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鸿蒙智行那场热闹的发布会,终究没逃过热度褪去后的质疑。一边是问界新M7预售19天狂揽23万小订、服务器被挤到瘫痪的“盛况”,一边是尚界H5手握16万小订却不敢晒24小时战报的尴尬;一边是余承东喊着“尚界成本压力大,首车或亏损”的卖惨,一边是网友盯着15.9
9月鸿蒙智行那场热闹的发布会,终究没逃过热度褪去后的质疑。一边是问界新M7预售19天狂揽23万小订、服务器被挤到瘫痪的“盛况”,一边是尚界H5手握16万小订却不敢晒24小时战报的尴尬;一边是余承东喊着“尚界成本压力大,首车或亏损”的卖惨,一边是网友盯着15.98万起售价里“Pro版智驾砍半、Max版加3.2万才给满血”的算计——最讽刺的是,骂声最凶的人,往往也是手指戳着屏幕下订的人。可这份“边骂边买”的拧巴,根本不是什么市场狂欢,而是华系车在老百姓心里埋下的芥蒂,正越扯越大。
谁都记得几年前华系车靠“性价比”圈粉的日子。那会儿华为刚入局汽车,喊的是“把智能驾驶拉下神坛”,消费者盼的是“花小钱享高科技”;问界初代车型哪怕有瑕疵,大家也愿意包容,觉得“国产在用心做事”。可现在呢?华系车的操作越来越像“谜之走位”,让人看不懂,更猜不透。就说尚界H5,明明打着“鸿蒙智行最便宜车型”的旗号,却在最核心的智驾上玩起了“分层收割”——Pro版只给高速领航,想用上能跑城市道路的ADS 4高阶版,得先多花2万买Max车型,再掏1.2万开通功能。15-20万的预算里,平白多出3.2万“智驾税”,这哪是“智能平权”?分明是“精准割韭菜”。
有人说“华为飘了”,这话真没冤枉它。以前做手机,是“千元机也有旗舰体验”;现在做汽车,连15万级的尚界H5都要在配置上“留一手”——没有热泵空调,入门纯电续航才525km,后排连个电动调节都没有,对比同价位岚图知音的800V快充、副驾零重力座椅,简直像个“减配版玩具”。可华为偏不慌,反正有“鸿蒙座舱”“智驾系统”这两块金字招牌,哪怕网友骂“配置对不起价格”,照样有人为了“华为标”买单。更让人膈应的是问界M9,55.98万起售还能蝉联销冠,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华系车好像忘了,大多数老百姓要的不是“50万级的豪华”,而是“20万级的实在”。当华为把更多精力放在“尊四座套装”“高尔夫情景灯语”上时,普通消费者看到的,是“华系车越来越不接地气”。
尚界H5喊着“成本高、要亏损”,可16万小订里Max版占比75%,光这部分额外赚的“智驾差价”就不是小数目;问界新M7嘴上说“40亿重金投入升级”,实际把增程版起售价定在27.98万,比老款贵了近3万,美其名曰“加量不加价”,可消费者心里门儿清——以前花25万能买到的配置,现在得多掏3万。更别说手机业务,从“性价比王者”到“高端机价格直追苹果”,华为似乎把“国产”变成了“涨价借口”。老百姓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怕花冤枉钱:你说成本高,证据呢?你说技术值这个价,可为什么基础配置还不如竞品?这种“只谈情怀不谈实在”的操作,只会让大家觉得“华系车在收割信任”。
最危险的,是华系车正在失去“老百姓的认同感”。以前大家买国产,是觉得“支持自己人,还能得实惠”;现在买国产,要先做好“边骂边妥协”的准备——骂它减配,却还是为了智驾下单;骂它涨价,却还是舍不得鸿蒙生态。可这份“妥协”是有限度的,当岚图、比亚迪这些品牌在20万级市场堆配置、让实惠时,华为还在玩“配置分层”“情怀营销”,早晚会耗尽老百姓的耐心。就像尚界H5的战报争议,大家骂的不是“没发战报”,而是“华系车不再透明”;大家质疑的不是“价格高”,而是“华系车忘了谁在支撑它起来”。
华系车走到今天不容易,从“跟跑”到“领跑”,靠的是老百姓的信任,不是“割韭菜”的小聪明。如果继续背离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把“高端”等同于“高价”,把“智能”变成“收割工具”,再热闹的预售数据,也只是“虚假繁荣”。毕竟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次两次“边骂边买”是情怀,三次四次就是失望——当某天大家连骂都懒得骂,直接转身选竞品时,华系车失去的,可就不只是一个订单了。
来源:心灵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