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眼,王晓雯、赵明宇他们接连晒出转账记录,群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六万块?一个破同学聚会要六万?!”
我盯着微信群里的转账截图,脑子 “嗡” 的一声炸开。
班长刘阳在群里拍着胸脯:“就 25 个名额,保准是一场终身难忘的局!”
转眼,王晓雯、赵明宇他们接连晒出转账记录,群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我攥着手机犹豫半天,最后找了个生病的由头,推了这场天价聚会。
隔天清早,“砰砰砰” 的砸门声把我惊醒。
开门一看,两个警察脸色铁青:“昨晚洲际酒店的同学聚会,25 个人,全失踪了!”
我腿一软,手机“啪”地摔在地上……
01
那是一个平常的周五下午,我正在公司加班处理客户的投诉。
作为一家中型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我的工作虽然不算特别忙碌,但也远谈不上轻松自在。
最近公司业绩有些下滑,领导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要求必须完成这个季度的销售目标。
我正盯着电脑屏幕,仔细分析着销售数据,脑子里想着如何调整营销策略来拉动业绩。
手机突然响起了微信的提示音,我随手点开看了一眼。
是高中班级群,平时这个群几年都很少有人说话,突然间就热闹起来了。
这个群建了好几年,除了过年过节偶尔有人发个祝福红包,基本都是安静得像个空壳。
大部分同学毕业后都各奔东西,联系得越来越少。
刘阳发了条消息:“各位老同学,明晚我们办毕业20周年聚会!”
我想起来,今年确实是我们高中毕业20周年了。
时间过得飞快,当年那群青涩的少年少女,如今都已经四十出头了。
有的早早结婚生子,有的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大家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看到这条消息,我心里还是涌起一丝温暖。
高中时代的友谊虽然简单朴素,但却充满了纯真和热血。
那时候我们一起为高考拼命冲刺,一起哭一起笑,那些感情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深厚。
紧接着,刘阳又发了一条消息:“这次聚会地点在洲际酒店,每人费用六万元。”
我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了眼。
六万元?一个同学聚会要六万元?
我重新看了一遍,确认没有看错。
确实是六万元,不是六百元,也不是六千元。
这个数字让我完全无法接受。
即使是最顶级的聚会,也不可能需要这么多钱吧。
群里瞬间就炸开了锅。
“阳哥,你是不是打错字了?应该是六百元吧?”
同学孙晓丽第一个发出了疑问。
“对啊,六万太离谱了,我一个月工资才一万出头。”
另一个同学也赶紧表达了不解。
刘阳很快回复:“没打错,就是六万元。”
“这次聚会特别有意义,费用包含了很多高端项目。”
“具体的我不方便在群里细说,相信我,这绝对值这个价。”
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大家都被这个天价费用给震住了。
六万元,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上班族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
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一万二,六万元相当于我五个月的收入。
而且这还只是一个聚会的费用,听起来简直像天方夜谭。
我开始仔细回想刘阳这个人。
高中时期,他成绩平平,在班里也不算特别突出。
家境看起来很普通,父母都是工厂的普通工人。
性格有点内向,不太爱说话,朋友圈子也小。
毕业后,我们偶尔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的动态。
好像是在做生意,但具体做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从他发的照片来看,这些年他确实混得不错。
豪车、名表、高档餐厅,朋友圈里全是这些炫目的东西。
还经常发一些关于“成功之道”和“财富密码”的励志鸡汤文。
但即便如此,一个同学聚会收费六万也太夸张了。
这得是什么样的聚会才能值这个价?
难道是要包飞机去国外度假?
还是要请国际巨星来现场表演?
但不管是什么,六万元的价格都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群里开始有人追问具体的活动安排。
“阳哥,能说说这六万元都花在什么地方吗?”
“是啊,总得让我们知道钱是怎么花的吧。”
“这个价位实在太高了,能给个费用明细单吗?”
刘阳的回复还是很神秘:“到时候你们就明白了,保证让大家终身难忘。”
“而且这是限量的,只接受25个人参加。”
“我们班一共38个人,能参加的只有25个。”
“按照转账的先后顺序来确定最终名单。”
这话一出,群里的氛围变得更加诡异了。
限量参加?按转账顺序?
