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男子骨质疏松吃骨化三醇,1年后肾衰竭,医生:2个细节被忽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21:50 1

摘要:2022年,57岁的刘旭铭在一家大型物流仓库做主管。每天要在货架和出入库之间来回巡查,遇到货车进场时还得帮忙搬运。长期站立加搬抬让关节一直处于高负荷。为了维持精力,他常常一日三餐都不规律,清晨下班后只喝一杯淡茶配点咸菜,中午常常直接睡过,晚上上班前随便吃几口炒

2022年,57岁的刘旭铭在一家大型物流仓库做主管。每天要在货架和出入库之间来回巡查,遇到货车进场时还得帮忙搬运。长期站立加搬抬让关节一直处于高负荷。为了维持精力,他常常一日三餐都不规律,清晨下班后只喝一杯淡茶配点咸菜,中午常常直接睡过,晚上上班前随便吃几口炒饭或泡面。肉类摄入极少,新鲜蔬菜和奶类几乎不碰,日常补钙不足。刘旭铭皮肤白皙,怕晒黑,走夜班更是几乎接触不到阳光。近两年,他时常觉得双腿发酸,蹲下后起身困难,膝盖偶尔像卡住般“咯噔”响。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没把这当回事。却不知,骨密度早已悄然下降。

2022年10月16日下午一点半,刘旭铭刚在库区搬完一摞货箱,左膝突然传来一阵明显的酸胀感,像有股沉重的压力死死压在关节里,蹲下起身时后背随即传来钝痛,从腰椎沿着神经蔓延到大腿根部,疼得他忍不住咬紧牙关。靠在货架边,他额头渗出细汗,呼吸急促地缓了几口气才勉强站稳。可等再次迈步时,每踩一下地面,脚踝上方便传来像被硬物卡住般的隐痛,伴随轻微的刺麻,让人心里发怵。他无奈地低头看了看肿胀的脚背,索性蹲下把厚重的安全鞋脱掉,换上布鞋,心里却始终惴惴不安。

当日下午四点半,几辆退货车同时抵达仓库,工人们正忙着清点,刘旭铭也弯下腰亲自去搬一只沉重的货箱。身体刚一侧扭,腰背便传来“咔”的一声脆响,他整个人像被钉住般僵在原地。腰椎深处涌出一股撕裂般的痛感,顺着脊柱往下直逼大腿根部,腿脚立刻发沉,稍一用力便像要断裂。他试图调整姿势,却无论是站直还是蹲下都难以完成,只能一手抓着铁架半靠着维持平衡。催促声不断传来,他满头是汗,仍硬生生咬牙撑着,忍着腰背的疼痛一直坚持到夜间十点半仓库闭场。

下班时,他踏上后门台阶,左小腿突然一软,像是瞬间失去了支撑力,整个人重重摔倒在地。反射性地伸手去撑,左臂立刻传来剧烈的刺痛,紧接着伴随一声清脆骨裂声,他疼得脸色瞬间煞白,冷汗直冒,呼吸急促到胸口发紧。手肘关节很快鼓起一团肿块,胀痛得连一丝弯曲都做不到。与此同时,左脚脚踝也迅速浮肿,皮肤紧绷得发热,痛感像有人在硬生生撕扯肌肉和韧带。他咬牙支撑着却动弹不得,工友见状急忙冲过来,连忙将他搀起,扶上车直奔医院。

送入急诊后,医生首先为刘旭铭完善影像学检查。左肘关节畸形明显,局部肿胀触之如鼓,伴随明显压痛,活动几乎丧失。X线结果提示左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骨折端不整齐,骨皮质弥漫性变薄,骨质密度低下。进一步骨密度检测显示T值为-2.8,属于中重度骨质疏松。抽血检查提示血清25-羟维生素D仅有15ng/mL,远低于正常下限。医生初步判断,这并不是单纯的意外外伤,而是骨基质质量下降后,在轻度冲击下发生的脆性骨折。

