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服务智慧升级,让群众企业“零跑腿、少费心”|哈市多维创新破解办事痛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7:58 1

摘要:“以前办理农村住房登记业务,得抱着一摞材料在城乡几个部门间来回折腾,耗上一个多月都未必能办利索。现在好了,在家上网就能传材料,1天就批下来了,证书还直接寄到家,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哈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长征村村民刘文涛捧着刚收到的不动产权证书,满意地说。

“以前办理农村住房登记业务,得抱着一摞材料在城乡几个部门间来回折腾,耗上一个多月都未必能办利索。现在好了,在家上网就能传材料,1天就批下来了,证书还直接寄到家,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哈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长征村村民刘文涛捧着刚收到的不动产权证书,满意地说。

从农村住房登记实现“零跑腿”,到企业信用服务为经营“减负担”;从异地信用修复少了“来回折腾”,到跨部门协同提升办事效率……近年来,市营商环境局与各委办局联合发力,立足基层实际办事场景,系统梳理并细致排查政务服务过程中的堵点与难点,围绕企业和群众需求,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探索流程优化、推动服务创新,在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同时,让冰城政务服务的温度清晰可感、触手可及。

住房登记“一网通办”

村民办事告别“来回跑”

长期以来,办理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业务,曾是不少村民的“烦心事”:材料一叠叠、流程一道道,还得人工在城乡各部门间送审材料,不光花费时间久,有时还得折腾着来回跑十多趟。针对这一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局主动牵头,指导南岗区联合市资源规划局南岗分局等单位组建专项攻坚小组,聚焦专网数据传输、电子印章应用等关键瓶颈问题,展开集中技术攻关。

经过数月努力,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开发的“农村住房登记服务专区”于今年8月正式上线。该专区打通市、区、乡、村4级5部门的审批壁垒,12个审批环节全部实现线上流转——原本线下办理平均需要45天的流程,如今通过线上“一网通办”,最短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

谈及使用体验,刘文涛打开了话匣子:“我一开始还担心自己年纪大,摆弄不明白。没想到登录专区后,有智能助手一步步引导,要交什么材料、信息怎么填,说得清清楚楚。交完材料还能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心里特别有底。”更让刘文涛惊喜的是,业务办理中还可选择证书邮寄服务,真正实现“不用跑腿就能拿证”。

目前,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局已联合市资源规划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启动该项业务的全市推广工作,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这份便利。

全省率先上线“社保智慧窗”

已服务超1.4万人次

9月的一天,哈市退休职工李贵珍来到市民大厦想查询养老金发放证明,却为忘记带身份证犯了难。正当她一筹莫展时,社保服务工作人员及时提供了帮助:李贵珍只需在“社保智慧窗”设备上刷脸验证,个人相关信息便立即显示在屏幕上。短短几秒钟,她就顺利办完了所需业务。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4年1月上线以来,全市已布设137台“社保智慧窗”设备,累计受理业务2432笔、查询打印11984笔,服务超1.4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超98%。

AI化身参谋

“惠企名”助力经营主体快速“定名”

“刚开始为公司取名时特别头疼,既想体现科技感,又要避免和已有公司重名,试了好几个都不行。”哈尔滨新区一家初创企业的负责人赵女士,回忆起当初起名的困境仍有感触。后来,市民大厦的工作人员告诉赵女士,哈尔滨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直通车系统”新增了人工智能起名功能。只要输入行业和偏好,一下子就能推荐5个名字,还附带寓意解析。很快,赵女士就为企业就选到了心仪的名称。

赵女士用到的“智能起名”功能,是哈市今年试点上线的人工智能“惠企名”系统,也是我市为经营主体开办提供便利化服务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功能引入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引导式提问收集企业类型、经营地址、风格喜好等信息,围绕名称字号风格、字号寓意、行业表述、组织形式、禁限用词、商标等六大维度开展模型训练,为市场主体起名提供“智能参谋”。这一系统有效破解了企业“起名难”问题,让冰城市场主体名称登记迈入智慧时代。

统计显示,该服务试运行以来,已为与赵女士有相同需求的企业提供了超过1万次的企业名称推荐。

一份报告替代多部门证明

“信用代证”甩掉企业自证“包袱”

