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崔丽丽在公司应酬中喝醉遭老板王某性侵,后报警将其送进监狱。法院判王某4年刑期并赔偿3000元。
崔丽丽维权成网红,天价索赔引争议,真相背后另有隐情。
2023年9月,崔丽丽在公司应酬中喝醉遭老板王某性侵,后报警将其送进监狱。法院判王某4年刑期并赔偿3000元。
这事本该告一段落,没想到后续闹得比案子还大。
案发后崔丽丽没上班,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雇她。她申请工伤认定,称自己被诊断出创伤后应激障碍。
2024年12月工伤获批,仲裁裁决公司赔偿113万。但崔丽丽继续索赔,总额接近200万,公司不服又告上法庭。
崔丽丽走红网络后频繁直播,常和丈夫一起露面。
有视频显示她讲述被侵犯细节时很轻松,这让很多之前支持她的人开始怀疑。网上流传她曾索要2000万赔偿,但没人证实过。
关键证据之一是案发当晚的录音,能听到她说“不要”,但录音是几天后才提交的。还有人质疑她醉酒后搂住老板脖子不合常理,认为证据存疑。
2025年9月庭审中,崔丽丽指责对方律师是刽子手。此时她已经不是单纯的受害者形象,反而像在利用此事博流量。
有网友翻出她直播时的穿着,和被侵犯当天穿的一模一样,说她是在消费伤痛。
更多问题不断冒出。有人扒出她申请工伤的依据是心理创伤,但性侵算不算工伤此前没有先例。还有人说她丈夫太配合媒体,不像普通家庭应有的反应。
法律层面崔丽丽赢了,但公众渐渐倒向相反意见。很多人觉得她索赔金额太高,从起初的支持转为质疑。
法院最近一次开庭因证据不足被退回补充材料,目前还没结果。
现在搜索她的名字,骂声比支持声还多。有人说她败坏了女性维权形象,让真正受委屈的人不敢站出来。
事情发展完全超出所有人预期,当初的受害女强人成了争议焦点。
这个案例影响不小。工伤认定开了先河,但崔丽丽个人付出了惨重代价。
从舆论反转到赔偿拉锯战,整个过程充满戏剧性。法律给了她救济,却抹杀了公众同情心。
案子还在打,但大家更关心事情背后的问题。怎样平衡维权诉求和公众接受度?
如何避免悲剧再度发生?这些答案或许只能等待时间给出。
来源:一米阳光一点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