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陇东大地,源远流长。穿越历史烟云,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庆阳,正以“岐黄故里”的坚定自信,以传承创新的时代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绘就一幅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并进的壮丽图景。2025年,全市中医药康养全产业链规模达31.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
陇东大地,源远流长。穿越历史烟云,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庆阳,正以“岐黄故里”的坚定自信,以传承创新的时代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绘就一幅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并进的壮丽图景。2025年,全市中医药康养全产业链规模达31.3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中医理疗。俄少飞 摄
固本强基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庆阳市坚持“以医带药、以药哺医,中西结合、互促互融”的发展思路,从种植、加工到流通,全方位夯实产业链基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依托子午岭“天然药库”的资源禀赋,庆阳市大力发展道地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推动中药材仿野生化、生态化种植面积达55.62万亩,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55万亩,种植基础持续巩固。
今年上半年,全市中药材产量已达13.84万吨。黄芩、黄芪、甘草、金银花等优势品种完成有机认证,黄芪甲苷、丹参酮类等有效成分含量远超国标,品质卓越。
庆阳市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中药材智能化、绿色化加工,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市现有药品生产加工企业15家,包括2家制药企业、10家中药加工企业及3家种植流通企业,培育了丽彩甘肃西峰制药等5家规上企业。具备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8个剂型、153个品种的生产能力,补肺丸、妇可靖胶囊等4个陇药大品种年销售额超6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4.94亿元。
同时,加快推进庆城驿马、华池恒烽等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智慧化升级,积极建设中药材电商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有效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初步形成了集交易、中转、物流、仓储为一体的网络化市场体系,为“陇药”出省、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配制中草药。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守正创新 激发文化传承新活力
庆阳市深挖“岐黄文化”核心品牌价值,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创作、交流推广等多种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积极推动“医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中医医院、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今年完成经典名方注册及院内制剂备案24种。陇东学院与华池恒烽公司合作研发的黄芪醋饮、紫苏益生菌医用面膜等药食同源、医美康养新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拓展了中医药应用场景。
加快数字智慧引领转型步伐,抢抓“东数西算”工程机遇,庆阳市积极布局中医药数字化新赛道,大力推进“数智岐黄”中医AI平台建设,探索搭建数智平台、共享药房、AI门诊等应用场景。由岐伯云人工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发的“岐伯云中医智能系统”及中医智能四诊仪已落地应用,实现快速精准诊断,惠及广大患者。成功举办“人工智能+中医药”产业生态大会,发布“数智岐黄中医药AI大脑大模型”,推动中医药迈向智能化时代。
今年,岐黄文化研究创作迎来丰收。长篇小说《岐黄传》出版发行,艺术化再现了《黄帝内经》诞生的宏大历史背景。歌曲《盛世岐黄》《颂》通过现代音乐形式传播岐黄文化,广受好评。《医祖岐伯》标准画像的发布以及《岐黄研究丛书》的持续编纂,进一步丰富了岐黄文化体系。通过常态化举办岐黄文化论坛、知识竞赛,依托周祖陵、药王洞养生小镇等旅游景区,融合康养旅游、研学体验,使岐黄文化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
庆城周祖陵景区。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聚链成群 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
庆阳市将中医药康养产业确定为全市重点产业链,通过优化环境、精准招商、强化服务,吸引优质资源集聚,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出台《庆阳市中医药康养产业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在项目审批、土地保障、电价优惠等方面提供优待,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质营商环境。
围绕中药制剂、生物医药、康养旅游等重点领域,市县招商专班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对接企业,成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今年,河南经方云科技投资的“数智岐黄”中医AI技术平台、岐伯大健康城温泉酒店、仁仁药业等项目进展顺利,为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立足资源与文化优势,庆阳市精心策划推出了涵盖中药材种植、深加工、文旅康养领域的华池县万亩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庆城县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合水县文旅康养特色小镇等多个投资项目。同时,不断深化与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等地的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产业共赢。
未来,庆阳市将继续深挖“岐黄故里”品牌潜力,加速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中医药文化的寻根圣地、中医药产业的兴业沃土、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标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贡献庆阳力量。
来源:这里是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