曾几何时,企业办理行政审批、融资上市等业务时,需要专门递交“无违法违规证明”,让很多企业犯难:得揣着材料在多个部门间辗转,一遍遍提交、等待,时间耗了不少,精力也搭进去许多。如今,这样的“折腾”已成为过去,哈市在全省开具首张“信用代证”服务,一份简洁的信用报告,即可为企业卸下证明办理的“包袱”。

这项由市营商环境局联合全市57个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信用代证”工作,通过归集企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犯罪记录4类信息,搭建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出以“信用报告”替代多部门单独出具“无违法违规证明”的服务模式。

市社会信用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现在,企业只需登录“信用中国(黑龙江哈尔滨)”平台,在“信用代证”专栏完成注册登录,按提示操作即可办理此项业务。截至目前,包括哈飞、东安、波司登等在内的全市772家企业,已通过该平台开具1674张“信用代证”,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了更优质的环境。

“现在登录办事平台就能办理‘信用代证’,一份报告就能替代多部门的证明,为我们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顺利网办了“信用代证”业务,哈尔滨市博深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于保芳笑着感慨道。

全国首创:

信用修复“七城通办”

“我们公司做交通运输业务,几天前得知在天津有一笔行政处罚记录,需要进行信用修复。要是在以前,得专门派工作人员去天津跑手续,来回折腾不仅花费多,还会耽误正常业务。”哈市某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现在情况已彻底改变。

为帮助企业解决异地信用修复成本高、往返跑腿耗时长的困扰,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局以香坊区、尚志市为试点,主动与天津、杭州、石家庄三市的信用建设牵头部门沟通协调,在全国率先建立信用修复“四城通办”机制。上述四城政府部门通过线上联动,替代企业异地线下奔波,大幅降低了企业信用修复成本。“有了这个机制,在哈尔滨本地就能办理异地信用修复,而且效率特别高,一点没影响公司运营。”王磊欣慰地说。

据统计,今年7月至今,已有24家企业通过该机制完成323条信用修复。随着机制的成熟与推广,近期,昆明、南宁、海口三市陆续加入通办联盟,升级为“七城通办”。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异地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了便利,“七城通办”经验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信用中国》典型案例,为全国信用建设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哈尔滨经验”。

智慧赋能+流程再造

住建审批服务跑出“加速度”

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堵点、难点,哈市以数字技术赋能审批服务,并推动市住建等部门优化审批流程,为群众与企业带来更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新体验。

“工程规划许可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建设工程消防审批有哪些新要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哈智建2号”智能辅助机前,企业人员的各类咨询都能得到即时回应。作为市住建局自主打造的第二代建设项目审批智能助手,该设备深度融合DeepSeek智能搜索技术,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100多个常见问题为基础构建核心知识库,覆盖立项、规划、施工等全环节咨询需求。目前系统已累计服务企业群众超1000人次,分流人工咨询量达40%,有效缩短了企业前期筹备时间。

地下管线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其审批效率直接影响民生工程推进速度。长期以来,哈市红线外地下管线建设审批实行“串联模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许可、临时占用城市绿地许可等 4类事项需按顺序办理,上一环节未完结则无法启动下一流程。为破解这一痛点,市住建局联合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及园林绿化、公安交管等部门,对城市红线外“水电气热”等7类管线建设工程的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依托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实现并联办理。原本至少需7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如今压缩至最多3个工作日,有效加快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政务服务网哈尔滨站可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已达16.9万个。“大”到企业开办,“小”到居民户政、社保办理,群众与企业若有办事需求,均可登录网站,按指引选择相应服务,体验“随时办、一次办”的政务业务办理新体验。

市营商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聚焦群众和企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推出更多实用管用的举措,让市民办事更便捷、更高效,为哈尔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链接

目前,黑龙江省政务服务网哈尔滨站可办理的事项达16万余个,市民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登录PC端网址(https://hrb.zwfw.hlj.gov.cn/)或“e冰城”App,以及到自助终端办理相关业务。其中,哈尔滨政务服务网可以办理“企业设立登记”、“高效办成一件事”等诸多业务;“e冰城”App、政务服务自助终端上可以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身份证明、生存认证、购房落户等众多业务。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