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文启天府 志载千年——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正式开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0:48 1

摘要:千年古蜀文明与数字科技碰撞交融,方志鼻祖常璩的治史精神在其诞生地焕发新生。2025年9月28日,国内首家以《华阳国志》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展馆——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街子古镇正式开馆。

文启天府 志载千年

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正式开馆

千年古蜀文明与数字科技碰撞交融,方志鼻祖常璩的治史精神在其诞生地焕发新生。2025年9月28日,国内首家以《华阳国志》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展馆——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街子古镇正式开馆。

2025年9月28日,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正式开馆(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华阳国志馆开馆仪式现场(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开馆仪式于上午9:30在新馆大门前小广场启动,崇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昊天致辞,随后举行“成都方志馆华阳国志分馆”“成都博物馆崇州研学基地”授牌仪式。与会领导共同按下互动装置,为华阳国志馆新馆正式揭幕。

崇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昊天在华阳国志馆开馆仪式上致辞

华阳国志馆开馆仪式上,举行了成都博物馆崇州研学基地授牌仪式(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华阳国志馆开馆仪式上,举行了成都方志馆华阳国志分馆授牌仪式(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与会嘉宾参观了华阳国志馆并召开“《华阳国志》与方志文化”座谈会,成都市地方志办副主任王欣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华阳国志》、古蜀文化、地方志与区域文化传承等主题交流发言。

2025年9月28日上午,嘉宾参观华阳国志馆(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图)

“《华阳国志》与方志文化”座谈会现场(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四川省决咨委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李后强认为,新馆在展陈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文塑馆、以馆育人”的理念。从空间布局到展陈语言,既尊重历史原貌,又融入现代展陈技术,通过文献展示、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千年典籍“活”了起来,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建议进一步深化《华阳国志》的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强化新馆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服务,加强数字赋能,将新馆打造为全省乃至全国地方志文化的交流高地。

四川省决咨委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李后强(右三)在华阳国志馆开馆仪式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图)

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三星堆与古代文明研究所所长彭邦本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是多元的统一体,巴蜀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元’,是特色性非常强的‘一元’。”“作为‘天下第一志’,《华阳国志》对巴蜀上古历史的记载,为我们保留了巴蜀古文明的脉络。志馆的展陈内容,对古蜀文化宣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教授认为,“巴蜀地区修志撰史历史悠久,《蜀王本纪》等名著荟萃,而其中的佼佼者当数《华阳国志》。”“《华阳国志》有40多个刊本,其传承是基于四川人的文化自觉,其‘大一统’思想和对女性的重视,充分彰显了巴蜀文化的厚重和包容。志馆对《华阳国志》版本溯源和展陈,对研究《华阳国志》和古蜀文化意义深远。”

2025年9月28日上午,嘉宾参观华阳国志馆方志阁(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图)

西南交通大学巴蜀方言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省学术带头人汪启明教授认为,“《华阳国志》记载了很多中国的、世界的‘之最’,有很多可以讲的故事。”他建议“可以把《华阳国志》和三星堆进行对比研究,把两者‘对着读’,用文献论证史实,用史实佐证文献。”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教授认为,“《华阳国志》是巴蜀史志研究者的工具书,其价值有待我们深入认识、挖掘和利用”。他建议“加强华阳国志馆和高校的合作,建立文献资料中心,把‘古蜀文明论坛’的旗帜举起来,结合崇州在地文化打造新地标,打造研学重镇”。

《华阳国志》(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指出:《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形制最完整的地方志著作,被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誉为“方志之祖”,被四川大学教授、《华阳国志》研究专家刘琳称为“方志之王”。正因如此,2020年,常璩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作为方志文化的重要载体,华阳国志馆开馆,既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服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又是在向“方志鼻祖、蜀史巨擘”常璩和历代方志大家及传人致敬,是增强文化自信、讲好四川故事的又一盛举。它启示我们要赓续修志传统,延续中华文脉,更好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好服务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我们要积极发挥华阳国志馆的主阵地作用,力争将其建成全国《华阳国志》研究高地、方志文化宣传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蜀文明研究中心(简称“三基地一中心”),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更多史志力量。

华阳国志馆占地2300平方米,展陈区域面积960平方米,展馆通过数字化展陈与互动体验技术,让中国现存最早地方志《华阳国志》“活”起来,为公众打开一扇穿越时空的文化之门。

2025年9月28日,华阳国志馆在四川崇州正式开馆(崇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华阳国志》全书12卷约11万字,由东晋史学家常璩(今成都崇州人)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年—354年),系统记载了现今川渝云贵等西南地区以及甘肃、陕西、湖南、湖北部分地区从远古到东晋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是了解巴蜀文化的百科全书。

作为中国地方志的开山之作,《华阳国志》填补了先秦至东晋巴蜀史料的空白,是研究古代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记载了三星堆、金沙、都江堰等关键内容以及成都平原得名“天府”的缘由,是巴蜀地区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史料实证。

此次华阳国志馆的落成,正是将千年古蜀文明在现代焕发生机的微小缩影。华阳国志馆以“文启天府·志载千年”为展览主题,通过三大主题展区、九大核心展项,运用数字化展陈、沉浸式互动等创新手段,构建集文化体验、科技互动、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空间。

2025年9月28日,华阳国志馆正式开馆(图源:红星新闻)

在“地称天府”展区,通过多媒体艺术场景、展品陈列等方式,讲述古蜀文明起源与发展、先秦至两晋崇州在成都平原的重要地位;在“史学巨擘”展区,运用交互艺术展项、多点触控多媒体等技术,生动再现常璩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和著书过程;在“垂范千古”展区,则通过多媒体互动墙、微缩场景等形式,深入剖析《华阳国志》的开创成就、丰富内容以及深远影响。

华阳国志馆的落成也是街子古镇焕新的关键起点。以此为契机,后续街子古镇将围绕街区进行全面升级,从建筑风貌到业态布局,从文化体验到服务品质,全方位精心雕琢,力求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魅力。

华阳国志馆俯瞰(图源:红星新闻)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指导,崇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省地方志办主任陈建春,成都市地方志办主任马海军,崇州市市长饶程,崇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昊天,崇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兰天雪,巴蜀文化专家李后强、彭邦本、李勇先、汪启明、潘殊闲,著名方志专家张伯龄及相关区(市)县地方志部门负责同志、方志爱好者60余人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