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化传播之“桥” 让中国旅游闪耀世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07:43 1

摘要:“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旅游强国!”聚光灯下,来自全国各地的95名选手聚拢在舞台中央,齐声喊出大赛主题,用一张大合影为这场行业盛会定格……经过10天的激烈比拼,9月25日,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决赛在湖北十堰落下帷幕。上海选手屠蓓华、江苏选手朱芝兰获评中文组金牌导游员

转自:中国旅游报

□ 本报记者 唐伯侬 见习记者 高 雅

“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旅游强国!”聚光灯下,来自全国各地的95名选手聚拢在舞台中央,齐声喊出大赛主题,用一张大合影为这场行业盛会定格……经过10天的激烈比拼,9月25日,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决赛在湖北十堰落下帷幕。上海选手屠蓓华、江苏选手朱芝兰获评中文组金牌导游员,浙江选手金东晟获评英语组金牌导游员。本届大赛选出了一批讲政治、专业精、服务好的优秀导游,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入境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让大家看到新时代导游的风采”

“每一次讲解都是在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每一段旅程,都是在为文脉赓续添砖加瓦”“我愿继续做那束星火,点燃更多同行者的热忱,把旅游的舞台点亮,把中国的故事讲响”……随着主题演讲环节的结束,第六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经过各地初赛、复赛,层层选拔,95名选手脱颖而出。总决赛现场,选手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比拼。无论是对历史文脉的精准解读,还是对突发场景的灵活处置,亦或是个人才艺展示,都展现出高超的专业水准、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阵阵掌声。

江苏选手朱芝兰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作为导游,我们每天都在与‘桥’同行。在苏州园林的石拱桥边,讲解‘小桥流水’里的江南诗意;走过赵州桥,讲述千年匠艺。而导游本身也是一座‘桥’——赓续中华文脉,让古老的文化传承下去。”演讲完毕,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此时此刻,心情是很激动的,站上总决赛的舞台对我来说已是莫大的肯定。我和同伴们将继续为行业发声,让大家看到新时代导游的风采。”从业20年的上海选手屠蓓华说,“此次参赛磨炼了我的专业技能,加深了我对行业的理解。感谢大赛提供的专业平台,让我与这么多优秀的同行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本届大赛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与基础知识储备、导游词创作能力、讲解和应变能力、导游综合能力等。为了有良好的表现,选手们在赛前做了充分准备。银牌导游员获得者、广东选手刘炳旭告诉记者,备赛期间,他刷了几万道题,做了几百套卷子,每天学习超过8个小时。

“经历了一对一对抗赛、导游词创作等颇具挑战性的环节,我得到了快速成长。虽然辛苦,但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同行,看到大家都在为导游事业奋斗着,一切辛苦都值得。”银牌导游员获得者、河北选手孙晓琪说。

“选手的表现比标准答案更全面”

本届大赛设置4个赛段,中文组64进30、英语组32进15晋级赛为主题推介和知识问答环节,中文组30进12、英语组15进6晋级赛为导游词创作环节,中文组12进6、英语组6进3晋级赛为对抗讲解环节,总决赛为模拟带团和主题演讲环节。

“大赛全面考察了基本功,这些都是导游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大赛很精彩,在导游词创作环节,选手在60分钟内完成4分钟的导游词创作,并在台上进行展示。这是对选手资料收集、创作、语言表达能力的考验,导游词要有逻辑性,还需要用通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的精彩表现源于选手们台下扎实的积累。”大赛专家评委、特级导游吴巧凌说。

在总决赛的模拟带团环节,选手们需要应对一系列突发状况,比如游客家里有事要退团、游客在途中受伤等。“这一环节,大家处理得都比较妥当,选手的表现比标准答案更全面。主题演讲环节,选手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既能从小切口出发,又具备宏观视角,十分精彩。大家既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能将导游知识与日常工作较好地结合。”大赛专家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戴学锋评价。

“大赛对导游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考察对于细节的处理。如果选手平日带团经验不够丰富,在这一环节会显露劣势。”吴巧凌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届大赛的基础上,本届大赛聚焦提高入境旅游接待能力,新增了英语组比赛。大赛中,英语组选手表现出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中国入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必将吸引更多入境游客。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外语导游正是助力‘心相通’的‘民间大使’。相信他们未来可以更好地向入境游客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大赛专家评委、特级导游张洋说。

“中国导游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交流大使’。他们不仅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也须具备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旅游服务的核心是连接人与人,增进对不同文明的理解、欣赏与尊重。本届大赛中,所有选手都出色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激发了人们深入了解的兴趣。”大赛专家评委、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莫天安说。

“导游是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赓续中华文脉 建设旅游强国”,选手们在赛场上的卓越表现正是对这一主题的生动诠释。导游既是“赓续中华文脉”的坚定践行者,也是“建设旅游强国”征程中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开幕式上,所有选手身着本地特色服饰亮相,惊艳了在场所有人。“我看到了很多民族服饰,眼前一亮。不仅如此,很多选手选择讲解传承多年的非遗、民俗,这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吴巧凌说。

四川选手袁旖锶舞起“峨嵋刺”,展现了中华武学的博大精深;湖南选手徐扩唱起花鼓戏,带着烟火气的唱词打动人心;浙江选手朱煜铭深情讲述丽水“月山村晚”的故事,将乡村故事娓娓道来……比赛现场,一段段动人的讲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无不体现着“赓续中华文脉 建设旅游强国”的主题。

“导游就像一面面镜子,可以折射出中华文化的灿烂光芒。”大赛专家评委、特级导游周小丁说,主题推介环节,选手们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来推介家乡,实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导游是让文化走向大众的关键媒介,导游应成为助力地方文化飞出去的‘翅膀’,肩负起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

比赛结束后,多位选手表示,大赛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回到工作岗位后,会将所思所学融入日常工作。

朱芝兰对未来充满期待:“我将继续与全国同行一道,既做好文化传播的‘桥’,又做好连接彼此的‘桥’,让中国旅游闪耀世界。”

屠蓓华说:“未来工作中,无论是对外的市场运营还是对内的队伍培养,我将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和软实力的彰显。”

吴巧凌感慨:“导游是可以做一辈子的职业,选手们昂扬的状态与高超的水准让我感到欣喜,希望他们可以在导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