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为贺红梅感到惋惜了!55岁升任高官的她,早已走上另一路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21:00 1

摘要:2025年,吉林延边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参加的人员都是有名人士,或者是重量级的人物,就连央视播音部的主任康辉,也到场了。

2025年,吉林延边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参加的人员都是有名人士,或者是重量级的人物,就连央视播音部的主任康辉,也到场了。

可让群众震惊的不是康辉的到来,而是女主持人贺红梅!

要知道,贺红梅早早就退居一线,隐居幕后很多年了,她这次的出现,并且跟康辉同框,唤醒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文|古人

看图文更过瘾!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

但其实贺红梅转幕后这件事情,并非她想要的,而是因为一个动作。

2008年,贺红梅自从接了《晚间新闻》直播栏目后,基本是没有出错过的,她的声音成为了很多人离不开的一部分。

可就是在这一年,意外出现了。

那时候,播切换镜头的时候没注意,把她补妆的画面切出去了两秒,就这短短两秒,在网上一下子就传开了,还被人叫做 “补妆门”。

后来央视官方出来澄清,说这是技术失误,而且主播在直播间隙补妆是行业里的常态,没啥可奇怪的。

但贺红梅没等着别人替她解释,自己主动找领导,说想转到幕后工作,把台前的机会让给更年轻的同事。

她觉得,不能因为这点事儿影响到整个栏目的声誉,也该给年轻人多些锻炼的机会。

可这个机会,是曾经贺红梅梦寐以求的,要知道她从小就和播音主持结下了机缘。

贺红梅是 1968 年在秦皇岛出生的,家里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爸妈和哥哥都很疼她,但她没因为被宠爱就变得娇气。

后来她在秦皇岛第一中学读书,那时候的她不光学习好,是班里的学霸,还是学校里的文艺活跃分子。

学校广播站里常能听到她的声音,大家都说她是 “金嗓子”;不管是知识竞赛、联欢晚会还是演讲比赛,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 竞赛里她是撑场面的台柱子,晚会上她负责跳舞,演讲比赛更是常拿好成绩。

这些在学校里的经历,不知不觉间就为她后来的职业方向埋下了伏笔。

1986 年对贺红梅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她开始朝着新闻行业迈步。

当时北京广播学院正在各地挑选有潜力的学生,秦皇岛广播电视局负责本地的初选工作。

贺红梅凭着扎实的文化课成绩和天生的好嗓子,在众多候选人里脱颖而出,又经过好几轮选拔,终于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专业。

进了大学后,她对播音特别上心,一直保持着热爱,课上认真学,课下也主动找各种机会汲取知识,就想着把播音的本事学扎实。

毕业后,因为表现突出,贺红梅得到了去中央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到了 1990 年,她成功通过考核,正式成为央视的一员。

那时候的贺红梅一点不娇气,不管是多小、多不起眼的工作,她都抱着虚心的态度认真做。

也是在 1990 年,她主动申请去大庆油田的基层锻炼一年。

在油田的日子里,她白天跟着基层工人一起下现场,跟他们聊天,了解油田的生产情况和工人的日常,收集新闻素材;到了晚上,别人都休息了,她还在加班剪辑白天拍的片子,就为了能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让观众尽快看到最鲜活的基层故事。

这段基层经历,也让她真正明白了新闻不只是念稿子,背后还藏着老百姓的生活和温度。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电视新闻正在经历现代化变革,1994 年央视新闻进行了全面改版,新栏目《世界报道》就是在这时候推出的。

贺红梅和水均益成了这个栏目的搭档,这对新鲜组合意外地很合拍,他们配合得特别默契,把原本有些严肃的国际新闻播报得生动又自然。

贺红梅还摸索出了一种 “像聊天一样播报” 的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前新闻播报那种严肃刻板的感觉 —— 不管多复杂的国际事件,她都能用朋友聊天似的语气慢慢讲清楚,既没丢了新闻该有的严肃性,又多了份人情味。

这种风格很快就受了观众喜欢,他们俩也成了央视黄金时段里一道让人印象深刻的风景。

从那之后,贺红梅就成了央视新闻的中坚力量,近三十年里中国很多重大历史时刻,她都亲身参与报道了。

1995 年,她第一次坐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台,用沉稳大气的播报风格征服了全国观众。

