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U16女篮在小组赛中以132比31的惊人比分击败叙利亚队,净胜101分,全队12人全部有得分进账,四节比赛单节得分均超过30分,对手单节得分从未超过8分。 这支看似“开挂”的队伍,随后在与中国U16女篮的交锋中,再次以78比57的比分取得一场21分的大胜。
日本U16女篮在小组赛中以132比31的惊人比分击败叙利亚队,净胜101分,全队12人全部有得分进账,四节比赛单节得分均超过30分,对手单节得分从未超过8分。 这支看似“开挂”的队伍,随后在与中国U16女篮的交锋中,再次以78比57的比分取得一场21分的大胜。
这场比赛的过程并非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 中国女篮在首节比赛中以18比14领先,次节一度将优势扩大到7分。 球队开局阶段多次冲击篮下,战术执行相当到位。 然而,比赛的转折点出现在第二节后半段,当日本队加强外线防守后,中国队的进攻体系开始出现问题。
日本队后卫竹内美也在30分钟内12投8中,罚球10中7,全场拿到最高的23分,同时贡献4个篮板、6次助攻和2次抢断,正负值达到+26。 在她的带领下,日本队在下半场打出流畅配合。 第三节尤为关键,日本队开局便是一波4-0扩大领先优势,随后通过快速反击和三分球,在3分钟内打出一波11-2的进攻高潮,将分差拉开到15分。 这一节,日本队行云流水般的节奏让中国队的防守显得无力招架。
中国队的核心球员李沅珊在上场对阵新西兰的比赛中独得38分,但本场比赛她遭遇日本队的严防死守。 她虽然砍下20分,但20次出手仅命中5球,投篮命中率仅25%,其中三分球13投3中。 她的20次出手占全队三分之一,在她被限制的情况下,其他球员未能有效分担得分压力,导致中国队进攻难以连贯。
中国队在本场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全场篮板球比日本队少11个,在二次进攻得分方面以4比15落后。 许多后场篮板球,中国队员处于可争抢的位置时,脚步移动不够积极,选择等待球落下,而被日本队员从斜后方冲过来抢走,直接转化为二次得分。 全场中国队失误较多,日本队利用中国队失误得到20分,而中国队利用对方失误仅得4分。
中国队拥有明显的身高优势,阵中有孙晗昀、汤雅童、李玉乾三位190cm以上的内线球员,以及183cm的混血锋线李安妮。 然而,195cm的汤雅童仅获得14分钟出场时间,190cm的李玉乾更是全程未能上场。 具有冲击力的李安妮在15分钟内抢下8个篮板(含3个前场板),效率冠绝全场,但当日本队提速时,她的上场时间并未增加。
反观日本队,她们采用欧式动态进攻,球员不断变换位置配合传球。 日本队每次暂停后都能及时做出针对性调整,而中国教练组在对手起势后应对迟缓。 当日本队加强外线防守导致中国队进攻瘫痪时,中国队的战术调整并不及时。
中国队的投篮数据为62投18中,命中率不足30%,而日本队57投28中,命中率接近50%。 外线投射方面,中国队三分球25投仅4中。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尽管日本队本场三分也不佳,24投仅5中,但他们的转换进攻非常快,快攻得分以10比2领先中国队。
这场失利并非孤立事件。 翻看中国女篮与日本女篮在U16亚洲杯的交手纪录,自2015年决赛战胜日本队夺冠之后,中国女篮面对日本女篮已经遭遇3连败。 2017年中国女篮57比70不敌日本,2023年44比70再次落败,加上2025年的57比78,分差呈现扩大趋势。
日本女篮赢中国女篮的方式正在变得多样化。 2017年中国队输给了日本队精准的三分,2023年被日本队的快速反击打崩,2025年小组赛则防不住日本队的挡拆。 如今,中国队既防不了三分,也跟不上日本队的反击速度,而在阵地战中,日本队也找到了应对中国队身高优势的方法。