这听起来更像是在搞什么限时抢购活动,而不是老同学的温馨聚会。
正常的同学聚会应该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来才对。
为什么要限制人数?为什么要搞这种先到先得的规则?
我开始觉得这整件事透着股说不出的古怪。
02
但不管怎么说,刘阳确实成功地制造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人就是这样,越是稀缺的东西,越容易勾起好奇心。
再加上“终身难忘”这样的暗示,很容易让人脑补出各种高端场景。
很快就有人开始行动了。
“我先转了!期待明天的惊喜!”
班花王晓雯发了一个转账截图。
我仔细看了看,确实是六万元的转账记录。
王晓雯在班里一直是大家的焦点,长得漂亮,家境也优渥。
毕业后听说她嫁给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生活过得相当滋润。
对她来说,六万元可能真的不算什么大开销。
“我也转了,阳哥加油组织!”
学霸赵明宇也跟着转了账。
赵明宇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高考时考上了顶尖的985高校。
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巨头公司做技术总监,年薪应该很高。
看着一个又一个转账截图在群里刷屏,我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山大。
难道真的就我一个人觉得这事不对劲吗?
这些同学都比我有钱到这种程度?
还是他们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内幕?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出了问题。
也许刘阳真的准备了什么超级特别的活动。
也许六万元在有钱人眼里确实是合理的。
但我的理性告诉我,一个同学聚会绝对不该这么贵得离谱。
即使是最豪华的酒店宴席,最顶尖的服务团队,也不可能烧掉这么多钱。
我想起以前参加过的几次同学聚会,费用一般就几百块到一千块钱。
就算那种包含住宿和娱乐的,也很少超过两千元。
六万元是什么概念?
这够我和老婆去东南亚玩一周了。
这够我换一辆靠谱的家用轿车了。
这甚至够我给孩子报个不错的兴趣班学一年了。
为了一个聚会花这么多钱,实在太不理智了。
我决定先静下心来观察观察,看看其他同学的真实反应。
群里的转账还在热火朝天地继续,但也有些同学开始犹豫不决。
“这个价格确实有点超出预算,我得想想办法。”
“家里最近手头紧,可能真参加不了。”
“能不能稍微便宜点?六万实在扛不住啊。”
看到这些消息,我心里稍微平衡了一些。
原来不只我一个人觉得这价格高得吓人。
但刘阳的回复很坚决:“价格没得商量。”
“名额有限,过了今晚就真没了。”
这种催促的语气让我觉得越来越不舒服。
真正的朋友聚会,应该是敞开大门欢迎大家,而不是用压力逼人上钩。
03
我决定私下里联系几个关系还不错的同学,试着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首先我找了当年的同桌陈磊。
我们高中时关系特别铁,经常一起讨论难题,逃课去小卖部买汽水。
毕业后虽然联系不多,但偶尔还是会聊聊近况。
“磊子,你觉得这个聚会的收费正常吗?”
我直接把心中的疑问抛了过去。
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复:“确实有点贵,但阳哥说了是限量版,我怕拖着就没位子了。”
“而且你看,王晓雯和赵明宇都去了,应该没啥大问题吧。”
“可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象不到高端聚会的玩法。”
看到他的回复,我心里有点失望。
陈磊明显也觉得价格过高,但却被从众心理给裹挟了。
那种“别人都去了,我也不能掉队”的想法,真的很危险。
接着我又联系了几个其他同学,得到的反馈大同小异。
大家都承认价格贵得离谱,但又不想错过这个“神秘”的机会。
有的人说是好奇心作祟,想亲眼看看到底什么活动值六万元。
有的人说是不想被甩在外面,怕以后被老同学们闲聊时尴尬。
还有人觉得既然刘阳现在这么风光,说不定真准备了什么高端大气上的体验。
“说不定是去私人海岛度假村啊?”
“或者是邀请国际级的大师来做分享讲座?”
“搞不好是什么高端的商务 networking 活动?”