在详细询问病史时,刘旭铭才想起,这两年来他经常腰背酸痛,夜间小腿抽筋反复出现,有时甚至痛醒,但一直认为是劳累所致,从未就医。结合他多年夜班、日照不足、饮食缺乏奶类和深绿色蔬菜的情况,医生很快锁定了骨质疏松这一根本背景。长期骨量流失让骨骼逐渐疏松脆弱,再加上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吸收受限,最终出现了脆性骨折。

第二天查房时,主治医生拿着片子耐心解释:“这次骨折不是偶然,骨头早就质量下降。维生素D水平过低,钙吸收效率差,骨量长期亏损,才会让关节承受不住。接下来要进行钢板内固定手术,帮助恢复结构稳定。但更关键的是,术后要配合药物干预,避免再次骨折。”他特别强调了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指出仅靠手术并不能阻止病程进展。

医生在用药方案上,为刘旭铭选择了骨化三醇联合钙剂。骨化三醇是活性维生素D3,可直接促进小肠钙磷吸收,改善血钙水平,并有助于骨基质沉积,降低再次骨折风险。联合补充钙剂,能够为骨骼提供充足的原料,配合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从而恢复骨代谢平衡。医生叮嘱他必须长期坚持规律服用,定期监测血钙、血磷和肾功能,一旦忽视规范治疗,未来类似骨折仍可能频繁出现,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不可逆的致残状态。刘旭铭听后心里发凉,只能点头。

出院后,刘旭铭逐渐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生活方式。他开始重新规划饮食结构,夜班一结束就强迫自己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与钙质。午餐不再简单应付,而是增加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和绿叶蔬菜,保证膳食均衡。晚餐也告别了泡面和咸菜,就着热汤配上新鲜米饭,让身体得到温暖与营养的支持。他清楚,这些细节看似普通,却是改善骨质和缓解酸痛的重要步骤。

在生活习惯上,他每天午后坚持到楼下晒二十分钟太阳,逐渐延长时间来改善维生素D生成。医生开具的骨化三醇与钙剂,他严格按照医嘱定时服用,每次服药都用闹钟提醒自己,避免漏服或随意增减剂量,并且按时到社区医院监测血钙、血磷和肾功能。腰背再次出现酸痛时,他不再硬撑,而是及时申请调岗到轻体力区域,避免搬抬重物。三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小腿抽筋的次数也明显减少。

2023年1月复查时,刘旭铭的各项指标较出院时已有明显改善。骨密度检测显示T值提升至-2.2,从中重度骨质疏松改善为轻度;血清维生素D浓度也上升到27ng/mL,接近正常下限。医生在查房时仍不忘提醒:骨转换指标依旧偏高,提示骨代谢还未完全稳定,若中途放松警惕,仍有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刘旭铭点头应下,表示自己已经适应了新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不会再轻易松懈。可谁都没想到,短暂的平稳背后,新的病变正在悄悄逼近。

2024年1月12日午后两点,刘旭铭正坐在仓库的办公桌前整理当天的出入库单据,低头的时间稍长,猛然起身时眼前瞬间一片漆黑,整个人脑袋发沉,好像血液没有及时涌上来。他下意识伸手扶住桌角,身体晃了几下才没倒下。坐回椅子后,他感觉胃部胀满,小腹像被硬物顶住般紧绷,压迫得呼吸不顺畅。他怀疑是午餐吃的腊肉过咸引起消化不良,于是起身慢慢走向洗手间。刚蹲下时,腹部鼓胀的感觉愈发明显,排尿却只有零星几滴。重新起身时,脑袋猛地一晕,双腿发飘,差点跌倒在地,他只能紧紧抓着洗手台,呼吸急促,勉强稳住身体。以为只是血压一时下降导致的头晕,便没有放在心上

晚上七点左右,刘旭铭侧身躺在休息椅上,胃里翻腾的恶心感一阵接一阵,胸口闷得像压了一块巨石,每一次呼吸都不够顺畅。心跳忽然停顿般僵住几秒,随即又猛地加速跳动,胸腔跟着一阵发紧。他浑身泛冷,手指冰凉,想要伸手去拿放在旁边的手机联系家人,却因为掌心发抖用力不稳,手机直接滑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响声。他试图俯身去捡,可刚刚弯腰,胃里像被拧成一团,呕意翻上来,他急忙捂着嘴巴,额头的冷汗顺着鬓角直往下滴。

