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要是遇到“虎耳草”记得挖一棵,放盆里7天成盆景,越长越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23:23 1

摘要:去年深秋的一个周末,天刚放晴,我和发小背着双肩包去城郊的雾灵山徒步。山路上还沾着前两天下雨的潮气,踩在落叶上咯吱响,爬到半山腰时,发小突然指着一块爬满青苔藓的岩石缝喊我:“你看这草,长得像不像小老虎耳朵?”

去年深秋的一个周末,天刚放晴,我和发小背着双肩包去城郊的雾灵山徒步。山路上还沾着前两天下雨的潮气,踩在落叶上咯吱响,爬到半山腰时,发小突然指着一块爬满青苔藓的岩石缝喊我:“你看这草,长得像不像小老虎耳朵?”

我凑过去一看,果然 —— 几株小草挤在岩石凹处,叶片圆乎乎的,边缘带着浅褐色的波浪纹,表面覆着一层细密的白绒毛,摸上去软得像婴儿的胎毛,连叶背都泛着淡淡的紫红色,风一吹,叶片轻轻晃,活像一群缩在岩石上的 “小老虎”。

发小蹲下来拨了拨周围的枯草,说这是虎耳草,他奶奶以前在老家院子的墙角种过,别看在野外不起眼,挖回家种盆里,不用费心修剪,几天就能长出层次感,而且越养越密,连窗台都能给铺满。

我听得心痒,从背包里翻出之前准备挖野菜的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沿着虎耳草根部的土壤划了圈,尽量多带些附着在根上的腐殖土 —— 那土黑黢黢的,还混着细碎的落叶,闻着有股淡淡的泥土香。装在塑料袋里时,我还特意扎了几个小孔,怕闷坏了根系。

回家后,我翻出阳台角落闲置的旧陶盆,直接铲了些阳台花池里的园土填进去,把虎耳草埋好浇了水,就摆在朝南的窗台上,想着让它晒晒太阳。

可没过两天,我就发现不对劲:虎耳草的叶片开始发蔫,边缘卷得像晒干的海带,连叶心的小绿芽都耷拉下来了。

我急得赶紧翻手机里的养花 APP,还特意拍了照片问小区里养了十几年花的张姨,才知道虎耳草是 “阴生娃”,怕晒还怕土壤板结 —— 园土太黏,浇水后容易闷根,得用腐叶土混三成珍珠岩才行。

我当天就跑去花店买了珍珠岩,又从小区绿化带里捡了些腐熟的梧桐叶(提前晾了两天掰碎),按照 5:3:2 的比例重新配土换盆,之后每天早上用小喷壶绕着叶片周围喷水,盆土表面干了再浇水,坚决不浇 “半截水”,也不让盆底积一点水。

没想到才过了 7 天,虎耳草就像换了个样:蔫掉的叶片重新舒展开,变得油亮油亮的,叶心冒出的新绿芽又挺又壮,连根部都窜出了两根细细的白须,看着就有劲儿。

01:什么是虎耳草?

虎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南方的山林里很常见,北方则多长在阴湿的岩石缝、树荫下或溪流边 —— 毕竟它天生喜欢 “凉快湿润” 的环境,太干燥的地方根本活不了。

它的叶片直径一般 3-5 厘米,最常见的是绿叶品种,叶片上的绒毛能吸附空气中的小水珠,帮它锁住水分;还有一种 “洒金虎耳草”,叶片上带着星星点点的奶白色斑纹,像撒了层碎银子,更显精致。

每年春末夏初,它还会从叶丛里抽出细细的花茎,顶端开白色的小花,花瓣上有淡紫色的斑点,虽然花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一簇簇的,风一吹像小蝴蝶停在上面,自带山野里的灵气。

而且在野外,虎耳草的根系还能牢牢抓住岩石,帮着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算是山林里的 “小卫士” 呢。

02:挖回家怎么种?

挖的时候有个小窍门:尽量选长势中等的植株,别挖太老的(老株根系容易木质化,成活率低),也别挖刚冒芽的小苗(太弱经不起折腾)。

带土时至少要带直径 5 厘米的土球,因为虎耳草的根系特别细,像头发丝一样,一旦脱离原生土,很容易干枯。选盆要选浅口的,深度 10-15 厘米就够了 —— 它的根不往深扎,主要横向长,深盆反而容易积水烂根,材质选陶盆最好,透气透水,塑料盆的话记得在盆底多钻几个孔。

上盆时,先在盆底铺一层碎陶粒(或碎瓦片)当滤水层,再填配好的腐叶土 + 珍珠岩 + 园土,把虎耳草放进去,让叶片基部刚好贴着土面,别埋太深(埋深了叶片容易烂),填完土轻轻压实,浇一次 “定根水”—— 要浇到盆底流出水才算浇透,之后放在散光的地方缓苗 3-5 天,期间别晒太阳,也别频繁移动花盆,让根系慢慢适应新土。

03:日常怎么养护?