同学们的脑洞一个比一个大,但全都是凭空想象,没有半点实锤依据。
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放大了活动的吸引力。
让人越发好奇,也更容易冲动下决定。
只有我的铁哥们周鹏,表达了和我差不多的担忧。
“老张,这事儿我觉得不对劲。”
周鹏在微信里直言不讳。
“一个同学聚会要六万,还搞得神神秘秘的,太反常了。”
“我刚查了洲际酒店的报价,最贵的宴会套餐也就几千块一桌。”
“除非是包下整个酒店,否则人均六万根本说不通。”
听到有人和我观点一致,我顿时觉得心理负担轻了不少。
至少证明我的直觉不是完全多余的。
“我也在纠结,总觉得有股怪味儿。”
我赶紧回复他。
“而且刘阳的态度太诡异了,问啥都不肯说,只会吊胃口。”
“正常的聚会,早该把行程表发出来了。”
周鹏也深表赞同:“没错,越藏着掖着,越让人起疑。”
“那个限量25人的设定,也太奇怪了。”
“为什么不让全班都来凑热闹?”
我们俩约定,先别急着转账,继续观察观察。
看看能不能挖出更多线索来。
但群里的转账势头一点没减。
到了下午六点,已经有十二个人转了钱。
照这个节奏,很快就满员了。
我开始感到一种奇妙的焦虑感。
一方面理性在拉着我远离是非,另一方面又隐隐担心错过什么人生大事。
这种拉锯战让我觉得特别煎熬。
六万元确实不是开玩笑的数字,但万一真是什么独一无二的体验呢?
万一以后真没机会重温旧谊了呢?
万一我因为太抠门而留下终生遗憾呢?
我在客厅里来回踱步,脑子乱成一锅粥。
想起高中那些难忘的日子,我的心又开始软了。
那时候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埋头苦读,一起为高考红了眼。
一起在操场上踢球出汗,一起在自习室熬夜刷题。
那些青春的片段,是我人生里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这真是个特别的聚会,我不去会不会后悔一辈子?
但理智的声音很快又冒出来了,六万元的同学聚会,绝对不正常。
正常的聚会顶多几百块,最多两千封顶。
六万元能干多少事啊,够全家去海南过个海岛假期。
为了一个内容未知的聚会赌这么多,风险太大了。
况且,如果真那么牛,为什么不早点公布细节?
为什么要限人数搞饥饿营销?
这些疑问像钉子一样扎在我心里。
04
我决定再深入挖挖刘阳的底细,或许能从他的朋友圈找到点端倪。
打开微信,我开始一页页翻看他最近几个月的动态。
他确实爱发“成功学”类的鸡汤文。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敢于投资的人。”
“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巨大差距。”
“抓住风口,人生才能起飞。”
这些话乍一看很励志,但细品却觉得空洞得很。
还有些看起来高端的商务照。
西装笔挺的会议现场,豪华酒店的晚宴,高档会所的酒桌。
但仔细瞧瞧,这些照片都有种刻意摆拍的味道。
人物的表情僵硬,姿势不自然,像是在演戏。
而且我注意到,他从来不发具体的工作细节。
总是模糊地说“在推进大项目”或“洽谈战略合作”,但从不说是什么项目。
也不提合作伙伴是谁,行业领域又是什么。
这种含糊其辞的风格,让人不由得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一个真正混得开的商人,应该有清晰的公司简介和业务范围。
应该有官网、新闻报道什么的痕迹。
但刘阳的朋友圈里,找不到任何这些硬核信息。
我还留意到一个有趣的点,他动态里的城市打卡特别频繁。
今天北京金融街,明天上海外滩,后天又飞广州塔。
这种高频出差的节奏,看起来很忙碌,很成功。
但也可能只是精心包装的假象。
现在修图软件这么发达,伪造定位和背景轻而易举。
我开始越来越怀疑他展示的“成功人生”是不是水分太大。
也许他只是想在我们面前装成大佬的样子。
但现实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这让我对这次聚会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如果组织者本身就靠不住,那整个活动更得打问号了。
我试着在百度上搜了搜刘阳的名字和相关关键词。
结果少得可怜,只有几个社交账号的痕迹。
没有公司官网,没有行业报道,甚至连个简单的商业新闻都没有。
这太反常了,如果他真如朋友圈里吹的那样牛,应该到处是他的足迹。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真正的大佬很难完全隐身。
但刘阳就像个数字鬼影,只在社交平台上晃悠。
我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晚上我把这些发现一股脑儿告诉了周鹏。
他也立刻表示了警惕。
“老张,我也觉得刘阳不对路,这人太油腻了。”
“而且你注意没,他那些商务照里,从来没出现过公司 logo 或品牌标志?”