他努力撑着桌脚想要爬起,可双腿像被抽空了力气,根本无法支撑身体,只能拖着身子半靠在桌边,呼吸越来越急促。屏幕刚被点亮,耳边立刻响起持续不断的嗡鸣,像被封闭在密室中,声音震得脑袋发胀。眼前黑点迅速蔓延,旋转感强烈得让人分不清方向,整个房间在眼前打转。他还没来得及呼喊,胃里又猛然翻涌,剧烈呕吐过后,身体重重摔倒在水泥地上,四肢瘫软,眼前彻底陷入一片漆黑。工人见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救护车赶到时,刘旭铭已经处于意识模糊状态,呼之仅有微弱反应。医护迅速测得血压只有79/46mmHg,心率飙升到118次/分,血氧饱和度跌至88%。抽血结果很快返回:血钾升高至6.3mmol/L,肌酐达725μmol/L,尿素氮高达33.8mmol/L,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床旁B超显示双肾回声增强,体积略有缩小,提示慢性损害背景下急性恶化。心电图监测出现典型的高尖T波,随时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医护不敢耽搁,立即将其推入急诊抢救间。

急诊团队迅速分工,立即启动紧急降钾方案。护士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推注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以促进钾离子转移入细胞,同时配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并持续补液稳定循环。医生一边密切监测血压,一边紧急建立透析通路,准备血液滤过。短短数分钟内,刘旭铭多次出现室性早搏,血压一度继续下滑,监护仪报警不断。经过全力抢救,血压逐渐回升到相对安全水平,心律趋于平稳,病情暂时得到控制,随即被紧急转入ICU,在严密监护下继续观察治疗。

抢救室外的走廊里,刘旭铭的妻子眼圈通红,急切地扑到医生身前,颤抖着抓住衣袖,哭声哽咽:“我丈夫平时饮食清淡,从来不吃太咸的菜,也没乱吃过药,更没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他作息很规律,晚上十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多起床,从来不喝咖啡,也没有熬过夜。可现在怎么会突然就肾衰了?上个月复查还说指标挺稳定的,怎么转眼就变成这样?他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根本没出过问题啊!”

医生正想开口,刘旭铭的妻子又上前一步,声音因为激动而发抖:“他一点不良习惯都没有,烟酒从来不沾。医生说要多补充优质蛋白,他就每天按照要求蒸鱼、煮鸡蛋,从不偷懒,也从不多吃。补钙、骨化三醇这些药物,他更是严格按闹钟提醒,一粒不落。你们叮嘱要锻炼,他就报名健身房的瑜伽课,每周两次,从未间断。他把每一条医嘱都当作铁律照做,哪怕再辛苦也坚持,为什么这样的认真却换来突然衰竭?”

她的声音越说越高,眼泪大颗大颗落下:“去年检查尿蛋白的时候,不是还说控制得挺好吗?我们家连蛋白粉都不敢碰,生怕加重肾脏的负担。他的工作轻松,不需要加班,不用熬夜,每晚都能睡满八个小时。身体检查一年做三次,全部都是最全面的套餐,哪怕自费也要做到安心。为什么这样谨慎的人还是会出事?是不是药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就开错药了?我们真的想不通!”


走廊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抢救室里输液泵传来的滴答声单调地回荡。刘旭铭的妻子还在颤抖,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无助与怀疑。医生听完,没有立即反驳,而是耐心伸出手示意她先冷静下来。声音放得很低:“我们理解你们的担心与愤怒。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救人,等他病情稳定后,我们会逐一排查每一个可能的因素,绝不会放过任何细节。”说完,他轻轻点头,示意家属先到一旁休息。

当晚十点,几位肾内科医生仍聚在办公室,桌上堆满了厚厚的病历和检查单。住院医师小心翼翼地把刘旭铭过往的化验结果一份份摊开,边翻阅边总结:“半年前肾功能还算稳定,eGFR保持在60以上,尿蛋白控制得比较好。血压、血糖和血脂也都没有明显波动,看不出危险的趋势。

