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珠宫奇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06 10:16 1

摘要:秋夜微凉,星河倒悬。会稽山水间,一叶扁舟静静泊在千秋观下。舟上之人,正是处士成令言。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一袭青衫随风轻摆,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秋夜微凉,星河倒悬。会稽山水间,一叶扁舟静静泊在千秋观下。舟上之人,正是处士成令言。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一袭青衫随风轻摆,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成令言手持一卷诗书,就着船头一盏风灯细细品读。夜风拂过水面,带来远处山寺的钟声。他放下书卷,举目四望,只见月光如水,洒在粼粼波光上,恍若碎银铺就。一时兴起,他取来随身携带的酒壶,自斟自饮,不觉已至微醺。

"如此良夜,不可无诗。"成令言喃喃自语,站起身来,负手立于船头。沉吟片刻,朗声吟道:"万顷玻璃一叶舟,月明如水浸清秋。不知何处吹芦管,惊起沙鸥掠岸游。"

诗声刚落,忽觉脚下小舟轻轻一颤。成令言起初以为是风吹浪动,并不在意。谁知那船竟自行移动起来,先是缓缓漂离岸边,继而速度渐增,如离弦之箭般向前疾驰。

"怪哉!"成令言大惊失色,连忙抓起竹篙想要稳住船身。然而竹篙入水,竟似触到了什么滑腻之物,不但无法着力,反而被一股大力拖拽,险些将他拉入水中。他慌忙松手,那竹篙眨眼间便消失在漆黑的水下。

小舟继续飞速前行,船头劈开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成令言的衣襟。他环顾四周,只见两岸山影急速后退,月光下显得格外狰狞。更奇怪的是,舟行如此之快,水面却波澜不惊,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引导着船只前行。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小舟忽然慢了下来。成令言惊魂未定,举目四望,发现自己已来到一处从未见过的水域。这里水面开阔如镜,倒映着满天星斗,恍若置身银河之中。远处,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矗立在水中央,檐角飞翘,灯火通明,宛如天上宫阙。

"这是何处?"成令言喃喃自语。他自幼游历会稽山水,对这一带了如指掌,却从未见过如此建筑。正疑惑间,忽见水面分开,一队身着彩衣的侍女踏波而来,个个容貌秀丽,举止端庄。

为首一名侍女上前施礼道:"成先生远来辛苦,我家夫人已等候多时,请随我们入宫一叙。"

成令言愕然:"你家夫人?不知是哪位贵人?在下不过一介布衣,怎敢贸然打扰?"

侍女抿嘴一笑:"先生不必多问,到了便知。"说罢,众侍女分列两旁,水中竟凭空现出一条玉石铺就的道路,直通那座神秘宫殿。

成令言心中既惊且疑,但见这些侍女态度恭敬,料想并无恶意,便整了整衣衫,随她们踏上玉路。说来也怪,那玉路看似浮于水面,踩上去却坚实如陆地,连鞋底都不曾沾湿。

走近宫殿,才见其宏伟壮观。殿门上悬挂一块匾额,上书"珠宫"二字,笔力雄浑,似有龙蛇之姿。殿前两排珊瑚树,枝丫间缀满明珠,照得四周如同白昼。

入得殿内,只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四壁悬挂着名家字画,案几上陈列着珍奇古玩,处处彰显主人非凡的品味与财力。殿中央一张紫檀木案,案后端坐着一位约莫三十岁的妇人,身着绛色罗裙,头戴金凤冠,眉目如画,气度雍容。

那妇人见成令言进来,起身相迎:"成先生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成令言连忙还礼:"夫人言重了。在下冒昧打扰,实在惶恐。不知此处是何所在,夫人又是如何知晓在下姓名?"

妇人微微一笑:"此地名为珠宫,乃水中一处别业。妾身姓玄,人称玄珠夫人。至于先生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先生方才在舟上所吟之诗,妾身在水下听得真切,实在妙绝,故特遣人相邀。"

成令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随口吟诵的诗句引来了这场奇遇。他心中稍安,却又生出新的疑惑:"敢问夫人,方才牵引小舟前行的,是何方神圣?"

