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AI落地五大领域,人力降本超千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5:48 1

摘要:近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华夏银行科技开发与运行中心总经理兼数字金融管理总经理寿弘宇,以“科技赋能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 为主题,进行了深度内容分享。

《银行科技研究社》消息:近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七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华夏银行科技开发与运行中心总经理兼数字金融管理总经理寿弘宇,以“科技赋能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 为主题,进行了深度内容分享。

据《睿见Economy》报道,寿弘宇的分享围绕三部分展开:一是金融行业应用 AI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二是金融行业AI应用场景的分类;三是AI在华夏银行五大领域落地的实践案例。

挑战与策略

随着AI的发展,为金融行业在科技与业务融合带来了想象空间。但金融行业有特殊性,除了追求进步之外,也要兼顾场景应用的安全、合规和实际价值。

寿弘宇表示,就目前来看,金融行业应用AI正面临三重挑战。

一是大模型的幻觉与金融行业对高确定的要求存在矛盾,技术端追求模型的“大而全”(参数多、功能全),但业务端更需要的是“专而精”的方案,既要能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也要控制风险。

二是大模型训练离不开数据作支撑,而金融行业对数据隐私安全较为注重,部分金融数据受客户隐私保护及合规约束,难以直接投入训练,二者适配存在难题。

三是金融行业对AI的长期布局与业务端追求快速效益的目标存在差距,银行作为金融机构,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现在对AI投入很大,但是业务端看到的效益并不明显。

针对上述挑战,寿弘宇也给出了应对策略。

面对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寿弘宇提出应要拥抱“有约束的创造力”,不盲目追求模型规模,而是根据场景匹配技术。比如,在业务决策、风险管理等核心业务的高风险场景,加入小模型,通过大小模型协同的方式,确保应用安全,必要时还要加入人工校验;而像文档生成、会议记录等低风险的场景,用基础大模型即可。

对于无法直接拿去训练的金融数据,目前已通过联邦学习,在加密数据空间里面联合建模,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使用合成数据技术生成脱敏数据,既满足训练需求,又保障数据安全;另外通过模型微调和蒸馏,把大模型的核心知识,提炼到本地的小模型里边去,实现轻量化的部署,减少外部数据连接和传输的风险。

为了AI在业务端快速看到效益,需要提前做好企业级AI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谋划,明确长期发展方向;调整科技条线的组织架构,使其灵活应变、深入业务、贴近业务;加强业绩融合的人才培养,让业务和技术人员理念趋同、言语共通,促进双方更好地协作;在场景选择上要以业务价值为导向,优先落地可快速见效的场景,以获得业务端支持。此外,还要确保场景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这样才能避免资源投入产出比不平衡的问题。

场景分类

当前,全行对AI场景的需求极为旺盛,仅征集到的需求就多达数百个;同时,随着科技投入产出管理的要求日益精益化,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也愈发突出,场景建设缺乏足够的资源。为此,寿弘宇提出要把场景分类,划分为速赢区、攻坚区、深水区三个类别,以便科学高效地调配资源,实现业务效能最大化。

速赢区以基础大模型为核心,搭建相应的环境,依托大模型能力与智能体平台,聚焦提升员工生产力。具体落地场景包括代码自动生成、会议纪要生成、日常办公助手等,这类场景技术成熟度高、落地周期短,能快速解放人力,实现高效产出。

攻坚区主要是在优化客户的交互和服务质量,需要运用RAG技术、领域大模型和智能体的规划调用,完成比如智能客服精准的咨询、个性化的营销话术生成、财富管理的产品匹配等工作,通过提升客户体验来增强业务的竞争力。

深水区则是复杂业务决策与风险合规场景,不仅技术门槛高、业务逻辑复杂,决策环节还需保持高度审慎,单一模型完全无法满足需求,必须采用“大模型+小模型”的组合,搭配多智能体协同,像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供应链金融风险监测等场景均属此类。这类场景需要整合行业数据、政策条款等多维度信息,单靠一家机构难以完成,必须联合生态领域的各方力量共同推进 。

实践案例

为了展示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效果,寿弘宇以华夏银行为例,通过智能营销、客户服务、业务创新、办公运营、辅助研发五大领域的具体实践案例,对AI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在智能营销领域,针对授信尽调报告人工撰写需3-5天的痛点,推出了“授信尽调报告辅助生成工具”,该工具依托“任务编排大脑”Agent,实现授信调查报告分钟级生成;采用大小模型融合技术,保障报告的广度、深度与精度,使撰写时间缩短到30分钟,效率提升95%以上。

在客户服务领域,推出了“超级客户经理顾问”,其搭建了含多路混合检索+重排序+上下文压缩的智能体,并通过提示词工程框架抑制AI幻觉,既让AI精准匹配业务信息、规范回答逻辑,又减少了50%人工咨询量,客户对话满意度超70%。

在业务创新领域,推出了“智能数据分析师”,具有智能ChatBI与智能数据分析报告生成能力,其完善了数据应用链条,非标准数据查询从原来的3天缩短到秒级,准确率超过90%。

在办公运营领域,语音催收质检采用mossformer2模型实现对话分离,基于FunASR开源框架完成语音识别,再搭配DeepSeek-R1-32B实现角色识别,现在覆盖率达到100%,违规识别准确率超90%,人工工作量减少了90%。

在辅助研发领域,传统人工梳理测试点耗时耗力,华夏银行利用大模型,通过提示词匹配,支撑需求测试点、测试案例与测试数据生成,助力软件测试工作。目前,辅助软件测试生成了10万+测试点,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1000万以上。

寿弘宇强调,尽管这些案例覆盖领域不同,但其核心逻辑高度一致,均遵循“场景驱动、技术适配”原则,即围绕实际业务的场景需求来推动技术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当前落地路径的可行性。

来源:银行科技研究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