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肥胖代谢外科学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00:09 1

摘要:9月26-27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肥胖代谢外科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本届年会聚焦“肥胖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与标准化管理”,汇集了来自减重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领域的省内外超200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

9月26-27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六次肥胖代谢外科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开幕。本届年会聚焦“肥胖症多学科综合诊疗(MDT)与标准化管理”,汇集了来自减重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领域的省内外超200名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演讲、病例讨论、学术展示等多种形式,共同研讨肥胖代谢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临床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刚入选国家卫健委医管所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重点项目单位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在体重管理标准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为本届年会热议的焦点。

探索标准化路径:让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在更多医院落地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入选 “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研究重点项目单位”,该项目旨在针对国内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体重管理中心建设标准与模式,推动行业标准化、系统化发展。

“入选既是荣誉,更是责任 —— 我们正从‘临床技术实践者’转向‘行业标准引领者’。” 广东省医学会肥胖代谢外科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教授表示,过去十年解决了技术 “会不会做” 的问题,未来将聚焦体系 “好不好”、服务 “均不均”:“核心是把全国同行验证有效的 MDT 模式、患者评估体系、随访方案进行标准化梳理,形成可复制的路径,最终提升国内体重管理标准化水平,让更多医院能用、更多患者受益。”

药物管理成MDT热点,标准化路径引关注

本次年会特别聚焦药物治疗在肥胖代谢综合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多位专家指出,当前患者在药物治疗中普遍存在几大困惑:“我该不该用药?”“哪种药更适合我?”“停药后会不会反弹?”以及“药物如何与手术、营养干预协同?”这些实际问题反映出临床对药物路径规范化的迫切需求。

会议分享的一例典型病例引发广泛讨论:一名32岁男性患者,体重180斤,BMI达32,因偶然机会就诊于体重管理中心,检查发现空腹血糖高达14mmol/L。董志勇主任随即牵头组织内分泌科、心内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MDT讨论。团队综合评估其代谢状况、胰岛功能及心血管风险后,为其制定了个体化的药物方案,包括短期强化控糖与中长期体重管理药物的衔接使用,并配合饮食结构与运动行为干预。经过两个月系统治疗,患者血糖成功控制在5mmol/L,体重下降20斤,整体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在此案例基础上,与会专家围绕药物管理的多个实操层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一是“何时用”,即如何根据BMI、体脂率、血糖血脂等指标精准把握药物干预的启动时机;二是“如何选”,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等,如何根据患者合并症(如心衰、肾病)和经济状况进行选择与序贯;三是“怎么管”,重点讨论了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处理,以及如何通过随访避免体重反弹。大家一致认为,将这些具体的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标准化的评估、选择和随访路径,是让MDT模式真正落地、惠及更多患者的关键。

构建完整生态,广东致力打造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高地

本次年会视野宽广,设置了 “粤港澳大数据研究”“Obesity 杂志专场” 及 “青年博士博士后学术展示” 等环节,旨在从数据、科研、人才等多维度构建肥胖诊疗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在青年学术展示环节,十余位青年学者报告了在减重手术对肠道菌群、代谢炎症及脂肪肝的影响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广东在该领域的科研活力与后备力量。董志勇主任在会上分享了其团队在刚结束的第 28 届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世界大会上的见闻:“国际学界已普遍认同,肥胖管理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支持患者终身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标准化的医疗流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和创新的科研支撑。我们入选国家级项目,正是为了在中国建成这样的系统。” 而本次年会设置的多环节布局,正是广东构建这一系统、打造人才与科研高地的具体实践。

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和国家项目的稳步推进,清晰勾勒出广东肥胖代谢外科的发展新蓝图:从以前只靠外科技术 “单打独斗”,升级为以 MDT 理念为核心、以标准化路径为支撑、以科研和人才为动力的协同发展新模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国家级项目的参与者和年会协办方,正积极联合全省同行,把临床经验变成行业标准,把技术优势拓展为体系优势。这不仅能让广东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也将为中国体重管理事业的规范化、同质化发展,贡献实实在在的 “广东智慧” 与 “广东力量”。

来源:健康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