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11时30分,G6855次列车从襄阳东站疾驰而出,向着宜城站驶去。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更意味着素有“七省通衢”之称的襄阳全面迈入“县县通高铁”时代,湖北首条高铁环线就此闭环,荆楚大地的发展脉络在钢铁动脉的延伸中愈发清晰。(
9月28日11时30分,G6855次列车从襄阳东站疾驰而出,向着宜城站驶去。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标志着襄荆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更意味着素有“七省通衢”之称的襄阳全面迈入“县县通高铁”时代,湖北首条高铁环线就此闭环,荆楚大地的发展脉络在钢铁动脉的延伸中愈发清晰。(转载:凤凰网 2025年9月28日)
(漫画由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交通枢纽的能级跃升,是襄荆高铁最鲜明的战略价值。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关键段落,这条全长116.2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向北衔接郑渝、汉十高铁,向南联动沪渝蓉、荆荆高铁,使武西、郑渝、呼南三大高铁在襄阳东站实现交汇,彻底夯实了襄阳“米”字形枢纽的核心地位。从2019年汉十高铁启用枣阳站、谷城北站,到2022年郑渝高铁开通南漳站、保康县站,再到如今宜城站投用,襄阳用六年时间完成了“县县通高铁”跨越,襄阳东站日均客流即将突破5万人次,通达城市超170个,72分钟抵汉、4小时达京的时空新格局,让湖北“九州通衢”传统优势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襄荆高铁与荆荆高铁、汉宜铁路等共同构成的闭环高铁环线,将武汉、襄阳、荆门等9个市州串联成有机整体,为区域协同发展搭建了坚实骨架。
高铁引擎的轰鸣,正转化为县域经济的澎湃动能。“千年楚都”宜城此前从未有过高铁通达的历史,如今13分钟到襄阳、29分钟抵荆门的通勤效率,让这座城市彻底融入襄阳“一刻钟”经济圈。农业领域,湖北飘扬食品、楚大鸭业等龙头企业借助高铁便利,加速市场扩张与合作对接,让“宜城制造”声名远播;工业板块,湖北友谦汽车零部件等企业得以更高效对接东风汽车等龙头,深度融入襄阳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分工体系。这条高铁不仅串联起地理节点,更续接了产业链断点,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民生温度始终是交通建设的价值核心。襄荆高铁开通后,襄阳至荆州55分钟可达、至宜昌1小时50分抵达,“早品襄阳牛肉面,午尝荆门蟠龙菜,晚享宜城大虾”生活场景成为现实。铁路部门推出的“襄荆如宾”特色服务与“襄荆一日游”列车,配备温馨服务包、设立便民岗位,主动为旅客介绍沿途风景名胜,让出行体验更具暖意。文旅融合的效应更为显著:襄阳35家A级景区推出“高铁+景区”惠民举措,春秋寨、南漳楚桑丝绸文化博览园等景区实行免票或半价优惠,楚皇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等景点随高铁串联成线,预计将带动宜城旅游收入实现爆发式增长。对普通百姓而言,高铁不仅优化了出行选择,更拓宽了就业、求学、就医的空间,让区域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高铁环线的战略价值将持续释放。待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贯通,武汉、襄阳、宜昌“1 小时生活圈”将全面成型,“一主两副”中心城市的产业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强。从“荆襄古道”到“高铁快线”,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共生,襄荆高铁的开通是湖北交通升级的缩影,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起点。在这条钢铁动脉的牵引下,荆楚大地正以更紧密的联结、更充沛的动能,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让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在鄂西大地强劲跳动。
来源:铁道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