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玩沉香的人心里都装着个“执念”:这玩意儿是真金贵啊!不仅香韵能勾人,更关键是“不可再生”——野生沉香树结香本就难,现在更是挖一块少一块,老玩家常说“再过几年,想找块正经野生料可能得去博物馆”。
玩沉香的人心里都装着个“执念”:这玩意儿是真金贵啊!不仅香韵能勾人,更关键是“不可再生”——野生沉香树结香本就难,现在更是挖一块少一块,老玩家常说“再过几年,想找块正经野生料可能得去博物馆”。
可偏偏逛文玩市场、刷直播间时,总能看到一堆沉香手串、雕件,从几百块到几千块不等,甚至有人疑惑:“不是说稀缺吗?怎么还这么多?”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不是“稀缺”是假的,而是你看到的“沉香”,和藏家们抢破头的“沉香”,根本不是一回事。
先说说咱们普通人常买的那些——大多是“消费级沉香”。别一听“消费级”就觉得是“次品”,它就是为了满足日常盘玩、闻香需求来的。这类沉香基本是人工种植的,比如广东、海南的沉香林,树龄三五年、结香才半年到一年就采了,虽然香韵没那么醇厚,纹理没那么独特,但胜在产量稳,价格也亲民,日常戴手上、放车里熏香,完全够用。你想啊,要是都要野生料,那价格早飞到天上去了,普通玩家哪还能碰得上?
真正“稀缺到绝迹”的,是藏家们盯着的“收藏级沉香”。这类必须是野生的,而且得是“沉水料”“奇楠种”,树龄几十年、结香十几年的那种。我见过老玩家手里一块巴掌大的野生沉水沉香,去年有人出二十万都没卖——不是卖家矫情,是真的“挖不到了”。现在不少商家揣着现金往东南亚雨林跑,哪怕是偏远的小岛,只要听说有野生沉香,再高的价都愿意收,收回来后卖给国内藏家,价格翻个三五倍都正常。
除了“层级差”,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造假。现在的造假手段越来越精,比如用普通白木泡香精,再压成手串,闻着挺香,实则一加热就出怪味儿;还有的混淆产区,人家要“达拉干”(以奶香味浓出名),他就拿周边产区的沉香,稍微加工一下就敢标“达拉干”,新手很容易上当。
不过我认识的老香友总说:“玩香别死磕产区。”真要是喜欢,不管是海南、越南还是马来西亚的料,只要香韵正、质地实,日常玩或者小收藏都没问题。怕就怕“不懂装懂”,看着别人买就跟风,结果踩了坑。其实辨香没那么难,多去靠谱的实体店闻闻真料,跟老玩家讨教讨教,慢慢就能摸出门道——比如真沉香的纹理是自然的,不会太规整;用手搓一搓,香味是淡淡的,不会刺鼻。
要是你也踩过沉香造假的坑,或者有自己的辨香小技巧,评论区聊聊呗!玩香这事儿,本来就是“以香会友”,多交流才不会走弯路,也能少花冤枉钱~
来源:沉香收藏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