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球人都知道,这张某峰绝对是网红中的战斗机。截至被限制关注时,他的粉丝合计已经超过6500万,被公认为是教育领域的“意见领袖”。
一
昨天,“关注”到一条消息:张某峰的多个平台账号被限制“关注”了。
根据公开的信息,核心原因是他的一些言论及行为多次触及了平台规则与监管红线。
地球人都知道,这张某峰绝对是网红中的战斗机。截至被限制关注时,他的粉丝合计已经超过6500万,被公认为是教育领域的“意见领袖”。
他为啥这么出名?
很简单:懂行,敢说,而且直白犀利,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煽动性。他自称“张老师”,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只能定义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商人”。
不得不承认,在高考规划、考研指导、就业咨询等方面,他有足够的专业深度,否则也不会受到如此的追捧,取得这么空前的成功。
在入行之初,他也确实靠自己的实力,为众多的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提供了方向性的支持。
但随着影响力的飞速提升,张某峰自己的方向好像有了问题,认知与定位都出现了偏差。
最明显的感觉,是他的言论越来越极端化、功利化,开播时说的话愈发个性飞扬了。
比如,今年的9月3日,他在直播中以“老子T妈先捐”等激烈措辞宣称“Z争爆发将个人捐款5000万、公司捐1亿”,明显带有“鼓吹Z争”的倾向,极端炸裂的用词儿引发公众极大的情绪波动。
这一点吧,可能有他维持既定人设、故意愤青疯狂的考虑,不作过多评论。
惹得很多网友反感的,主要是他在教育敏感领域的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将复杂的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简化为“非黑即白”的判断,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容易造成社会认知上的偏差。
比如,他2023年提出“新闻无用论”,称“孩子报新闻就打晕换专业”,后来又说“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普通本科竞争力弱”……这无疑是在加剧学历焦虑和学科对立。
再如,他公开称“哈理工GP都不是”,引发高校群体强烈不满。
几年来,张某峰的很多言论精准地击中了家长本就存在的“升学焦虑”,获取了巨大的流量和利益,风头一时无两,大有独孤求败的架势。
然而,这种以偏激言论博取关注的方式,终究难逃反噬。当情绪化表达被反复复制,公众逐渐意识到其观点缺乏建设性,反而助长了教育领域的浮躁与功利。
2025年9月27日,他的多个社交平台账号被官方依法依规永久禁言,相关内容下架处理。
一言以蔽之,当张某峰的“犀利”变成了“极端”,“教育科普”变成了“焦虑营销”,就已经背离了初衷,走向了反面。
二
上周六下午,在小区门口碰到同事小C,手里攥着厚厚一沓宣传单,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原来,她送孩子去学钢琴,被附近兴趣班的招生人员拦住了:
“您家孩子都四年级了,怎么还没学编程?现在和您孩子一级的,都有很多拿到了省级大奖,再不学就晚了,以后升学连敲门砖都没有啊!”
我张了张嘴,本来想开导两句,终于还是忍住了。
星期一上班,小C和同一办公室的人“主动交代”:她被兴趣班的人一唬,回家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咬着牙交了一万二的学费。
在现有三项的基础上,又给儿子增加了一项特长辅导。
这就是贩卖焦虑的人最可恨的地方:
他们功课做得足,营销也相当精准,专挑你心里最软的地方戳,把你的恐慌当成了赚钱的筹码。
你本来以为孩子按部就班地成长挺好,但他们拿“别人的孩子”来参照,让你觉得不鸡娃就是不负责任。
你本来想着毕业后可以慢慢找工作,最起码从个人专业特点出发,尽量做到“所学有所用”,但他们不断渲染“30岁危机”“单位裁员”,让你觉得不立刻报个几万块的培训班,下一个被淘汰的就是你。
这些人从来不管你的实际情况,只强调“出名要趁早”“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他们就像菜市场里特别会吆喝的贩子,只不过卖的不是菜,是“慢了就不行”“少了就会输”的恐惧。
更可恨的是,他们还会把自己包装成“一切为你好”的样子,披着“趋势分析师”和“人生规划师”的外衣,心里算计的全是你余额宝里的数字。
被动“购买”的焦虑多了,社会的生活就乱了。
本来大家都能按自己的节奏过日子,可被这些人一搅和,好像不跟着卷,就是在放弃自己;家长被焦虑裹挟,又把压力转嫁给了孩子,好像不着急,就是在放弃孩子。
他们故意把小概率事件放大成必然结果,把个别案例说成普遍现象,就是为了让你慌不择路,乖乖听话。
更可恨的是,他们还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现在不管谁推荐什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他是不是想赚我的钱”。连老师在家长群里提醒一句“要多关注孩子的阅读”,都有人怀疑“学校是不是又想推销课外书”。
这种被焦虑催生的猜忌,让原本简单的人际关系变得异常复杂,身处其中,谁都感到疲惫。
其实,社会自有其运行规律,每个人也自有其生存法则。
人固然要有目标,要努力,要向前看,但过度焦虑没有任何益处。何况,那些人贩卖的焦虑,大多是假的,有的并不成立。
被洗脑的代价,就是除去多花了钱、多费了劲、少吃了饭、少睡了觉之外,一无所获。
日子该怎么过,节奏该怎么走,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千万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左右。
来源:湖底浮萍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