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三阶段转换与实践路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7:52 1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于2005年首次提出,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本文围绕“两山”理念的三阶段发展路径(理念觉醒与地方突围、制度构建与全国推广、价值升华与全球贡献),系统分析了其内涵演变、制度建构、典型实践和现实挑战,提出“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年第7期专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回顾与前瞻——科学内涵、战略价值与案例实践——栏目“科学内涵”。本文为精简改编版

沈镭1,3* 张超2 钟帅1,3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简称“两山”理念)于2005年首次提出,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本文围绕“两山”理念的三阶段发展路径(理念觉醒与地方突围、制度构建与全国推广、价值升华与全球贡献),系统分析了其内涵演变、制度建构、典型实践和现实挑战,提出“四轮驱动”机制构建的应对策略,体现其深远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阶段(2005—2012年):理念觉醒与地方突围。以浙江安吉为起点,中国率先尝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关闭高污染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变。这一阶段标志着“两山”理念从思维创新走向地方实践的初步尝试,并初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导向。

第二阶段(2013—2017年):制度构建与全国推广。中央层面明确将“两山”理念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治理观,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设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塞罕坝、旌德县等为代表的生态文明样板工程全面推开,实现理念的制度化、规模化发展。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价值转化与全球贡献。生态产品被系统纳入生产要素范畴,“两山”理念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可再生能源投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持续贡献中国方案。通过如库布齐“光伏+治沙”、三明“林票”制度等创新模式,实现绿色价值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

尽管“两山”实践取得巨大成就,仍面临生态产品核算体系不完善、跨区域协同障碍、市场转化机制不畅三大瓶颈。为此,文章提出构建包括市场化定价体系、区域协调机制、数字技术赋能、法治保障体系在内的“四轮驱动”机制,以解决当前问题、夯实转化基础。

学术价值

本文基于“两山”理念发展历程,构建出“理念—制度—实践”三阶段演化模型,认为“两山”理念充分体现了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转换的内在逻辑和阶段性演化路径,丰富了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推动了“绿色发展”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创新。同时,对生态价值测度、制度供给与路径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与实证支撑。

现实意义

“两山”理念实践为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融合提供了中国方案,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制度设计和地方实践为全球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政策与市场协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仅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带动了区域经济转型与社会共赢发展。

展望

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推动区域生态利益共享、发展绿色金融与交易机制,并深化技术赋能和法治护航。“两山”理念将持续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并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更强引领力和传播力。

作者简介

沈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资源经济与政策、能源与资源安全、自然资源管理等。

文章来源

沈镭, 张超, 钟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三阶段转换与实践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5, 40(7): 1178-1188.

DOI: 10.3724/j.issn.1000-3045.20250521003.

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文责自负,不代表本刊观点。

来源:科学参考

相关推荐