玄珠夫人掩口轻笑:"不过是几个顽皮的水族罢了。它们素来爱听诗词歌赋,今日闻得先生佳句,一时兴起,便自作主张将先生请来,还望勿怪。"说罢,她拍了拍手,立刻有侍女捧上香茶点心。

茶是上好的龙井,清香扑鼻;点心则形状各异,有莲花状的,有鲤鱼形的,个个精致可爱。成令言见主人如此盛情,也就不再拘束,品茶闲谈起来。

交谈中,成令言发现玄珠夫人学识渊博,尤其对诗词一道见解独到。从《诗经》到《楚辞》,从汉魏乐府到当朝新体,无不精通。更难得的是,她对成令言的诗作如数家珍,甚至能背诵他早年一些不为人知的诗句。

"先生'万顷玻璃一叶舟'之句,意境开阔,用字精当,实乃难得佳作。"玄珠夫人赞叹道,"尤其是'玻璃'二字,将月光下平静的水面形容得恰到好处。"

成令言谦逊道:"夫人过奖了。不过是即景生情,随口吟来,算不得什么。"

玄珠夫人摇头:"先生何必过谦?诗词之道,贵在真情实感。强作愁态、无病呻吟之作,纵使辞藻华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先生诗作皆从心而发,所以动人。"

正说话间,忽听殿外传来一阵悠扬乐声。玄珠夫人笑道:"今日恰逢珠宫诗会,四方仙客齐聚,先生若不嫌弃,不妨一同赴会如何?"

成令言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被这奇幻经历所吸引,加之对诗会的向往,便点头应允。玄珠夫人大喜,亲自引他穿过几重殿宇,来到一处更为宏大的厅堂。

厅内早已宾客满座,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风流倜傥的公子,也有明艳动人的女子,个个气度不凡。见玄珠夫人携成令言入内,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玄珠夫人向众人介绍道:"这位是人间诗坛名家成令言先生,今日有幸请来做客,实乃珠宫之幸。"

众人闻言,皆露出敬佩之色。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拄杖上前:"久闻成先生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老朽曾读过先生《秋夜独酌》一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句,至今难忘。"

成令言大惊,这首诗是他去年秋夜独饮时所作,从未示人,这老者如何知晓?他正要询问,玄珠夫人已笑着解释:"这位是东海钓鳌客,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先生不必惊讶。"

接着,玄珠夫人又介绍了其他宾客,有蓬莱岛的青霞君,洞庭湖的烟波叟,武夷山的白云子等等,个个来历不凡。成令言心中暗惊,莫非这些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诗会开始,众人依次吟诵新作。有咏山水之美的,有抒怀古之情的,也有谈玄说妙的,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轮到成令言时,他略一沉吟,便以眼前所见为题,即兴赋诗一首:"水晶宫殿夜光寒,仙子乘鸾下玉坛。一曲云和人不识,满身花影月中看。"

诗罢,满座哗然,赞叹之声不绝于耳。玄珠夫人更是击节称赏:"先生此诗,将珠宫夜景描绘得如在目前,尤其'满身花影月中看'一句,意境空灵,令人神往。"

诗会持续至深夜,宾主尽欢。散会后,玄珠夫人独留成令言于后殿,命人备下酒宴。酒过三巡,玄珠夫人忽然正色道:"先生可知今日为何能来此地?"

成令言摇头:"正要请教夫人。"

玄珠夫人轻叹一声:"实不相瞒,妾身并非凡人,乃是东海龙王之女,因爱慕人间诗词,故而在此设下珠宫,邀集四方仙客谈诗论艺。百年来,能入此宫者不过寥寥数人,皆是当世才子。"

成令言闻言,虽早有预感,仍不免震惊:"原来夫人是龙宫仙子,在下失敬了。"

玄珠夫人继续道:"先生诗才横溢,更难得的是心怀赤诚。妾身有意留先生在此,共享长生,日日论诗,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成令言一时语塞。长生不死,与仙为伴,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他转念想到家中老母,想到尚未完成的诗稿,想到人间种种未了之事,不禁犹豫起来。

