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老板这一代的老板,能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信的东西一半是自己的能力,另一半是玄学。他们这些人拼杀无数,是很难听进去正确的建议的。因为在他们的视角中,自己这一生基本都是在成功,几乎没有失败。
西贝的风波到现在这么久了,终于是出现了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贾国龙贾老板清空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
贾老板这一代的老板,能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信的东西一半是自己的能力,另一半是玄学。他们这些人拼杀无数,是很难听进去正确的建议的。因为在他们的视角中,自己这一生基本都是在成功,几乎没有失败。
那自然,小年轻提出来的建议再正确,除非取得了比他还大的成就,否则一定入不了他的眼。
逻辑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你的成就没有我大,我凭什么认为你的建议是对的。你的运气没有我好,我凭什么认为你能帮我。
于是不出事还好,他们会在自己的模式中一直经营下去,直到回不了头,一出事的一瞬间,就是不归路的开始。
从贾跃亭贾老板开始,靠着一套商业模式走到乐视的巅峰,贾老板没吃过亏。他坚信自己的战略眼光和生态布局无可替代,即便资金链紧张的信号早已显现,仍认为外部质疑只是短视。
这种根植于过往成功的自信,让他对风险视而不见,最终在债务风暴中彻底失速。
那个贾老板倒是没有清空账号,因为他从不反思,只是逃离的前兆。
这个贾老板的问题也是一样的,罗永浩的问题也是一样的,罗永浩靠着眼光一路走到今天,靠着不服输一路破产一路还钱,但是罗永浩的问题小得多,因为贾老板们在一路成功,但是罗永浩在一路失败。
就是因为一路失败,所以不得不一直放弃自己已有的模式,去研究时代,00年代的罗永浩在研究打假,不是因为他自信,是因为他搞传媒没搞成。
10年代的罗永浩在研究手机,不是因为他自信,是因为他搞打假又没搞成。后来到了20年代,罗永浩开始研究直播,不是因为他自信,是因为他手机又没搞成。
倒不是我们讲得不好,而是说失败和成功之间在这一代创业者身上总是如此。成功的久了就要碰壁,失败的多了最后却跟上了时代,他们看的多了,他们最后相信了命运。
而我们不相信命运,因为他们这种一辈子只靠一套打法的人,反而是真正的躺平。战略的躺平比战术的躺平更为可怕,也更为致命,战术的躺平只是休整,战略的躺平才是真正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反对他们这一代人的战略懒惰,他们越懒惰,社会的流动性才越足,年轻人出头的希望才越多。
人类的社会结构从来如此,成功者放弃了进步,思想上躺平了,战略上躺平了,学习上躺平了,流动性就来了。从来如此,生生不息。
来源:求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