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赛第8分钟的那个瞬间,成了山东泰山队球迷心中一根刺。 皮球击中上海申花外援马纳法的身体时,主裁判麦麦提江没有吹罚点球,VAR也保持沉默。 但真正让这场争议升级的,是中国足协随后的一系列操作:内部评议僵持不下后,他们竟将“皮球”踢给了国际足联,这是中超历史上首
比赛第8分钟的那个瞬间,成了山东泰山队球迷心中一根刺。 皮球击中上海申花外援马纳法的身体时,主裁判麦麦提江没有吹罚点球,VAR也保持沉默。 但真正让这场争议升级的,是中国足协随后的一系列操作:内部评议僵持不下后,他们竟将“皮球”踢给了国际足联,这是中超历史上首次因单一判罚求助国际足联。 更戏剧性的是,12天后公布的结论,让申花在本赛季第三次成为争议判罚的“获利方”。
争议的焦点在于马纳法是否手球。 慢镜头回放显示,球接触了他的腋下与手臂结合部位,但角度始终无法清晰判断触球点是否低于腋窝,这是国际足联规则中界定手球的关键分界线。 足协评议组初评时陷入分裂,7名专家难以达成多数意见。 一位参与评议的匿名裁判透露:“马纳法张开手臂扩大防守面积是事实,但证据链卡在‘是否触及腋窝以下’这个技术细节上。 ”
对主裁判麦麦提江而言,这次裁决关乎职业生涯走向。 若被认定重大误判,这位中超“金哨”可能面临3轮以上的停哨处罚,甚至失去国际赛事执法资格。 争议发生后的第25轮联赛,他被临时调整至中乙担任VAR裁判,一度被外界解读为“雪藏”。 足协最终的支持决定,让他避免了职业生涯的滑铁卢。
山东泰山俱乐部在公告发布后仅以“尊重决定,保留看法”回应。 但内部人士透露,球队对“证据不足”的结论并不信服,尤其对比本赛季申花前两次争议判罚:联赛第12轮和第18轮,申花球员的疑似红牌动作均未被处罚,足协评议均维持原判。 这种连续“获利”的巧合,让中立球迷也开始质疑联赛的公平性。
这场争议暴露了中超技术支持的短板。 转播镜头未能提供触球部位的特写画面,而VAR使用规则要求“仅在有清晰证据时介入”。 欧洲联赛常见的多角度高速摄像系统在中超尚未普及,使得关键判罚常陷入“无解困局”。 一位VAR裁判私下抱怨:“我们看到的画面和球迷一样模糊,怎么敢轻易推翻主裁判? ”
足协此次公开评议过程,是2024年新规的首次重大实践。 根据《加强和改进足球裁判公正执裁的若干措施》,争议判罚需接受俱乐部申诉并公开结果。 但这次尝试引发新问题:求助国际足联是否暴露国内裁判业务能力的薄弱? 有球迷讽刺:“同样的规则手册,难道国际足联的版本更厚? ”
足协公告中埋有一处伏笔:国际足联专家并未完全排除手球可能性,仅强调“现有证据无法证实”。 这为舆论战留下火种。 社交媒体上,球迷用3D动画模拟触球瞬间,专业博主对比英超类似案例,发现欧洲裁判同样倾向“疑罪从无”。 但泰山球迷的标语仍出现在下一个主场:“技术模糊,但公平不能模糊。 ”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