1997 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有一场 72 小时的直播,她守在天安门广场的分会场,把祖国收复香港的喜悦传递给了全世界。

1999 年更是她职业生涯里的高光年,从澳门回归的庆典直播,到国庆 50 周年的直播,再到綦江彩虹桥垮塌案的庭审解说,一场接一场的重大直播,对主播的专业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但贺红梅硬是保持了零失误的记录。

可以说,如果不是2008年那失误,她会继续在央视前沿发光发热,可退居幕后又怎么样了呢?

退居幕后又不是离开央视,贺红梅开始做审阅新闻脚本、指导新来的播音员这些事。

面对外界的各种议论,她从没公开回应过细节,只是一门心思把幕后的工作做好。

其实在央视内部,直播里出现技术失误不是第一次,但因为这次发生在收视高峰时段,所以被放大了。

贺红梅面对岗位调整,很快就适应了,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后台协调和业务指导上,从镜头前的光鲜变成了幕后的沉稳。

这样的转变,也刚好契合了当时央视新闻播音部的人才调整需求 —— 既要有人在台前播报,也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来把控内容质量、培养新人。

而且央视也从这次事件里吸取了教训,之后加强了播出流程的管控,还增加了模拟演练的次数,就是为了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那段时间,贺红梅除了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主动参与新闻稿件的分类整理和数据校对,这些基础工作她也做得很认真,看得出来她顾全大局的职业素养。

甚至她还将自己三十多年的播音经验一点点整理出来,还参与制定了不少播音质量标准,一门心思培养年轻播音员。

现在活跃在新闻一线的不少知名主播,都是她带出来的。业内有人评价她的播音风格是 “朴实里见功力,自然中藏匠心”,而她把这种专业素养,都变成了培养新人的 “养料”。

2015 年,她开始专门负责培训工作,为央视培养新生代的新闻主播;到了 2023 年,55 岁的她正式被任命为央视新闻播音部副主任,工作重心也从对单个节目负责,变成了对整个播音团队的未来负责。

她花了很多心思,把几十年来积累的播音标准和现场经验,整理成了可传承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方案,在这个管理岗位上,她的成功不再是自己播得有多好,而是能推动整个团队的专业传承,让新老员工有序交替。

2024 年,贺红梅还主导推出了 “新闻播音实战训练营”,而且亲自上台授课。

在训练营里,她特别注重实战演练,设计了很多模拟直播的环节,让学员在接近真实的环境里练习。

要是学员在练习中遇到问题,她会马上暂停录制,一点一点讲清楚该怎么改进,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学员们都很认可。

她还为每个学员建立了详细的成长档案,记录下每个人的特点和进步情况,定期给他们做个性化指导 —— 比如有的学员语速控制不好,她就专门设计绕口令练习;有的学员表情管理需要改进,她就安排对镜练习的课程。

在日常管理上,她还推动建立了新闻播音部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从稿件准备、化妆造型,到设备检查、应急预案,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范,这些措施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组织业务研讨会,邀请已经退休的老播音员回来分享经验,她总说新闻播音要跟着时代变,但好的传统不能丢,这些研讨会也成了新老播音员交流的重要平台。

除了在央视的工作,贺红梅还一直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早些年,她在北京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做志愿者,给视障人士讲解电影。

为了能把画面细节准确地描述出来,她会反复看同一部影片,有时候还会用手势模拟场景,就怕漏了哪个细节,让视障朋友没法感受到电影里的内容。

2012 年,她还和其他主播一起,担任了盲人趣味运动会的志愿者。后来,她又参与了语言助学项目,帮助偏远地区的儿童改善普通话发音,把自己的专业特长用到了公益上。

现在的贺红梅,大多数时间都在央视里忙幕后工作,偶尔参加公益活动。

虽然不再经常出现在镜头前,但她用另一种方式为新闻事业贡献力量。

她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成了现在新闻主播队伍里的中坚力量,她在幕后做的这些工作,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同样重要。

来源:古人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