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晚,昆明开往大理的D8734次高铁上,一场跨越车厢的紧急救援温暖了整个旅途。一名中年男性旅客突发晕厥倒地,危急时刻,同车的楚雄爱尔眼科医院党员医生袁枚函、杨兴吕闻声而动,以医者仁心与党员担当,在飞驰的列车上筑起“生命防线”,用20分钟的紧急施救,让患
9月25日晚,昆明开往大理的D8734次高铁上,一场跨越车厢的紧急救援温暖了整个旅途。一名中年男性旅客突发晕厥倒地,危急时刻,同车的楚雄爱尔眼科医院党员医生袁枚函、杨兴吕闻声而动,以医者仁心与党员担当,在飞驰的列车上筑起“生命防线”,用20分钟的紧急施救,让患者转危为安。
列车广播急寻医,工装身影逆向前
“3号车厢有旅客突发不适,急需医护人员!”20:10左右,列车广播突然响起急促的寻医声,打破了车厢的平静。此时,正出差返程、身着医院工装的楚雄爱尔眼科医院视光科主任袁枚函与屈光科主任杨兴吕,刚在4号车厢落座不久。“听到‘医护人员’四个字,根本来不及多想,起身就往3号车厢跑。”袁枚函事后回忆,那一瞬间,职业本能与党员责任像“指令”般推着他们往前冲。
赶到现场时,3号车厢卫生间门口已围起不少旅客,人群中,一名中年男子面色苍白地倒在地上,意识模糊。“大家别慌!我们是医生,麻烦散开保持空气流通!”袁枚函与杨兴吕一边亮明身份安抚众人,一边迅速挤入核心区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随即展开。
双医协作显专业,党员本色映初心
“先查颈动脉,看瞳孔反应!”杨兴吕率先蹲下身,指尖触摸患者颈部感受脉搏,同时观察瞳孔对光反射,一连串专业动作干脆利落;袁枚函则立刻联系列车工作人员,取来急救箱,快速翻找血压计、补液盐等物资。“血压偏低,呼吸平稳,初步判断是低血糖引发的晕厥!”短短两分钟,两人凭借临床经验锁定病因。
杨兴吕指挥列车员疏散围观旅客,确保救援环境安全;袁枚函则用温水冲调补液盐,小心翼翼地给患者喂服。此时,同车的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段妮也闻讯赶来,三人形成救援合力。待患者意识稍有恢复,他们又在列车工作人员配合下,将患者转移到相邻座位平卧,袁枚函找来小被子为其盖上,还亲手搓揉患者双手帮助保暖,杨兴吕则持续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轻声呼唤患者保持清醒。
20分钟后,患者面色逐渐红润,头晕乏力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看到他能轻声回应,我们悬着的心才算落地。”列车长握着三位医护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还特意送上暖心茶水,周围旅客也纷纷鼓掌,车厢里满是感动的掌声。
双重使命肩上扛,平凡义举见担当
“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换做任何医护人员都会这么做。”面对众人的称赞,袁枚函与杨兴吕十分平静。作为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袁枚函更是直言:“救死扶伤是医者天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宗旨,双重身份让我们更没有理由退缩。”
据了解,袁枚函不仅是楚雄爱尔眼科医院党支部书记,还是科室业务骨干;杨兴吕也长期深耕屈光科领域,医术扎实。两人曾多次获评院内“优秀共产党员”,此次高铁施救并非偶然——由于工作性质,两人经常因学术交流、异地会诊等工作出差,在旅途中,只要遇到有乘客突发不适、需要医疗帮助的情况,都会第一时间主动上前,凭借专业医疗知识提供力所能及的救助,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使命与医者担当。
当晚列车抵达楚雄站,袁枚函与杨兴吕下车前仍不忘与段妮护士交流后续照护细节;而段妮也暖心接棒,一路守护患者直至祥云站。飞驰的高铁上,三位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援,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化作看得见的温暖行动,更让新时代共产党员与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在平凡义举中熠熠生辉。(李应春 张柏玲)
来源:追剧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