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遵义市绥阳县洋川街道东山村,果蔬香裹着晨雾漫过田埂,牛羊的叫声里藏着烟火气。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万论沿着田埂走进耕作区,对正在作业的农户叮嘱道:“马上要种油菜了,油菜要种得稳,机耕得像‘绣花’一样细,可得干扎实了收成才能托底。”
清晨的遵义市绥阳县洋川街道东山村,果蔬香裹着晨雾漫过田埂,牛羊的叫声里藏着烟火气。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万论沿着田埂走进耕作区,对正在作业的农户叮嘱道:“马上要种油菜了,油菜要种得稳,机耕得像‘绣花’一样细,可得干扎实了收成才能托底。”
5年前,这幅“丰收图景”还只是东山村的期待。和记者聊起这些年东山村的变化,万论深刻地记得2019年刚到村里工作时,村民人均收入仅有14049元,产业发展零散薄弱。
而这些年,东山村因地制宜,积极盘活土地资源,科学布局水果、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打造出四季水果产业链。如今,全村水果种植面积3000多亩连成绿色海洋,其中“东山梨”凭着雪白果肉、鲜嫩多汁的特质成为了“金字招牌”——今年2000多亩梨园产量达8万多斤,销售额超60万元。
“只有真心为群众着想,才能换来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万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牵头开展“进万家门、聊万家情、解万家困”专项行动,带着村干部下沉一线,和村民们拉家常面对面倾听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精准宣讲民族政策法规。在万论的推动下,东山村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先后建成市级高标准粮油轮作基地、200平方米空心面非遗加工坊、450平方米仓储中心及2座冷链设施解决了“保鲜难”的问题,634米民族村寨公路更是修到了村民心坎里。
“以前果子熟了怕烂在地里,现在路通了、能冷藏了、产业更旺了,我们也敢扩大种植了,日子更有奔头了!”村民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提速带来的变化。2024年,东山村人均收入突破20460元,村集体经济迈上了130万元的台阶,数字背后是各族群众攥紧的“钱袋子”,更是越靠越近的心。
“产业是骨架,团结是血脉,少一样都撑不起乡村振兴。”万论的这句话,成了东山村发展的“金钥匙”。为了让民族团结意识扎根群众心中,东山村探索出“线上+线下”双联动的宣传模式:线下通过群众会、院坝会、文化墙、村广播宣讲政策法规与模范事迹,结合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歌舞表演、美食品鉴、非遗技艺展示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拉近距离;线上则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推送公益广告、微电影等形式,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传到更远的地方。
“每年我们都会开展4次300人以上的大型民族团结主题活动,现在村里谁家有事儿,大家都主动搭把手。”万论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聚越亲。
作者:李燕
作者单位: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欧阳博婧 李俊 肖静君
来源:遵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