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升“双节”期间应对危重外伤的急救能力,9月26日中午,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了一场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院内专家的全流程多发伤急救演练。此次演练不设预演,直接模拟真实场景,重点检验从120接诊到急诊科抢救,再到院内会诊收住院的整个链条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为提升“双节”期间应对危重外伤的急救能力,9月26日中午,西安市第五医院(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了一场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院内专家的全流程多发伤急救演练。此次演练不设预演,直接模拟真实场景,重点检验从120接诊到急诊科抢救,再到院内会诊收住院的整个链条是否快速、精准、无缝衔接。
院前反应:标准流程应对严重创伤
演练模拟了附近某转盘处一名47岁男性驾驶员遭受重伤的场景,伤情涉及头、颈、胸、腹、四肢等多部位。接警后,急救团队迅速响应,火速到达现场。
院前急救的王慧锦医师立即对伤者进行详细伤情查体,申思护士则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协助王慧锦医生开展一系列急救措施:在头锁牵引情况下为伤者进行颈托固定;用纱布为头部外伤止血并进行头套包扎;对左前臂进行夹板固定,三角巾悬吊胸前并固定于胸壁,对左小腿使用U型托固定,同时记录外固定时间;为伤者进行监护吸氧。
在此过程中,王慧锦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告知病危情况,说明患者目前血压较低,随时可能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家属要求尽快就近转运至西安市第五医院。随后,医护人员履行告知义务,与家属签署《院前告知书》。所有操作均以保护生命、防止二次损伤为目标,流程清晰,分工明确。在转运途中,医护人员让患者保持中凹卧位,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开通第二路静脉通路,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如使用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院内衔接:一体化救治 信息先行 团队待命
在救治期间,院前急救团队提前通过信息系统联系院内急诊,同步患者病情及救治措施。信息化沟通迅速开放了急诊绿色通道。消息发出瞬间,急诊室内相关医护人员便开始动员、提前集结,相关仪器也提前部署到位,做到了“准备就绪、等待患者”。
当患者抵达医院时,急诊团队已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处于待命状态。院前医护与急诊医护的交接简洁扼要、重点突出,双方在《院前院内交接单》上签字确认,确保了患者信息的准确传递。
急诊处置:快速评估 分级应对
分诊人员快速评估病情为一级,将患者送入红色抢救区,演练进入第二阶段。急诊团队按分工站位,接手后立即启动严重多发伤救治流程,运用ABCDE方法(气道、呼吸、循环、神志、暴露/环境)对患者病情进行再次评估,确认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状况。同时,启动心电监护、快速补液、急配血,并安排紧急床旁超声检查以评估腹腔出血可能,完成上报工作。
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后,医护陪同患者,携带1级转运箱、监护仪等立即进行急查CT,并请院内专家急会诊。提前通知电梯班、手术室开通院内绿色通道,顺利将患者送住院手术治疗。演练过程中,科主任李震寰随时设置“突发状况”,面对这些“难题”,急救团队沉着应对、一一化解,成功完成救治。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急诊科对严重创伤的规范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
演练总结:复盘优化 提升应急能力
演练结束后,观摩医护人员对操作进行了现场复盘和讲解,重点讨论了如何优化细节以缩短抢救时间,提出更高效的办法。此次演练不走形式,核心在于检验流程、发现问题、熟悉配合,确保“双节”期间值班人员能够熟练、稳妥地应对处理类似紧急事件。
通过此次全流程多发伤急救演练,西安市第五医院进一步提升了急救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水平,为“双节”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