“正经的商务场合,这些元素是标配。”
周鹏的观察力真强,确实如他所说。
刘阳的照片高端是高端,但细节全无。
就像在酒店大厅随便一站,P个滤镜就发出来了。
我们俩越聊越来劲,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群里的转账还在如火如荼。
到了晚上九点,已经有二十个人转了款。
再这么下去,明天准满员。
05
第二天是周六,我在家里的沙发上窝了一上午,脑子乱糟糟的。
群里转账的消息叮叮当当响个不停,25个名额眼看就要抢光。
我的内心像打仗一样,理性和情感你来我往。
一方面知道这事有猫腻,不该趟浑水。
另一方面又舍不得那些老同学的旧情谊。
而且眼瞅着这么多人都去了,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多心了。
也许真是我太保守,错失了一个翻身的机会。
中午时分,我们的高中班主任突然在群里冒泡了。
“孩子们,听说你们要办20周年聚会,老师心里暖和着呢。”
“你们都是我的骄傲,玩得开心点,注意安全。”
看到班主任的鼓励,我纠结得更厉害了。
连老师都知道这事,还这么支持。
这算不算间接证明聚会是靠谱的?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也许我真想多了,六万元在老师眼里或许就是小意思。
也许刘阳真砸了大钱准备惊喜。
下午的时候,刘阳给我发了条私信。
“老张,你还没转账,是不是手头紧?”
“如果资金周转不开,我可以先帮你垫上。”
这条消息让我有点意外。
如果刘阳是骗子,他干嘛主动揽风险?
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
这个举动让我对他的怀疑稍稍松动。
但我还是礼貌回复:“谢谢阳哥的好意,我再琢磨琢磨。”
刘阳秒回:“没事,但抓紧啊,名额快没了。”
“这次聚会真心特别,错过就真没了下回了。”
他的催促又让我觉得喘不过气。
我在卧室里来回走动,脑壳疼。
去吧,六万太贵,疑点太多。
不去吧,又怕真丢了宝贵回忆。
这种两难让我快崩溃了。
傍晚时,群里已经有二十四个转账了。
只剩最后一个坑位。
刘阳在群里喊:“最后一个名额了,没转的抓紧!”
群友们开始@我和周鹏,各种劝说。
“老张,你咋还不行动?再晚就真轮不着了!”
“是啊,这么难得的机会,别犹豫啦。”
“周鹏你也一样,你们俩快点跟上!”
面对铺天盖地的催促,我的挣扎达到了巅峰。
一边是巨额开销和层层疑云。
另一边是同学情谊和“机不可失”的紧迫。
我在书房坐立不安,手机震动不停。
这时候周鹏发来消息:“哥们,我决定了,不去了。你呢?”
看到这,我长舒一口气。
至少还有战友并肩。
“我也不去,总觉得不对头。”
我飞快回复。
“六万太冒险了,不值当。”
周鹏回:“同感,等散场后看看反馈再说。”
“要是真牛,下次再补票。”
有他的支持,我的心稳了些。
不过群里很快有人抢了最后的名额。
刘阳宣布:“满员!明晚七点洲际酒店见!”
“没报名的别遗憾,以后有机会的。”
看到公告,我心情五味杂陈。
庆幸没上当,又隐隐后悔。
06
周日一整天,我都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睛离不开手机。
参加的同学们在群里零星聊着准备事宜。
有人问穿什么衣服合适,有人确认交通路线。
刘阳偶尔应和,但语焉不详。
“正装点就行,别太随意。”
“七点准时,别迟到。”
“手机到场要暂时收起来,先跟家里报个平安。”
最后这条让我警铃大作。
为什么要收手机?
正常聚会谁这么干?
