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召回事件越闹越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旗下的文章,都神秘消失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9:37 1

摘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旗下官方媒体,所发布的关于小米汽车召回真相的说明文章,仅仅存活一日便神秘消失。

近日,小米汽车大规模召回近12万辆,传得沸沸扬扬。而这背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旗下官方媒体,所发布的关于小米汽车召回真相的说明文章,仅仅存活一日便神秘消失。

官媒文章都能消失,真是细思极恐。

提醒一下,阅读本文要注意时间线。

9月19日早上9点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小米SU7召回116887辆小米SU7。

至于召回原因,公告上说的很清楚,是车辆智驾功能在特殊场景下存在“安全隐患”。

当小米汽车召回消息传开之后,网络上有很多网友,表达了对小米的支持和赞扬。在这部分网友看来,小米汽车能够召回,就是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负责任的表现。

支持小米的人,有的是一贯喜欢和支持小米的粉丝,也有的是不太明白召回的具体详情。

他们只看到小米汽车官方的说明,而没有看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告。这种认知偏差,源于信息传播的巧妙过滤。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发布之后两小时,也就是9月19日上午11点多,小米汽车官方发布关于召回的说明。

通篇都在强调免费的软件升级(OTA),还给人一种主动召回的印象,突出自己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小米汽车官方,对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中所提的“安全隐患”等关键信息,则是一字不提。

而“虽然本次升级不需要物理更换任何零件,但我们仍按照召回的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这样的措辞,很容易让人以为小米此次召回,完全出于主动承担。

但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本就不惯着谁,直接在旗下媒体公众号上发文说明。

9月21日,名为“中国质量报告”的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11万辆小米SU7并非例行OTA,而是接受调查后被动召回》。

这个这个公众号来头可不小,它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媒体《产品可靠性报告》的官方公众号。

不看内容只看标题就非常清楚,小米此次召回,并非像小米官方说的那么轻松——主动召回的例行OTA,而是在国家监管部门调查之后才被动召回的。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只存活了一天,9月22日便神秘消失了。这背后细思极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旗下官方媒体的文章都保不住。

这篇被“神秘消失”的文章到底讲了什么呢?主要有三点:第一,召回以缺陷为前提。

尽管此次小米召回主要是在线上OTA实施,但这并非意味着,产品没有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这等于否认了小米官方说明中的说法,盖棺定论地指出,小米此次召回的根本原因不是简简单单的“远程升级(OTA)技术”,而是因为产品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

具体就是其智驾技术在特定场景中存在安全隐患,很可能就是“3·29安徽小米SU7高速事故”那样的场景。

第二,小米此次召回并非主动召回,而是被动召回。

这篇文章中,官方首次科普了国家标准召回编号的命名规则。

其中编号最后一个字母代表召回类型,不同字母就有不同特定意义:V表示“主动召回”,I表示“受调查影响召回”、0表示“责令召回”。

小米汽车此次召回编号为“S2025M0149I”和“S2025M0150I”。这意味着召回类型为I,即“受调查影响召回”。

换而言之,小米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被动召回的。

第三,“OTA不等于召回,更不能代替召回。OTA被普遍用到召回领域后……模糊了‘OTA’和‘召回’之间的界限。”

官方文章为何强调这一点?小米官方说明中,在解释召回原因时混入了一个“OTA秋季大版本更新”的信息,存在混淆视听的嫌疑。

官媒的说明,把小米召回一事讲的明明白白。我们认为官媒这篇文章有理有据,且非常专业。

但这样一篇文章却神秘消失,难道也是因质量问题被“召回”吗?这个答案谁也不清楚。

我们也不敢乱猜,因为我们这篇文章估计也保不住太久,您且看且珍惜。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