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叫赵阿姨,56岁,退休前是小学老师,性格温和,饮食清淡,是我们科室许多糖尿病患者口中的“榜样”。刚确诊糖尿病那年,空腹血糖9.7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接近9.3%。
她叫赵阿姨,56岁,退休前是小学老师,性格温和,饮食清淡,是我们科室许多糖尿病患者口中的“榜样”。刚确诊糖尿病那年,空腹血糖9.7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接近9.3%。
她下定决心控制血糖,三个月后指标就降到了理想范围,甚至一度让我们都为她竖大拇指。可三年后,她却因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走了。那天我送她出病房,心里有些发堵——血糖控制得好,为什么肾还是坏了?
回顾赵阿姨的病程,她是个努力的病人,配合度高,但却误踩了5个常见的糖尿病陷阱。每一个坑,她都没逃过,而这些,临床上我们见得太多太多。
她最初的血糖控制确实漂亮,甚至有些“过头”。她每天坚持散步一小时,饮食精细到克,连水果都不敢碰。她吃的是二甲双胍配格列美脲,效果非常显著。
但问题也埋在这里:她血糖降得太快太猛。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若在短期内将血糖急剧拉低,容易触发肾小球灌注不足,加速肾功能退化。
《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年一项队列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三个月内糖化下降超过2%,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风险增加34%。
她的第二个误区是只控血糖,不查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并不会出现肌酐升高,而是尿中白蛋白微量升高。
赵阿姨定期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却从未做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检查。等到肌酐升高、出现双下肢水肿,已是Ⅳ期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尿白蛋白升高,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显著延缓肾损,但她错过了窗口。
第三个误区是盲目相信“无糖饮食”。她把米饭换成了粗粮,把主食压到每天只吃150克,甚至用燕麦片替代晚餐。碳水控制对控糖有帮助,但碳水控制过度反而会导致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长期高蛋白摄入会增加肾小球负担,引发高滤过状态,久而久之导致肾小球硬化。赵阿姨的饮食过于极端,蛋白质摄入过量,肾脏在高压下运转,像被迫日夜加班的机器,终究熬崩了。
第四个误区是不当使用止痛药。赵阿姨平时膝盖疼,邻居推荐她吃布洛芬缓解。她每天吃一颗,连续吃了两年,却不知道非甾体抗炎药对肾小管有直接毒性。
肾功能本就脆弱的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此类药物,有如雪上加霜。一项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的研究提到,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达27%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最终导致肾衰竭。
最后一个误区,是她过早停药。血糖从9.7降到5.2后,她决定停药,说是“靠运动和饮食控制就够了”。但她忽略了,糖尿病是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虽靠生活方式改善能控制血糖,但胰岛功能会持续恶化。
她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年下降,后期血糖波动加大,而她并未监测,肾脏悄悄承受着高血糖带来的毒性攻击。
赵阿姨不是个例。我曾接诊过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糖尿病十年,血糖控制平稳,却因不查尿蛋白、不重视高血压控制,最终发展为透析依赖。
血糖只是表,肾功能才是底,很多人只看到表面数字好看,却忽视了背后的慢性炎症、代谢紊乱。
糖尿病肾病其实常常无声无息地发展。初期没有症状,等到乏力、水肿、贫血才来看病,往往已进入晚期。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展为慢性肾病的平均时间是7-10年,但若血压控制不良、蛋白摄入过高,这个时间会显著缩短。
《中国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城市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9%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伤,而其中超过一半并不自知。
在治疗选择上,很多人以为只要服药降糖就够了。其实对于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更关键。
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肾小球高灌注,延缓肾病进展。赵阿姨的血压一直在140/90左右,未被重视,也未系统管理,这也是她肾功能恶化的重要推手。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夜间高血糖和晨起高血糖。赵阿姨晚上经常因低血糖感到心慌,凌晨四五点会自己吃些饼干。
但这些波动,恰恰是肾小球受损的高危时段。糖尿病患者如果夜间血糖不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夜间高血压,加速肾脏硬化。她以为自己“懂糖”,实际上是在用错误的方式慢性消耗肾脏。
每次回诊,我都会跟患者反复强调:血糖控制不是唯一目标,器官保护才是终极战场。赵阿姨的故事让我更坚定去做“啰嗦医生”——不厌其烦地重复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关键的知识点。
她走后不久,赵阿姨的女儿来找我,递给我一本她母亲的控糖日记。她在最后一页写:“希望我能成为医生口中那个‘控制得最好的糖尿病患者’。”看完那句话,我久久没说话。她真的做得很好,只是方向错了。
糖尿病不是单一的“血糖病”,它是一场全身性的代谢风暴。你看不见的,是微血管的持续受损,是神经的慢性缺血,是肾小球的悄然硬化。真正的控糖,不是把数字拉下来,而是让器官安全地活得久。
我们该反思:在追求漂亮血糖指标的路上,是不是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器官?是不是过早放松警惕?是不是把“控得好”误当成“病好了”?赵阿姨的结局,提醒我们:糖尿病的战场,不止血糖这一块阵地。
[1]李梅.糖尿病患者肾病早期筛查的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1,37(3):210-214.
[2]马强.非甾体抗炎药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机制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4):296-300.
[3]王颖.中国城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7):560-565.
来源:关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