这场21分的惨败背后,是中日篮球青训体系的差异。 日本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参加三对三联赛,初中生每周进行两场正式比赛。 日本社区训练营每月收费仅约500元,就能为孩子提供专业训练和大量全国性比赛机会。 相比之下,中国好点的篮球培训班一节课就需要几百元,普通家庭负担较重。
中国篮球界近年来痴迷于欧美的篮球战术,培养机动能力的全面前锋,逐渐放弃了高大化的打法。 本次比赛中国女篮虽然有身高不错的中锋,但战术重心给到了李沅珊和孙晗昀等球员。 在放弃了高大化的中锋战术后,中国女篮面对日本队最大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了。
中国U16女篮主教练李建新曾培养出韩旭、李月汝等国手。 在对阵日本队的前一场比赛中,他因战术调整备受赞誉:在首战mvp.slloky.iNFoABC| shou.slloky.iNFoABC| lcc.slloky.iNFoABC新西兰时,他果断放弃双塔阵容,改用身高较矮的混血球员李安妮打中锋,采用“五小阵容”,最终逆转取胜。 那场比赛,中国队三分球命中率超过40%,全队助攻数是对阵日本时的两倍。
然而在对阵日本队时,李建新的临场指挥回归保守。 核心球员李沅珊打满40分钟,这种过度使用主力的方式直接导致末节全队体能崩盘。 带着三名高塔却不多加利用,面对日本队的快速轮转,中国队的战术安排显得僵化。
中国队在第一节时多次冲击篮下,但仅获得2次罚球机会,裁判争议性的判罚影响了球员心态,而教练组未能及时稳定队伍。 相反,日本队每次暂停后都能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战术调整,主帅的临场指挥直接影响了比赛局势。
这不是中国U16女篮首次暴露这些问题。 在上届U16女篮亚洲杯中,中国女篮均输给了日本队和新西兰队。 2023年U16亚锦赛,中国队以73比95负于新西兰,导致无缘U17女篮世界杯。 这些失利共享着同一个特点:基本功不扎实、外线进攻失准、应对紧逼能力欠佳。
日本篮球青训体系注重基础技术和比赛经验积累,培养了日本球员成熟的战术体系和精准的外线投篮能力。 日本联赛的外援政策倒逼本土球员进化,而中国的WCBA联赛存在“大牌外援依赖症”,这正在侵蚀青训根基。 中国篮球的普遍缺点是基本功不强,尤其是投篮准确性,三分远投和定点罚球都没有百步穿杨的功夫。
2025年8月的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决赛中,中国U16女篮已经以61比66不敌日本队,屈居亚军。 日本队用全场紧逼和精准三分,将“小快灵”战术发挥到极致。 中国队虽然身高占优,却因外线失准、战术僵化、关键球处理生涩而败下阵来。
中国U16女篮曾三度问鼎亚洲杯(2009年、2013年、2015年),但去年成绩跌到第六。 此次重组,既是突破也是挑战。 日本队自2009年首次进入该项赛事决赛以来已经正式崛起,以这批队员为基础,日本女篮在2013年的亚洲杯上成功夺冠,并且此后完成了五连冠,成为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成年女篮亚洲杯完成五连冠的球队。
中国队此次12人名单中,最小的李玉乾仅,出生于2009年,虽然上场时间不多,但已展现出潜力。 这支球队由武汉女篮主帅李建新首次挂帅国家U16,战略部署尚在摸索期。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差距,除了个人能力,更在于团队配合与战术穿插。
全场比赛中,日本队展现出团队篮球的特点,而中国队后卫和前锋之间缺乏默契,球员过多依赖个人进攻。 日本队采用协同式战术,传切、区域防守、外线奇袭齐上阵,打得节奏飞快。 中国女篮则更注重个人能力和内线地标建设,期待以“小巨人”模式突破封锁。
观看比赛的球迷有一个直观感受:日本女篮是跑着打,中国女篮是站着打。 这种本质的差距体现在基本功和体能上。 中国女篮的脚步移动显得沉重缓慢,对二分之一球的拼抢不够积极。 个人进攻手段单一,投射与突破技术与日本女篮存在全方位差距。
来源:窗边快乐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