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很多东西当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无法改变了。是啊,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总是困于 “问” 的执念、“求” 的焦虑中。
在电影《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和师父有这样一段对话是关于桃树的:
乌龟大师:是的,看着这棵树。我不能要它开花它就开花,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
师父: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坠落。我还可以控制在何处播种,那可不是幻觉,大师。
乌龟大师: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播下的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很多东西当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无法改变了。是啊,只是有的时候我们总是困于 “问” 的执念、“求” 的焦虑中。
就好像是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困于陈蔡之间,已经断粮七日可是仍然弦歌不辍。弟子们非常的疑惑,就问道空子。
孔子并没有直接解答 “如何脱困”,而是说了一句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其实在说明,他并非不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对问题不执着。
确实,在生活中当我们执着于解决问题。找到脱困之法,反而会困住自己,反而当我们不再被 “求答案” 的执念所困扰,反而更能够在困境中保持清醒,从而从容的面对问题。
所以说,“不求问,不求解”并不是什么都不过问,而是要明白有些问题本无答案,有些困境本无捷径,唯有接纳当下,才能在无常中寻得自在。
就好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追问生活中所有事情的来历,走路的时候也不需要知道所有路的来历。
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脚下的路。与其总是纠结“为什么事与愿违”,执着于“什么都要完美”。
不如先什么都不要想,默默地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当我们站在回过头去看很多问题都在我们默默的行动中解决。
的确,人生其实没有那么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就好像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追问“努力了是不是就有回报”、“付出了真心是不是就不会被辜负”……
总之,就是一直执着于追问是不是会有结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反而会让自己忽略努力付出时自己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我们不妨试着放慢自己的脚步,学着不追问 “为什么”,不强求 “怎么办”。在遇到困难时,不要强迫自己一定要快速的找到答案,而是要学会给自己一点时间。
换句话来说,不求问,不求解并不是让我们放弃思考,而是让我们能够看清楚“答案”的本质。毕竟,“求问”和“求解”都需要适度。
一旦“求问”和“求解”变成了我们的执念,反而是给我们加上了枷锁。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总是给自己做加法,也需要给自己做减法。
是啊,面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要能够放下追问的心态,这样更能够在当下寻找到心安。正如王维在《辛夷坞》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说的就是芙蓉花不会为谁而开,也不会为谁而落,它只会在该开的时候开,在该落的时候落。这好像是我们的生活。
在面对人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能够用“不求问”、“不求解”的心态去面对,因为在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执念困住。而被执念困住的我们,又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
仔细一想,不就是这样吗?很多答案都是在我们放下各种执念的时候才看得更加的清楚。因此,“不求问,不求解”,从来都不是消极的退让,而是一种清醒。明白答案不再追问里,而是在接纳里。
文|明浮生
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默默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