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传统万字糕:中秋团圆必备的百年非遗美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22:05 1

摘要:当桂花香开始弥漫街头,福建人的中秋仪式感总少不了一盒聚春园万字糕。这款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非遗糕点,用320g的扎实分量承载着福州人“万字纹”的吉祥寓意——每一刀切下的菱形花纹,都是老师傅用木模手工压制的祝福符号。不同于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糕点,它保留了柴火灶蒸制

一口咬下三百年的闽味传承

当桂花香开始弥漫街头,福建人的中秋仪式感总少不了一盒聚春园万字糕。这款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非遗糕点,用320g的扎实分量承载着福州人“万字纹”的吉祥寓意——每一刀切下的菱形花纹,都是老师傅用木模手工压制的祝福符号。不同于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糕点,它保留了柴火灶蒸制的古法工艺:糯米需用闽江流域的晚稻米,豆沙馅要手工翻炒3小时以上,连点缀的冬瓜糖都得切成3毫米见方的标准尺寸

藏在甜糯里的山海风味密码

最惊艳的是它“七层三馅”的立体口感:外层糯米粉混合粳米粉的软韧,中间夹着自熬的绿豆沙、红豆沙双重馅料,顶层还撒着福州特有的咸味肉松。咬下去先是糯米的绵密,接着豆沙的细滑在舌尖化开,最后肉松的鲜香突然点亮味蕾——这种甜咸交织的层次感,像极了闽菜“红糟肉夹光饼”的经典搭配。老福州人常说:“万字糕要配茉莉花茶,甜的不腻,咸的不齁,才是地道吃法。”

中秋送礼的性价比之选

比起动辄数百元的月饼礼盒,万字糕用传统油纸盒包装的成本都花在了食材上。320g的规格刚好够4-6人分享,拆开就能看到糕体上清晰的木模压纹,连糖冬瓜的分布都遵循“九宫格”古法。很多外地游客在三坊七巷试吃后,会特意买来当伴手礼:“比网红糕点实在多了,老人家咬得动,孩子也爱吃,一盒能尝到三种福建特色食材。”

办公室里的文化茶点

现代人更发现了它的隐藏用法——冷藏后切成拇指大小,配咖啡竟意外和谐。微波炉加热10秒,糯米香会弥漫整个会议室,比甜品店的麻薯更有记忆点。一盒能切出30+块独立小点,同事间分享时不脏手,还自带“非遗故事”的社交属性。某互联网公司的福建籍HR甚至把它列入新人入职礼包:“让外地同事从味觉认识福州,比PPT介绍生动多了。”

三代人验证的时令美味

福州妈妈们的中秋清单里,万字糕总是和柚子、芋泥并列必备。它的甜度控制在45%左右,比广式月饼低30%,糖尿病长辈也能浅尝两块。蒸制工艺让糯米分子更易消化,凌晨守月时吃也不怕积食。去年中秋前,聚春园老师傅在直播里演示古法制作,5万网友围观他如何用竹刀把糕体切成“万”字不断裂——这种看得见的手艺,才是真正的时间沉淀。

为什么福建人执着于这一口?

答案或许藏在它的名字里:“万字糕”谐音“万世糕”,寓意家族绵延;菱形纹路象征中秋满月,豆沙馅代表土地丰收。在机器代替人手的时代,仍坚持手工翻馅、柴火蒸制的糕点越来越少。当年轻人开始网购这款糕点寄给异乡亲人时,他们买的不仅是零食,更是一份能快递的乡愁——咬下去的瞬间,仿佛回到三坊七巷的骑楼下,听见阿嬷说:“食甜,日子就会甜。”

来源:客家人啊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