另一名医生接过病历本,仔细盯着肌酐曲线,神情更为严肃:“从记录上看,他的营养状态维持得不错,体重并没有下降,血红蛋白也稳定。更关键的是,几次复查的肌酐曲线平缓,没有突然升高的迹象。可短短几天就急转直下,这种速度太不合常理。”说到这里,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显然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乎逻辑的解释。

几人翻到最近的用药记录,主治医生低声念出:“刘旭铭长期口服骨化三醇和碳酸钙,另外还有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剂量全部在常规范围,没有随意加量,也没有漏服或停药的痕迹。”他合上病历本,手指在桌面轻轻敲击,眉头始终紧锁。实习医生犹豫着提出:“会不会是泌尿系隐匿感染?这种情况有时潜伏期很长。”

主治医生摇头否决:“入院第一天我们就查了尿培养和降钙素原,结果都是阴性。血常规也没有炎症反应,不符合感染表现。”另一名医生插话:“那要不要考虑免疫性肾病?ANA、ANCA这些指标能解释吗?”住院医师翻出检验单答道:“上周结果刚出来,全部阴性。IgA水平正常,没有发现免疫活跃的迹象。”讨论声逐渐低沉,每个人的语气都显得有些无力。

随着时间推移,夜色越来越深,办公室的灯光映照在几张苍白的脸上。医生们反复排除了感染、免疫和代谢等常见诱因,却依旧没能找到合理解释。有人小声提出:“会不会是潜在的电解质紊乱?”另一人立刻摇头:“血钙和血磷正常,PTH也没问题。”沉默片刻,主治医生终于合上病历,缓缓说道:“我们能想到的都排查了,可病情恶化得太快。必须请主任过来,再仔细把关。”

次日上午十点,肾内科老主任走进会议室,头发花白,目光沉稳。几位年轻医生起身迎上,手里还攥着厚厚一摞病例。主任静静听完汇报,又把刘旭铭的所有检查单和用药记录一页页翻看。良久,他抬起头,开口却不急不缓:“既往检查都没问题,生活也规律,血压血糖也控制好。可是为什么还是会在短短几天内掉到谷底?你们有没有想过,问题根本不在表面这些?”话音落下,办公室陷入一片沉默,几位医生交换眼神,眉头紧锁。

主任停顿片刻,目光落在刘旭铭妻子的脸上,语气略显沉重:“你们仔细回忆一下,他在日常用药时,有没有一些被忽略的小细节?比如骨化三醇和碳酸钙的服药时间,是否搭配了特定的食物?药品是否都来自正规渠道?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刘旭铭的妻子很快回应:“他一直很认真,每天都是按闹钟提醒来吃的,骨化三醇和钙剂从不漏服。药物也都是在医院正规渠道开的,从来没在外面乱买过。”主任听完,轻轻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作答,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继续追问:“那有没有额外补充过营养剂?是否有人推荐过新的保健品,他也尝试服用过?”

妻子迟疑了片刻,声音逐渐放低:“确实有过,偶尔朋友送一些复合营养片,说是对骨骼有好处,他觉得无妨,就吃了一阵子。不过剂量不大,每天只是一粒。”听到这里,主任的目光明显一紧,但他依旧没有直接下结论,只是把手里的笔在病历本上轻轻敲了几下,示意继续回忆更细节的情况。

主任再次开口,语气更加深沉:“在服用骨化三醇和钙剂时,有没有特别的习惯?比如是否经常空腹服药,或者是否会和茶、饮料一起吃?”刘旭铭的妻子立刻摇头:“不可能,他不喝酒,也不喝咖啡。”可当话说到细节时,她突然停顿,眼神闪烁,像是一下子想起了什么。主任看在眼里,又抛出了三个此前从未涉及过的问题。刘旭铭的妻子先是愣住,随后还是逐一作答,起初语气还算平稳,但随着问题的深入,她的声音逐渐迟缓下来,神情也越来越不安:“是的,他确实有过这样的习惯,可这些年来从未见过出什么问题啊,一直都是这样。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些细节,才会把身体拖到现在这种地步……”

