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丨愿沉醉于英美文学之美——忆我的英语学习与阅读之路

B站影视 2024-12-06 18:11 2

摘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事英语学习、教学和研究四十余年。说来有趣,最初引领我走上英语学习道路的,其实是一部不太出名的中文小说。我少时喜静,上学后就逐渐爱上了读书。那时条件有限,家里没有什么藏书,因此借书成为我的主要阅读途径。只要得知亲朋好友家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事英语学习、教学和研究四十余年。说来有趣,最初引领我走上英语学习道路的,其实是一部不太出名的中文小说。

我少时喜静,上学后就逐渐爱上了读书。那时条件有限,家里没有什么藏书,因此借书成为我的主要阅读途径。只要得知亲朋好友家有藏书,我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借来一阅,有时甚至会步行十余里去借书,因此在邻里间有“书痴”之号。因为书来得艰难,读起来就格外认真,也算是对“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极好注解。当然,当时年龄小,理解力有限,大都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所读之书起初也大多为童话、民间故事等,后来年岁渐长,才开始接触大部头小说,其中以战争小说为多,在不经意间培养了一种英雄崇拜情结。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我读到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在朝鲜深入敌后,与朝鲜游击队并肩作战、共同打击美国侵略者和南韩李承晚部队的故事。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侦察兵被美军发现而受到追捕,危急时刻,懂英语的朝鲜女游击队员金英淑听懂了美军的话语,帮助侦察兵顺利脱离了危险。这个情节对我崇拜英雄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原来英语可以这么有用!我立刻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初中才开始开设英语课,五年级的我还对英语一无所知,于是我就找到认识的初中学长,向他们学习一点零星的英语知识,用汉语注音来学习英语单词或短语的发音。等到上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后,英语就成为我所有科目中学得最出色的科目,高中时我甚至有过英语科目全班第一、数学科目全班倒数第一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和同学都甚感困惑。

上大学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英语专业。但是,真正进入这个专业后,才发现想学好英语绝非易事。我在中学阶段没有受过系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上大学后第一天就开始接受全英文课堂教学,困难可想而知。老师在讲台上满口英文,侃侃而谈,我在下面却满头雾水,不知所云。每当这时我就感到非常沮丧,也不免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好在凭借要强的性格与好胜心,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引导下慢慢开始适应全英文教学,也逐渐找回了学好英语的自信。记得当时我问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老师的回答是:“每天课后学习五个小时以上,自然就能成为 top student。从此我以老师的这句话为标准要求自己,大学四年基本上做到了平均每天课后学习五个小时以上,成为了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 top student。

当时教室里还有那种老式的留声机供我们学习英语。于是每天下午课后我就和同学们留在教室里借助留声机磨练听力和口语,那些老旧的唱片磨损得厉害,播放时总发出刺啦刺啦的声音,效果很不好。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我又省吃俭用购买了一台当时还比较昂贵的磁带录音机,经常在寝室熄灯后躺在被窝里听英语广播,而每天晚饭后的散步也成为我和同学们锻炼口语的日常。

在努力提升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提高英语阅读水平。那时校园里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学校也鼓励英美文学阅读,给我们发了许多英文名著的简写本,我们都读得津津有味。逐渐地,我不再满足于阅读这种简写本,大学二年级时开始阅读英文小说原著。其实我那时有点眼高手低,英语能力和社会文化知识有限,难以理解艰深的大部头英语长篇小说,所以读得很艰难、很痛苦。

陈兵教授在书房。作者供图。

记得我最早读的英语长篇小说是伏尼契的《牛虻》和狄更斯的《双城记》,但都不甚了了,对这两部小说后来也没有什么印象。到了大学三年级,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顿时被吸引住了。笛福朴实简洁的文字给了我很舒畅的阅读感受,而鲁滨孙那充满异国风情的历险经历也让我那颗少年的心充满了对远方的幻想。我第一次体会到阅读英语长篇小说的乐趣,也在幻梦中无数次畅想自己在异域海岛自力更生自由自在地生活。可以说,《鲁滨孙漂流记》巩固了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我的英语阅读水平,也为我后来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此后我又读了不少其他英语小说,也尝试背诵一些短篇英语诗文佳作,如莎士比亚、华兹华斯、弗罗斯特等人的诗歌,培根、朗费罗等人的散文等。大学毕业那年,我们的就业形势很好,辅导员也提醒我们这些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慎重选择。但我还是拒绝了职场,继续攻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沉浸在英美文学的世界中。这时我读到了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动物童话故事《丛林之书》。这部短篇动物童话故事集以丰富的想象力、雄浑有力的叙述风格描写了狼孩莫格里与其狼兄弟和其他动物在印度丛林里的生活,令人心驰神往,为我打开了吉卜林的文学世界。此后我又陆续阅读了吉卜林的长篇小说《基姆》等作品,愈发喜欢这位在中国知名度不太高的英国作家。

硕士毕业后我留校任教,陆续教授过英语阅读、写作、翻译、文学等多种课程,课余也做些翻译工作,但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始终不减。再后来,我赴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在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时有点犯难,因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往往意味着此后职业生涯的文学研究方向。这时《丛林之书》那梦幻世界又出现在我面前,于是我选择了吉卜林作为我的博士论文研究选题。后来凭借自己对吉卜林的研究,我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出版了相关著作,并申请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逐渐成长为英美文学教授。近年来,我的研究领域从吉卜林扩大到英国历险小说和奇幻小说研究,在国内外国文学研究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所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我在大学期间的英美文学阅读。可以说,大学时的英美文学阅读奠定了我的英美文学研究基础。

倏忽之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教授、研究英美文学也已有三十多年,其间世事沉浮,也曾不甘于教师的清贫,想弃教职去外贸公司或其他单位,但终究是对英美文学的热爱使我守护住了自己的初心。记得有一次安徽省教育厅要调我去教育厅学位办任职,我犹豫了数日,最终还是出于对英美文学的留恋放弃了这个机会。尽管一些朋友为此多次批评我迂腐,但回想起来我至今不悔。有时回顾自己的英语学习生涯,还忍不住再去重温一下自己年轻时背诵过的英语诗文,还能体会到英美文学带来的美,也会升起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

推荐书目
Jane Austen.Emma.London: Harper Press, 2010.
Daniel Defoe.The life and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td.,1995.
Rudyard Kipling.The Jungle Book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F.R.Leavis.The Great Tradition.London: Peregrine Books, 1983.
黄梅 :《推敲“自我”:小说在 18 世纪的英国》, 三联书店,2003.

作者: 南京大学教授 陈兵

来源:21世纪英语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