虎耳草的养护核心就俩字:“阴” 和 “湿”。

光照方面,平时要放在散射光处,比如北阳台、客厅的角落,或者朝南窗台的窗帘后 —— 夏天绝对不能暴晒,去年我邻居家的虎耳草放在阳台没遮阴,半天叶片就晒出了褐色的斑,救了好久才缓过来;冬天可以稍微晒点上午的太阳,能帮它抗冻。

浇水要遵循 “见干见湿”,用手摸盆土表面,感觉干了再浇,浇水时沿着盆边慢慢浇,别淋到叶心(叶心里积了水,通风不好就会烂),水温最好和室温差不多,别用刚接的自来水直接浇(晾一天再用,散散氯气)。

空气干燥的时候,比如开空调或暖气,每天用喷壶给叶片周围喷 2-3 次水,也可以在花盆旁边放一盆清水,增加空气湿度。冬天温度低于 5℃时,要给它套个塑料袋保暖,但记得在塑料袋上扎 5-6 个小孔,别闷坏了;如果家里有暖气,别把它放在暖气旁边,太干燥的环境会让叶片失水。

另外,虎耳草不用频繁施肥,春秋季每个月浇一次稀释的淘米水(发酵过的最好,没发酵的话要稀释 10 倍),就能满足生长需求,施多了反而会烧根。

04:繁殖能力有多强?

说它是 “爆盆王者” 一点都不夸张!我家那盆虎耳草养了三个月后,就从叶腋处冒出了好几根细长的匍匐茎 —— 像绿色的小绳子,最长的有 15 厘米,每隔一段就会长出一个带着气根的小芽,小芽上还顶着两三片迷你小叶,特别可爱。

有次我发现一根匍匐茎垂到了旁边的多肉盆里,小芽已经扎进多肉的土里,长出了细细的根须,我没舍得拔,就让它在里面长,没过半个月,居然长成了一小丛,和多肉搭配着还挺好看。

后来我特意把几根带小芽的匍匐茎剪下来,放在装了浅水的浅盘里,三天就长出了白根,再种进小盆里,不到一个月就成活了。

去年冬天,我分了五盆给朋友,今年春天他们都跟我说,虎耳草已经长满盆了,还问我要不要再分点 —— 这繁殖速度,简直不用费心,只要给点水分和散光,它就能自己 “开枝散叶”。

05:为什么推荐虎耳草?

新手友好,就算是第一次养花也不容易养死 —— 它不挑环境,只要别暴晒、别积水,偶尔浇点水就能活,不像月季要防病虫害,不像多肉要控温,特别省心。

颜值百搭,不管是单独种在浅陶盆里当小盆景,还是和网纹草、矾根一起种在多肉拼盘里,都能撑起场面;放在书桌旁,看久了电脑,瞅瞅它绿油油的叶片,还能缓解眼疲劳;放在卫生间窗台(只要有散光),还能吸收潮气,减少霉菌滋生。

“生活仪式感”,我家孩子每天早上都会去看虎耳草,记录它的匍匐茎长了多少,小芽有没有扎根,还画了生长日记,连带着也爱上了观察自然。而且它还特别 “皮实”,有次我出差一周没浇水,回来发现叶片有点蔫,浇完水第二天就恢复了,一点不娇气。

现在我家的窗台已经摆了三盆虎耳草,一盆纯绿叶的,两盆洒金的,最长的匍匐茎已经垂到了窗台外,风一吹像绿色的帘子。

上次表姐来做客,以为是我特意买的盆景,听说是爬山挖的,还催着我下次带她去挖 —— 其实养花真不用追那些名贵品种,像虎耳草这样从山野里来的 “小生命”,只要多懂一点它的习性,就能在家里开出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你下次爬山时,在阴湿的岩石缝或树荫下看到这种 “小老虎耳朵” 似的草,不妨试着挖一棵回家 —— 记得多带点原生土,按照我说的方法配土、浇水,用不了多久,它就能给你带来满盆的惊喜。

觉得这篇内容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关注、分享,下次我再给大家聊更多藏在山野里的 “养花宝藏”,比如能当盆栽的野薄荷、好养又开花的石竹,都是新手能轻松拿捏的!

原创小慧花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来源:春暖花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