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不揽三事,不露三短,不犯三忌,方为智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22:14 1

摘要:当新君即位,那些被他割去鼻子的贵族、被他严刑惩治的权贵,纷纷站出来指控他的“罪状”。

公元前338年,咸阳刑场阴云密布。

曾被秦王奉为座上宾的商鞅,此刻被五花大绑,即将面临车裂之刑。

他曾以变法使秦国强盛,却也因此树敌无数。

当新君即位,那些被他割去鼻子的贵族、被他严刑惩治的权贵,纷纷站出来指控他的“罪状”。

刑场上,商鞅仰天长叹:“吾欲反矣!”然而为时已晚。

这位法家巨匠精通治国之术,却未能参透处世之道,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历史的长河中,如商鞅般才华横溢却因不懂处世而陨落者不在少数。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治国安邦的镜鉴,实则也暗藏处世智慧。

其中“不揽三事,不露三短,不犯三忌”的原则,正是古人千年智慧的结晶。

01

不揽三事

“三事”指何事?一不揽无关事,二不揽不能事,三不揽是非事。

诸葛亮可谓鞠躬尽瘁,然而“事必躬亲”恰恰是其短板。

军中杖责二十以上都要亲自过问,终至积劳成疾,五十四岁便病逝五丈原。

他临终前叹道:“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奈何天不假年。”

若他能合理授权,培养更多得力助手,或许三国历史将改写。

唐朝郭子仪平安史之乱,再造唐室,功高盖世却得以善终,其秘诀就在于懂得“不揽事”。

他晚年家中大门常开,任由外人参观,甚至妻妾梳妆也不避人。

有人问其故,他答:“我虽功高,但无所隐秘,让天子放心,让旁人无话可说。”

郭子仪深知,不揽是非,方能避祸全身。

北宋寇准为相刚直,常揽不能为之事。

澶渊之盟后,他日渐骄傲,力主太子监国,干涉皇家继承大事,终被贬至雷州,客死他乡。

有些事,即使正确,也非当下能为之。强行而为,反受其害。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诱惑繁多,更需要明辨何事当为,何事不当为。

把精力集中在关键领域,避免分散注意力,才是成功之道。

02

不露三短

“三短”为何?一短为性情之短,二短为能力之短,三短为隐私之短。

刘备早年屡败屡战,却始终以仁德示人,将自己的暴躁脾气深藏不露。

白帝城托孤时,他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此言看似大度,实则是以退为进,杜绝诸葛亮异心的高明手段。刘备一生善于藏拙,终成一方霸业。

反之,项羽勇冠三军,却暴露出性情短板——刚愎自用。

他赶走范增,失去谋士;不都关中,失去地利;吝啬封赏,失去人心。最终被困垓下,自刎乌江。

可见,不掩性情之短,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难逃败亡命运。

桓温是东晋权臣,野心勃勃欲取代晋室。他在北伐失败后,为立威名废黜皇帝,暴露出篡位之心,结果招致朝野反对,郁郁而终。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隐藏真实意图,待时而动。

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与软肋。

社交媒体的时代,许多人习惯将生活细节公之于众,却不知这些信息可能成为他人攻击的靶子。

03

不犯三忌

何为“三忌”?一忌功高震主,二忌权大欺君,三忌才高招妒。

汉初名将韩信,便是犯了“功高震主”的大忌。当他手握重兵,席卷齐地之时,竟向刘邦要求封为“假齐王”。

此刻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困,接到消息后勃然大怒,幸得张良、陈平暗中踩其脚提醒,才强压怒火封韩信为真齐王。

这一事件在刘邦心中埋下猜忌的种子,最终导致韩信未得善终。

明朝的张居正,身为首辅推行改革,使日渐衰颓的大明重现生机。

然而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要让他三分,已然犯了“权大欺君”之忌。

张居正去世后不久,万历皇帝便抄其家、削其爵,子孙流放的流放,饿死的饿死。权势滔天时,已为日后埋下祸根。

才高招妒者,莫过于三国杨修。他聪慧过人,总能猜透曹操心思,却不知收敛。

一次曹操在糕点盒上写下“一合酥”,杨修便与人分食,道:“丞相写着一人一口酥。”

此类小事积累,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以扰乱军心处死。

才华横溢者常以为聪明可护身,殊不知这正是取祸之道。

智者如范蠡,助勾践灭吴后,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悄然隐退,转而经商成为巨富,自号“陶朱公”。

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之理,功成身退,方得善终。

04

结语

“不犯三忌,不露三短,不揽三事”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官场,在现代职场、社交生活中同样重要。

在职场中,我们需避免功高震主,尊重上级权威;不显露不必要的弱点,保持专业形象;不揽超出能力范围或职责之外的事,专注本职工作。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保持谦逊,不招人嫉妒;保护隐私,不授人以柄;远离是非,不惹麻烦。

曾国藩晚年自述:“吾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颓然自馁。”

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后主动裁撤湘军,消除清廷疑虑,正是深谙“不犯三忌”之道。

人生如棋,智者知进退。

商鞅之死,警示我们仅有才能不够,还需懂得处世之道。千年智慧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现实的光芒。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掌握“三不”原则,或可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多一份从容与智慧。

来源:史海渔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