老主任长叹一声,语气沉重却带着无奈:“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许多骨质疏松患者在服用骨化三醇时,往往以为自己已经把用药习惯做到了无微不至,就不会再遭受疾病困扰。但实际上,他们常常忽略了三个至关重要的细节。这三个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如果不注意,反而可能让病情不断恶化,甚至走向肾功能衰竭。若是不能把这些问题重视起来,最终只会成为一件令人惋惜的悲哀。”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骨化三醇是常用药物,它能帮助钙和磷在小肠吸收,从而提高血钙水平,改善骨量。可很多患者在服药时只重视“吃对药”,却忽略了服药的时机。刘旭铭平时上夜班,常常早晨回家时空腹服药,认为这样不会忘记。但空腹服用骨化三醇会增加血钙快速上升的风险,而没有食物缓冲的情况下,肾脏负担会明显加重。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肾小管在代谢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损伤,久而久之可能诱发肾功能恶化。

另一个容易忽视的细节是饮食搭配。骨化三醇和钙剂在服用时,如果同时伴随高磷食物,例如动物内脏、可乐饮料或部分坚果,就会让体内的钙磷比例失衡。刘旭铭习惯在夜班后顺手喝碳酸饮料,觉得能解乏,却不知这些饮品里含有大量磷酸盐,会与钙结合,既降低药效,还让钙磷沉积在血管和肾脏中。时间一长,就可能出现血管硬化或肾小管钙化,对肾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这也是许多病人无法理解的隐患。

还有一个细节是光照问题。维生素D的活性不仅仅依赖药物,日常阳光照射同样重要。刘旭铭常年夜班,很少接触阳光,加上担心皮肤晒黑,经常避免户外活动。虽然他规律服用骨化三醇,但体内基础维生素D水平依然偏低,药物起效的空间受到限制。药物和自然合成之间需要形成平衡,如果只依赖药物而缺少阳光,骨代谢的循环就会出现不稳定,最终骨质疏松依旧得不到根本改善,肾脏在调节过程中被迫长期超负荷工作。

补钙剂量的细节同样关键。很多患者认为既然骨头缺钙,那就“多补总比少补好”。刘旭铭在家时有时会自己加量,认为多吃一粒钙片能更快恢复骨质。实际上过量钙剂不仅不会被骨骼充分利用,还容易在血液里堆积,使血钙水平升高。肾脏是调节血钙的主要器官,当它长期面对过量的钙排泄时,负担会越来越重,最终容易导致肾结石、肾钙化,甚至加速肾功能的下降。

水分摄入也是一个常被忽视的细节。服用骨化三醇和钙剂后,身体需要足够的水分帮助代谢。刘旭铭在夜班工作时,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常常减少饮水量,有时一整晚只喝一小杯水。缺乏水分会让钙盐更容易沉积在尿路和肾脏中,从而增加结石和肾损伤的风险。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注意不到这一点,觉得饮水与药物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这正是导致肾脏负担过重的重要环节。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随意合并其他药物或保健品。刘旭铭曾经接受朋友赠送的复合营养片,里面含有额外的维生素D和钙成分。他没有仔细核对成分表,认为都是补骨的东西,吃了不会出问题。可一旦与骨化三醇叠加使用,就容易造成维生素D过量,引起高钙血症。高钙会直接损害肾小管功能,使代谢废物排泄受阻,进而出现血肌酐升高。很多患者在日常补充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出现肾衰竭才追悔莫及。

资料来源:

戴建熠,郭耿耿.地舒单抗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对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27):郑翔宇,王娅丽,再米拉·依力哈木,等.护骨胶囊联合骨化三醇对骨质疏松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5,60(09):1067-1070黄锦锋.益骨汤联合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19(17):133-136

(《纪实:57岁男子骨质疏松吃骨化三醇,1年后肾衰竭,医生:2个关键细节被忽略》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向日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