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华社转发中国组织人事报8月29日葛智民文章《“快牛”勿用鞭打》时指出,这种“逮着能干者一直用”的惰性分配方式,本质上是工作分配上的懒政与不公,不仅透支骨干的身心健康,更扼杀整个队伍的成长潜能。
新华社转发中国组织人事报8月29日葛智民文章《“快牛”勿用鞭打》时指出,这种“逮着能干者一直用”的惰性分配方式,本质上是工作分配上的懒政与不公,不仅透支骨干的身心健康,更扼杀整个队伍的成长潜能。
本文创作于2024年10月25日,原标题为《规则·人情》。
人情与规则相悖,不为组织所容。
民营企业起步,一般都会是亲兄弟齐上阵帮忙,可一旦做大,老大就会引进外人,制定规则,慢慢地来拆分权力。亲兄弟被挤兑的无言了,就会自立门户单干。有时也不能称为挤兑,职权受到监督,感觉不爽了。如皋经济开发区的某线路器材公司如此,某健服装公司亦如此。
人情世故,是虫洞蚁穴,组织如堤坝,架不住这些虫洞蚁穴。可组织又为人所驾驭,人靠人,人依人,最终还是陷在了人情世故网中。
前些年整治利剑指向银行金融业,其中一条直系亲属三代不得在同一个银行,实则违背德才兼备用人标准,但这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终能破解问题吗?显然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总会找到变动的应对办法的。
小红书这段时间很火,吃瓜群众争相下载,还不是因为一条有关县级某银行支行行长的花边贴文。据说,该当事人自己为高管,一家三代都在行内任过职——曾经的领导、现今的高管,家庭条件优越,行为风流倜傥。前些年被省行借用,后到苏州某行任高管,妥妥地要提拔任用,因某些恶习被抓了个现行,提拔任用成了泡影。现如今,也只能辞职了事。回顾其任职经历,当中如没有人情世故的运作,有谁会为恶习满满的他铺就升迁之路呢?
底层百姓朴素,人情世故限于邻里、亲戚间,他们没有升官发财奢望,渴望办事透明不求人,日常生活不受组织莫名侵扰。那些从底层探头爬出来的,虽缺少人际网络,可一旦熟悉了这套规则,也会找门路。但毕竟还是少数,网本来没几张,稀缺资源,不是哪个都能结得上的。
这样说,是有些消极,且易与师徒关系混淆,两者需撇清关系。
网上有关刀郎与云朵话题的讨论甚多,不得已刀郎所在公司发布了情况说明,没曾想未平息舆论,反而各路非当事人的解读有增无减。网络社会,不少人靠流量吃饭,离题的讨论很正常,但讨伐的议题始终没能离开那个曾经拥有、却早已消散的存在于师徒间的微妙的人情世故。农夫与蛇的故事再次上演。假若没有基于感情,而是基于规则,还会存在这些谩骂吗?
一个健康组织,应由规则决定,当中可融进人情世故,但需由规则规范,职务任用除外。这是完美型,理想型,异想天开型。
整治下的当今,越来越感觉到顶层重规则,维护规则的威严;基层有规则,可人情味仍然浓厚,无孔不入,尤其在职务任用上。
越是这样,越小心,越不敢言,不知道哪根线会通到哪个身上。
来源:才子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