除非是高度保密的场合,否则这要求太荒唐。
我赶紧把这点甩给周鹏。
他也觉得蹊跷。
“收手机?这操作不正常啊。”
“正当聚会干嘛控制通讯?”
“分明是怕信息外泄。”
我们的疑虑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但那些转了钱的同学,似乎没把这当回事。
也许他们已经砸了六万,不愿承认可能上当。
这是典型的沉没成本谬误。
人一旦付出高价,就会死命说服自己值。
哪怕疑点满天飞,也选择性忽略。
晚上,我刷朋友圈时,看到王晓雯发的动态。
她晒了套华丽的晚礼服,配文:“为明晚特意置办的,好期待!”
那衣服一看就好几万,加上六万聚会费,她这趟花销得近十万。
这让我更纳闷了,到底什么聚会值得这么烧钱?
其他同学也纷纷秀准备。
有人去SPA做护理,有人置新西装。
还有人晒了理发后的造型照。
大家对这聚会寄予厚望。
看到这些,我又开始自我怀疑。
也许真是我小家子气了。
也许这真是个值得的投资。
但冷静下来,我还是坚信自己的选择。
就算聚会再精彩,六万的门槛也太高。
我宁可少聚一次,也不愿冒险。
况且好活动,以后总有机会。
07
周一上班,我的心神不宁,整天魂不守舍。
今天就是聚会的正日子了。
虽然铁了心不去,但我好奇心爆棚。
在办公室,我每隔五分钟就瞄一眼手机,等群里爆料。
但诡异的是,群里安静得像坟场。
按理说当天大家该兴奋得炸群才对。
可没人发照片,没人聊期待。
这种死寂让我脊背发凉。
中午我试着私戳几个去了的同学。
消息发出去,如石沉大海。
或许他们忙着打扮,或许在赶路。
下午,刘阳又给我私信:“老张,真不来?”
“我还能给你挤个位,但五点前定。”
这消息让我又晃神了。
他居然肯破例,这说明什么?
是真心盼我去,还是人没满?
如果是局,为啥还拉我入伙?
想了半天,我还是回:“阳哥,谢谢,但身体不适,就先谢绝了。”
刘阳回得客气:“遗憾啊,身体要紧。”
“养好病,以后补上。”
他没纠缠,这让我疑心又淡了点。
也许我真多虑了。
也许这聚会就是贵了点,但没大毛病。
下午五
点,我在工位上走神,脑补聚会画面。
会不会有烟火表演?会不会重温校园游戏?
这种yy让我又痒痒的。
下班后我早早钻进家门,但啥正经事都干不了。
就窝在沙发上刷屏,等着第一手动态。
六点,刘阳在群里最后吆喝:“七点洲际见,不见不散!”
可到了八点,群里还是鸦雀无声。
聚会该开场了,为啥没人直播?
想起收手机的事,或许是这缘故。
但至少聚前该发个到场照吧?
我等到十点,依旧空空荡荡。
这不对劲,如果真high起来,早该有人忍不住了。
我又戳了几个熟人,依旧无回音。
这让我慌了神。
是太投入顾不上手机?
还是真出岔子了?
我赶紧找周鹏求证。
他也察觉异常:“老张,你说呢?”
“这么大事,竟没人吱声。”
“我联系了仨,都没影。”
我们决定再熬会儿,或许散场后爆。
但午夜十二点,群里仍旧死寂。
没人分享,没人报平安。
这种诡异的安静,让我们俩都坐不住了。
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隐隐有股不祥预感。
希望只是我疑神疑鬼,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08
第二天早上,我还没睁眼,就听到门外急促的敲击声。
我迷糊着披衣下床,揉眼去开门。
门外站着两个身穿制服的警察,神情严肃。
“请问您是张伟吗?”
一个警察沉声问道。
“是的,有什么事?”
我心里咯噔一下,不安如潮水涌来。
“我们想了解些情况,关于昨晚洲际酒店的同学聚会。”
听到这话,我的心脏狂跳,腿软得站不稳。
警察怎么会牵扯进来?难道真闹出事了?
“请问……发生了什么?”
我声音发抖地问。
警察的脸色更凝重了:“昨晚参加聚会的25名同学,全部失踪了。”
来源:荒唐的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