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学术年会暨2025单细胞检测与精准医疗论坛10月25日在温州举办,欢迎参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8:18 1

摘要: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呼吸首席科学家、临床医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肺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教授、瑞典

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25日 下午13:30-17:30

会议地点:浙江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温州市瓯海区娄桥商汇路699号)

会议日程

时间主题嘉宾13:30-13:40主办方&嘉宾致辞王向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会领导上半场学术分享主持嘉宾:武多娇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13:40-14:05数字细胞蓝图计划郭国骥浙江大学14:05-14:30临床基因检测多平台建设及全流程质控实践姜艳芳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14:30-14:55基于转录组大数据的白血病新亚型研究黄金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4:55-15:20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分析方法研究毛红菊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5:20-15:45基于机制研究优化MSCs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策略曾奕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下半场学术分享主持嘉宾:潘刘阳 转化医学网15:45-16:10基于单细胞测序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陈东升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16:10-16:35肿瘤微环境异质性解析与干预王东方北京大学16:35-17:00骨/软骨类器官芯片:构建策略和应用 王永祥扬州苏北人民医院17:00-17:25金银花外泌体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研究高宏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7:25-17:30会议总结王向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专家简介

王向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呼吸首席科学家、临床医学研究院学科带头人,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心肺疾病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曾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教授、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的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呼吸免疫学教授。承担任国家精准医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还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国际转化医学协会执行副主席,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理事会理事,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顾问。曾在国际制药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全球疾病顾问,亚洲医学总监等 (如阿斯特拉德拉科,阿斯利康,PPD)、美国胸科学会国际健康委员会执行委员。还担任国际英文版的临床转化医学杂志主编(IF=7.919),细胞生物学与毒理学杂志主编(IF=6.3),转化生物信息学系列从书主编,转化医学杂志疾执行主编和病生物标志物主编(IF= 4.1),细胞分子医学杂志高级副主编和亚洲主编(IF= 4.5);和国际专业编委,如美国呼吸重症医学杂志(IF=17.452),美国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杂志(IF= 5.73)。他共发表科学论文约300篇,总影响因子1000,引用次数约10666,h-因子为54,i10-因子为268。

武多娇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武多娇,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党委委员、科教副院长;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心肺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解析T细胞代谢及功能调控机制,为探索疾病中新的免疫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获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科委“启明星”、“浦江人才”等多个人才项目资助;作为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并主编或参编7部医学教材及英文专著。相关成果被中国免疫学会新闻报道,最后通信作者研究成果入选Nature Immunology杂志封面;受邀担任Advanced Science、Science Bulletin等杂志审稿人。

郭国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良渚实验室核心科学家,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细胞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Advanced Science, Cell Regeneration等期刊编委。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Science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评“2020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2022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

姜艳芳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姜艳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和吉大一院检验检测司法鉴定中心 主任 。

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和吉林省卫生厅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层次人才等称号。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吉林省精准医学示范中心、吉林省基因诊断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罕见病精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基因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中药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长春市基因检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吉林省基因检测技术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子课题以及吉林省科技厅、卫生厅等课题40余项,主持成果转化及临床试验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二等奖、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牵头制定团体标准及吉林省地方标准13项;参与编写相关专家共识19项、专著6部。

黄金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黄金艳,博士,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负责人。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青年委员会委员和中-法应用科学会(FFCSA)俱乐部主席。主要从事组学数据的分析与挖掘、恶性肿瘤分子分型和发病机制研究。研发了一系列医疗卫生软件系统,在Cancer Cell、Genome Biology、PNAS和Bioinformatics等学术刊物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500,共同主编《R语言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一书。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申请专利6项。

毛红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毛红菊教授 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海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系统三八红旗手;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二等奖等。

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及微纳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精准诊疗方面的研究,发展用于重大疾病检测的高灵敏微纳生物器件。负责研发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试剂盒获得了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国药证S20060022),在临床上得到较好的应用;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及上海市重点项目等30余项重要课题研究;近年来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及国内外会议发表文章100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或授权专利80余项,参编中英文专著及教材7部。

曾奕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曾奕明 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福建省睡眠医学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肺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呼吸系统疾病介入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10届、11届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基层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第1届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呼吸内镜专委会常委、世界支气管病与介入肺脏病协会理事(曾任)、世界华人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呼吸内镜分会副主委(曾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曾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发展委员会呼吸介入和胸部肿瘤学组组长、福建省海医会呼吸病学分会会长。担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国际呼吸杂志》资深编委、《Journal of Translation Medicine》栏目副主编。

潘刘阳

转化医学网

长期研究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担任转化医学网董事长、新源转化医学中心主任职务。转化医学网是转化医学的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前沿技术的传播与应用;新源转化医学中心是相关部门指导下成立的民非组织,聚焦在医疗成果转化。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特聘专家,担任全国医药卫生产业行业协会基因与细胞技术研究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产学研转化专委会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秘书长,《生命精准系列读物—肿瘤与基因》副主编,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校外导师。

陈东升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PI。博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助理教授(Tenure track),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技术临床转化委员会委员。长期专注于单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1, 2022, 2023a, 2023b)。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构建了多个物种的细胞图谱(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a),并从演化的角度系统探索了物种间保守的基因模块和细胞互作在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Science Bulletin, 2021; Cell Reports, 2022)。通过多组学技术对恶性肿瘤(Advanced Science, 2022)、感染性疾病(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b)、神经退行性疾病(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21)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阐述了复杂疾病的调控机制、生物标志物和潜在靶点(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课题组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框架,探索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和共性靶点。

王东方

北京大学

王东方,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本科和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中心张泽民课题组完成博士后研究。聚焦肿瘤微环境异质性智能解析与干预,在泛癌种水平上系统性揭示了肿瘤微环境跨细胞谱系的协同互作规律,并为免疫治疗精准化提供了一系列决策工具。在Cell、Cancer Cell、Genome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入选“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2023,2024)。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BT-IT专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项项目等。

王永祥

扬州苏北人民医院

王永祥,医学博士,现任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扬州市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人及扬州市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扬州市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作为研究生导师,受聘于南京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药科大学、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特聘研究员。

2014年至2016年,他担任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在圭亚那乔治敦医院工作,因突出贡献于2016年获圭亚那政府荣誉勋章,2017年获评“全国最美援外医生”。王博士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及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计划入选者。

高宏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高宏志,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遗传咨询学组组员、福建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福建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细胞治疗质量控制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03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10月起就职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参与两项国际合作课题(中国方负责人)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第二申请人)。主持多项省级课题及泉州市重点项目并主办多次精准医疗相关的学习班,诊断并报导了国内首位HTLV-1病毒相关脊髓病(HAM/TSP)病例,参与完成国内首例干细胞治疗支气管瘘的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外杂志80余篇,主要从事癫痫相关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及治疗,HAM/TSP病及功能神经外科及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

联系人:李敏骥

来源:Yoni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