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基层治理有温度——株洲市城乡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展播|③茶陵县思聪街道左垅村:小小“议事堂”托举乡村民生“大变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8:07 1

摘要: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国家根基的“毛细血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株洲市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实践样本。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是国家根基的“毛细血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株洲市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实践样本。

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城乡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周周见》专栏,每周精选1-2期典型案例,带您走进民生服务最前沿、治理升级新场景。

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实践,既是“中国之治”的微观注脚,更是“株洲答卷”的鲜活篇章。让我们共同见证:每一寸土地的温度,都丈量着治理现代化的高度。

茶陵县思聪街道左垅村:

小小“议事堂”托举乡村民生“大变样”

左垅村位于茶陵县城北郊,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4393人,党员114人。近年来,左垅村以“村民议事堂”为重要支点,通过加强民主协商,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大格局,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奋力书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01

左垅村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合并后人合心不和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人口结构呈现多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二是基础设施差异明显,原来两村建设标准和规划不同,导致衔接不畅,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三是产业发展主体需求难以平衡,传统企业与新兴农业主体并存,不同群体利益难以同时满足。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左垅村如猛兽困于牢笼,虽有良好资源禀赋,却难以形成发展胜势。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

02

破局

本轮村“两委”换届以来,通过深入摸排走访,深刻认识到推动“民主协商”是破局关键所在。于是将“村民议事堂”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着力构建“村民说事、代表议事、合力办事、群众评事”的闭环治理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不断下沉,将民主协商深度融入村务决策的各个环节。

一、搭建平台,打造多元参与的民意汇聚之地。精心打造开放式协商的议事堂,将议事堂选址在人口集中位置建设。着力选好议事堂成员,由村党委、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新乡贤、老教师等87人组成,确保民意表达的全面性。建立“说、议、办、评”四步工作法,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屋场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村民的诉求和意见,每月固定一个“议事日”,形成“一事一议”清单,由村“两委”牵头负责落实清单中的事项,最终接受村民满意度测评,形成完整的工作闭环。在议事规则方面,严格执行“4/5到会率、2/3同意率”的决策机制,所有议事事项及落实情况,除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还同步通过微信群推送给村民,让村民能够全程参与监督。2023年以来,累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16件,涵盖道路硬化、土地流转、矛盾调解等,实现“村里的事由村民商量着办”。

二、精准发力,激活民生改善的协商推动力量。面对联兴片至茶冲村道路狭窄影响到1000人出行的“老大难”问题,议事堂代表多次前往实地踏勘,先后召开5次专题协商会,妥善化解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最终促成了道路拓宽硬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如今,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连通了两村,不仅极大便利了村民的日常出行,更成为农产品运输的“快车道”,使得沿线村民农产品外销成本下降了30%。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议事堂创新采用“积分制+评议会”模式,将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内容纳入议事范畴,积极引导村民自主参与环境治理。村里的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就是村民议事的重要成果,通过反复协商,确定了“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的处理流程,配套建设了12个集中投放点,全村垃圾减量率达到40%。2024年,左垅村获评“茶陵县最美村庄”,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

三、产业赋能,开辟共同富裕的议事实践阵地。针对土地闲置和劳动力外流难题,村党委提出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特色农业,部分村民担心收益风险持反对意见,议事堂先后召开7次协商会议,组织村民代表赴醴陵、攸县等地考察莲子种植、食用菌培育基地,积极为村民详细算清经济账、发展账,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全村1000余亩土地得以顺利流转。积极引进蓝天种业发展水稻制种,与左联生物科技公司联合建设食用菌基地,着力打造“莲子种植+生态垂钓+采摘体验”的田园综合体,4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均年增收2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此外,议事堂还建立了产业分红协商机制,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集体收益使用方案,2024年投入30万元建设村幼儿园,解决了60余名幼儿的入园难题。

03

新局

一、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组织充满活力。议事堂成为了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村党委通过议事平台广泛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建立了“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责任体系,114名党员分别结对联系1286户家庭,累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2件。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党员议事代表发挥带头作用,主动签订《红白喜事简办承诺书》,推动全村婚丧嫁娶费用下降60%,文明新风在乡村不断浸润。2024年左垅村党委获评“株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民主协商深入推进,治理效能大幅提升。通过议事堂机制的有效运行,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左垅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街道”的治理目标。2023年以来,累计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68件,事项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信访量同比下降70%,连续三年获评“茶陵县平安村”。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乡村振兴步伐稳健。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左垅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2公里,安装路灯200盏,新建文化广场2处,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实现了“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全覆盖。产业振兴成效显著,形成了“水稻制种+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的立体农业格局,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村域经济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