气试验,其操作流程、准备要求和注意事项很多是共通的。
要让呼气试验结果准确,我们必须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以下是常见的准备要求:
禁食 / 空腹:通常要求受检者在检测前禁食 4–6 小时(有些文献或指南可能要求 8 小时),以尽量减少食物、胃内容物对尿素或 CO₂ 排泄的影响。停止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PPI 会抑制胃酸、影响幽门螺杆菌活性以及其酶活性,因此通常要求在检测前至少停用 2 周(即 14 天)。停止使用抗生素 / 铋剂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抑制幽门螺杆菌或其酶活性,常建议在检测前至少停用 4 周(28 天)。避免某些食物 / 饮品:如碳酸饮料、发酵食品、含碳酸盐的饮料、重碳盐类食物、酒精等,可能影响胃内环境或 CO₂ 排放。避免抽烟 / 吸入 CO₂ 气体:抽烟或吸入含 CO₂ 气体可能干扰呼气 CO₂ 测定。如果所在医院 / 检测机构具备相应设备和能力。在绝大多数情境下,尤其是在儿童、孕妇、复查、长期监测等情况下,^13C 是更稳妥的选择。
如果你所在区域 / 医院暂时没有 ^13C 设备或能力,而 ^14C 呼气试验设备已较成熟、流程规范、合规许可齐备,那么 ^14C 是一个合理的替代方案。
来源:健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