玄珠夫人见他迟疑,又道:"先生不必急于答复。珠宫一日,人间一年。先生可在此小住三日,仔细思量。三日后,若仍愿返回人间,妾身绝不强留。"

成令言谢过夫人美意,当夜便在珠宫安歇。侍女引他至一处精舍,室内陈设雅致,窗外可见水下奇景:各色鱼儿游弋,珊瑚丛生,更有不知名的水族生物发出莹莹光芒,将水下世界映照得如梦似幻。

然而成令言辗转难眠。他起身来到窗前,望着这奇幻景象,思绪万千。长生虽好,但割舍不下人间亲情;仙境虽美,却难替代对故土的眷恋。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支毛笔,这是老母亲手为他制作的,笔杆上还刻着"诗书传家"四字。

翌日清晨,玄珠夫人邀他游览珠宫。他们乘坐一辆由巨大贝壳制成的车驾,由两条蛟龙牵引,巡游水下世界。成令言见到了会说话的龟丞相,能歌善舞的鲛人,还有各种闻所未闻的海洋奇观。

途中,玄珠夫人问道:"先生昨夜可曾安睡?对珠宫印象如何?"

成令言如实相告:"珠宫之美,远超想象。只是在下凡心未泯,思及家中老母,不免牵挂。"

玄珠夫人闻言,若有所思:"先生孝心可嘉。其实长生之事,未必尽如人意。妾身在此数百年,看尽沧海桑田,虽得长生,却也寂寞。诗词一道,正是为排解这无尽岁月中的孤寂。"

成令言点头:"夫人所言极是。诗词源于生活,若脱离人间烟火,恐怕也会失去其鲜活生命力。"

三日转眼即逝。第三日傍晚,成令言终于下定决心。他来到玄珠夫人面前,深深一揖:"夫人厚爱,在下铭感五内。然思之再三,还是决定返回人间。家中有老母需奉养,诗稿尚未完成,更有诸多未了之心愿。"

玄珠夫人凝视他良久,轻叹一声:"妾身早知先生会作此选择。也罢,强留无益。只是临别前,有一物相赠。"她取出一颗鸽卵大小的明珠,光华内敛,"此珠名为'诗心',能感应祸福。先生持之,若遇危险,珠光会变暗;若逢喜事,则光华更盛。此外,珠中还藏有历代诗家未传之秘,先生闲暇时可细细品读。"

成令言再三拜谢。玄珠夫人又命人取来一卷锦帛:"这是珠宫众仙客的诗作合集,赠与先生留念。他日若有机缘,望再来一叙。"

当夜,成令言再次乘坐那叶扁舟,由水中精灵护送返回。临行前,玄珠夫人立于水边,月光下身影婀娜,宛如洛神再世。她轻吟道:"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成令言和道:"他日重寻春草梦,不知何处是仙曹。"话音未落,小舟已如离弦之箭,驶向远方。

回到人间,成令言发现已过去三年。家中老母以为他遭遇不测,日夜以泪洗面。见他平安归来,喜极而泣。邻里听闻他的奇遇,有的相信,有的则以为他是痴人说梦。

成令言并不辩解,只是将珠宫所得诗稿整理成集,名为《水府诗钞》,其中许多诗句风格迥异于当世,却意境高远,很快在文人雅士间流传开来。那颗明珠他也时时携带,果然如玄珠夫人所言,能预兆吉凶,助他避过多次灾祸。

晚年时,成令言常独坐江边,望着粼粼波光,回忆那段奇幻经历。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笑而不答,只是吟诵起那首在珠宫即兴所作的诗:"水晶宫殿夜光寒,仙子乘鸾下玉坛..."

据说在一个月明之夜,有人看见成令言的小舟自行漂向江心,而后消失在一片银光之中。翌日,舟中只留下那卷《水府诗钞》和一颗不再发光的明珠。有人说他被玄珠夫人接回珠宫,也有人说他羽化登仙。真相如何,已无人知晓。

唯有那些诗句,穿越时空,流传至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人与仙、诗与梦交织的奇妙缘分。

来源:故事大王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